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紀辨方書》被公認為中國古代擇吉術的集大成之作,《四庫全書》將其收錄于子部術數類,並由乾隆皇帝親自作序,對其給予了較高的評價。
《圖解協紀辨方書》以《四庫全書》文淵閣足本36卷《協紀辨方書》為底本,對其進行了精心點校,請專家對古籍原文進行了白話釋意,加入了簡練的小標題,使其結構更加合理有序。同時,本書運用大量圖表、插圖、圖解等現代手法,對原書進行了生動闡釋,使讀者能夠在暢快的閱讀中了解擇吉術這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便于讀者理解,編者將全書分為三部,本書為第二部《用事宜忌》,主要總結了各神煞的宜忌事項和各事項的宜忌神煞,古人主要依照本書內容據神行事和因事擇神。此外,本書還收錄了擇吉年表,是研究者查找神煞的便捷工具。
當然,由于古代科學的落後和古人認識水平的局限,擇吉術有著不可避免的歷史局限性,但作為一種幾乎是整個中華民族曾普遍有所接觸的文化現象和文明遺產,它也值得我們對其進行較為全面的了解,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汲取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智慧之泉。
目錄
傳統生活中的擇吉
中國傳統擇吉術的發展歷程
《四庫全書白話圖解》叢書總序
編者序︰傳統擇吉術之大成
御定《協紀辨方書》序
《協紀辨方書》四庫提要
目錄
內容概覽
本書內容導航
導讀卷 了解擇吉術
1.敬天之紀,敬地之方︰《協紀辨方書》的由來
2.《協紀辨方書》的核心內容︰擇吉
3.追蹤古代歷書︰探索擇吉術的發展歷程
4.中國人曾經的行動指南︰擇吉與中國文化
5.缺少科學依據的趨吉避凶體系︰對擇吉之術的批判
6.記錄吉凶的歷書︰認識老黃歷
7.判斷吉凶的依據︰吉凶神煞
8.擇吉的基本原則方法︰“以事為綱,以神為目”
卷十 宜忌各神煞當值時的宜忌之事
第一章 主要吉神之宜
1.宜忌︰宜忌也有輕重,需仔細斟酌
2.天德︰月德、天德合、月德合︰除傷生之事外,百事皆宜
3.月空︰宜上表章
4.天恩︰宜施恩慶賞
5.天赦︰除傷生之事外,百事皆宜
6.母倉︰宜收納之事
7.天願︰除用兵外,百事皆宜
8.月恩︰四相、時德︰百事皆宜
9.陽德︰陰德︰宜施恩行惠
10.王日︰宜帝王之事
11.官日︰守日、相日︰宜受封赴任
12.民日︰宜百姓之事
13.三合︰宜慶賞修造
14.臨日︰宜進表理政
15.驛馬(天後)︰宜遣使搬移
16.天馬︰宜行幸遣使
17.建日(兵福)︰宜封誥招賢
18.除日(吉期、兵寶)︰宜整理除垢
19.滿日(天巫、福德)︰宜修倉開市
20.平日︰宜修飾平整
21.定日(時陰)︰宜謀算計劃
22.執日︰宜捕捉漁獵
23.破日︰宜求醫破屋
24.危日︰宜撫邊訓兵
25.成日(天喜、天醫)︰宜入學慶賞
26.收日︰宜收納之事
27.開日(時陽、生氣)︰宜施恩修造
28.閉日︰宜築堤補穴
29.兵吉︰宜撫邊訓兵
30.六合︰宜婚嫁納財
31.六儀︰宜臨政親民
32.五富︰宜交易出貸
33.天倉︰宜收納之事
34.不將︰宜婚姻嫁娶
35.要安、敬安︰宜安定神位
36.玉宇、金堂︰宜修祠立廟
37.普護、福生、聖心︰宜祭祀祈福
38.益後、續世︰宜祈福求子
39.解神︰宜上表除垢
40.除神︰宜解除修整
41.五合︰宜婚姻交易
42.寶日、義日、制日︰與吉神並,宜撫邊訓兵
43.青龍、明堂、金匱、寶光、玉堂、司命︰宜忌從所並神煞
44.鳴吠︰宜破土安葬
45.鳴吠對︰宜破土啟攢
46.亥子日︰宜沐浴清潔
47.午申日︰宜冬季伐木
第二章 主要凶煞之忌
1.月建(小時、土府)︰忌興造修整.
