在二十世紀初,曾經有不少在華的西方人為了揭開罩在華夏大地上的神秘面紗,考察中國沿海地區和內地的真相,不辭辛勞,以非常簡陋的交通工具,冒著隨時都會遇到的不測事件和生命危險,走遍了大江南北的山山水水,並用照相機為工具,忠實地拍攝和記錄了清末民初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從而為我們留下了一份珍貴的歷史遺產。原之江大學校長費佩德(Robert Ferris Fitch,
1873-1954)就是這樣一位中國人文地理和攝影藝術的愛好者。
費佩德出生于上海一個著名的美國傳教士家庭。父親費啟鴻(George F. Fitch, 1845-1923)是1870年來華的美國北長老會傳教士,曾先後在蘇州和寧波傳教,從1888年起出任上海由美國北長老會所主辦的美華書館(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的主任,後來又兼任了在美華書館出版的著名新教在華傳教使團期刊《教務雜志》(The
Chinese Recorder)的總主筆。由于曾擔任旅杭州西教士聯會的負責人,再加上父親的關系,費佩德跟《教務雜志》保持了非常密切的聯系。他的許多有關杭州的照片和文章最初就是在《教務雜志》上得以發表的。
在1909年前後,費佩德已經在為準備一部名為《杭州-浙江游記》(Hangchow-Chejiang Itineraries,
1918)的書而查閱相關資料,撰寫英文文本,以及拍攝作為書中插圖的照片。從那時起,一直到1937年抗日戰爭的爆發,費佩德一直在增補和再版這部介紹杭州風景和歷史文化的暢銷書。與此同時,他也在《教務雜志》上發表了一系列的杭州老照片。正是由于這些照片,我們才較為完整地保留了對于杭州這所古城的歷史記憶。
費佩德所拍攝的大量杭州老照片大致可以分為三方面的內容︰首先是介紹西湖周邊包括山林、運河、錢塘江等自然風景的照片;其次是介紹杭州城里學校、佛寺、道觀、尼姑庵等其他人文景觀的照片;最後是他所拍攝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照片。
他之所以拍攝大量跟西湖著名景點有關的照片,自然是跟他撰寫《杭州-浙江游記》(後分為《杭州游記》、《普陀山游記》二書)這本書有關。費佩德來到杭州之後,深深地為西湖的自然環境之美所吸引。每逢周末,他總是帶著相機在西湖的周邊地區轉悠,時間一久,他就成了西湖景點的一個活地圖。他所拍攝的西湖老照片不僅時間較早,而且也是景點最齊全的。為了拍攝西湖的全景照片,他曾經反復地到寶石山和葛嶺的山頂上去觀察,尋找最佳的拍攝地點。為了拍攝一張理想的雷峰塔照片,他一次又一次地前往柳浪聞鶯和三潭印月的小島上,去等候最佳的拍攝時機和角度。據不完全的統計,費佩德在1910年左右拍攝的西湖景點照片就包括了西湖全景圖、寶石山、寶�塔、大佛寺、大石佛、昭慶寺、東岳廟、孤山、平湖秋月、文瀾閣牌坊、岳墳、白堤、西泠橋、石屋洞、煙霞洞、靈隱寺、飛來峰、五百羅漢堂、天竺寺、韜光寺、法相寺、倉頡祠、梅花碑、涌金門、三潭印月、龍井、北高峰、六和塔,玉皇山頂七星缸、城隍山,等等。
由于他拍攝的照片時間早,而且清晰度高,所以無論它們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都非常高。照片中往往保留了一些不為人所知的珍貴細節,可以揭示杭州西湖在清末民初的本來面貌。事過境遷,這些照片現在已經名副其實地成為了反映杭州豐富自然和人文底蘊的一份不可多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