2.月破(大耗)︰忌出軍修建
3.平日(死神)︰忌撫邊訓兵
4.收日︰忌同平日
5.滿日(天狗)︰忌赴任求醫
6.閉日(血支)︰忌賞賀修遣
7.劫煞︰忌興造交易
8.災煞(天火)︰忌同劫煞
9.月煞(月虛)︰忌同劫煞
10.月刑︰忌交易修遣
11.月害︰忌嫁娶出貨
12.月厭(地火)︰忌修造出貨
13.厭對(招搖)︰忌嫁娶涉水
14.大時(大敗、咸池)︰忌修繕栽種
15.游禍︰忌祈福求醫
16.天吏(致死)︰忌修繕開市
17.死氣︰忌求醫栽種
18.小耗︰忌修倉立券
19.天賊︰忌開倉出貨
20.四擊︰忌撫邊訓兵
21.四耗︰忌交易納財
22.四廢︰忌開市修遣
23.四忌、四窮(八龍、七鳥、九虎、六蛇)︰忌嫁娶納財
24.五虛︰忌開倉出貨
25.八風︰忌取魚涉水
26.五墓︰忌嫁娶修造
27.九空︰忌交易納財
28.九坎(九焦)︰忌取魚涉水
29.土符、地囊︰忌動土營造
30.兵禁︰忌撫邊訓兵
31.大煞︰忌撫邊訓兵
32.歸忌︰忌移徙遠回
33.血忌︰忌針刺見血
34.往亡、氣往亡︰忌赴任求醫
35.復日、重日︰忌安葬啟攢
36.五離︰忌婚姻交易
37.八專︰忌出師嫁娶
38.觸水龍︰忌取魚涉水
39.專日、伐日︰忌撫邊訓兵
40.天刑、朱雀、白虎、天牢、元武、勾陳︰宜忌從所並神煞
41.無祿日︰忌整理修飾
42.反支︰忌進表陳詞
43.上朔、四離、四絕、晦日︰除整理修飾外皆忌
44.冬至、夏至、春分、秋分︰不注嫁娶畋獵等
45.土王用事︰忌修遣動土
46.伏社︰忌沐浴清潔
47.朔弦望︰忌求醫療病
48.月忌日︰注求醫修整等
49.十五日︰忌求醫療病
50.人神所在日︰忌整手足甲
51.長星、短星︰忌裁制納財
52.百忌日︰干支對應的宜忌
第三章 宜忌等第表
1.宜忌等第表︰依神煞吉凶之輕重確定宜忌
2.表附例︰鋪注條例
卷十一 用事各類事情對應的宜忌神煞
卷十二 公規一 古代祭祀禮儀
卷十三 公規二 更漏與星象
卷十四 年表一 甲子至癸酉
卷十五 年表二 甲戌至癸未
卷十六 年表三 甲申至癸巳
卷十七 年表四 甲午至癸丑
卷十八 年表五 甲辰至癸丑
卷十九 年表六 甲寅至癸亥
附錄 2009至2021年年歷檢索表
中國傳統擇吉術的發展歷程
《四庫全書白話圖解》叢書總序
編者序︰傳統擇吉術之大成
御定《協紀辨方書》序
《協紀辨方書》四庫提要
目錄
內容概覽
本書內容導航
導讀卷 了解擇吉術
1.敬天之紀,敬地之方︰《協紀辨方書》的由來
2.《協紀辨方書》的核心內容︰擇吉
3.追蹤古代歷書︰探索擇吉術的發展歷程
4.中國人曾經的行動指南︰擇吉與中國文化
5.缺少科學依據的趨吉避凶體系︰對擇吉之術的批判
6.記錄吉凶的歷書︰認識老黃歷
7.判斷吉凶的依據︰吉凶神煞
8.擇吉的基本原則方法︰“以事為綱,以神為目”
卷十 宜忌各神煞當值時的宜忌之事
第一章 主要吉神之宜
1.宜忌︰宜忌也有輕重,需仔細斟酌
2.天德︰月德、天德合、月德合︰除傷生之事外,百事皆宜
3.月空︰宜上表章
4.天恩︰宜施恩慶賞
5.天赦︰除傷生之事外,百事皆宜
6.母倉︰宜收納之事
7.天願︰除用兵外,百事皆宜
8.月恩︰四相、時德︰百事皆宜
9.陽德︰陰德︰宜施恩行惠
10.王日︰宜帝王之事
11.官日︰守日、相日︰宜受封赴任
12.民日︰宜百姓之事
13.三合︰宜慶賞修造
14.臨日︰宜進表理政
15.驛馬(天後)︰宜遣使搬移
16.天馬︰宜行幸遣使
17.建日(兵福)︰宜封誥招賢
18.除日(吉期、兵寶)︰宜整理除垢
19.滿日(天巫、福德)︰宜修倉開市
20.平日︰宜修飾平整
21.定日(時陰)︰宜謀算計劃
22.執日︰宜捕捉漁獵
23.破日︰宜求醫破屋
24.危日︰宜撫邊訓兵
25.成日(天喜、天醫)︰宜入學慶賞
26.收日︰宜收納之事
27.開日(時陽、生氣)︰宜施恩修造
28.閉日︰宜築堤補穴
29.兵吉︰宜撫邊訓兵
30.六合︰宜婚嫁納財
31.六儀︰宜臨政親民
32.五富︰宜交易出貸
33.天倉︰宜收納之事
34.不將︰宜婚姻嫁娶
35.要安、敬安︰宜安定神位
36.玉宇、金堂︰宜修祠立廟
37.普護、福生、聖心︰宜祭祀祈福
38.益後、續世︰宜祈福求子
39.解神︰宜上表除垢
40.除神︰宜解除修整
41.五合︰宜婚姻交易
42.寶日、義日、制日︰與吉神並,宜撫邊訓兵
43.青龍、明堂、金匱、寶光、玉堂、司命︰宜忌從所並神煞
44.鳴吠︰宜破土安葬
45.鳴吠對︰宜破土啟攢
46.亥子日︰宜沐浴清潔
47.午申日︰宜冬季伐木
第二章 主要凶煞之忌
1.月建(小時、土府)︰忌興造修整.
2.月破(大耗)︰忌出軍修建
3.平日(死神)︰忌撫邊訓兵
4.收日︰忌同平日
5.滿日(天狗)︰忌赴任求醫
6.閉日(血支)︰忌賞賀修遣
7.劫煞︰忌興造交易
8.災煞(天火)︰忌同劫煞
9.月煞(月虛)︰忌同劫煞
10.月刑︰忌交易修遣
11.月害︰忌嫁娶出貨
12.月厭(地火)︰忌修造出貨
13.厭對(招搖)︰忌嫁娶涉水
14.大時(大敗、咸池)︰忌修繕栽種
15.游禍︰忌祈福求醫
16.天吏(致死)︰忌修繕開市
17.死氣︰忌求醫栽種
18.小耗︰忌修倉立券
19.天賊︰忌開倉出貨
20.四擊︰忌撫邊訓兵
21.四耗︰忌交易納財
22.四廢︰忌開市修遣
23.四忌、四窮(八龍、七鳥、九虎、六蛇)︰忌嫁娶納財
24.五虛︰忌開倉出貨
25.八風︰忌取魚涉水
26.五墓︰忌嫁娶修造
27.九空︰忌交易納財
28.九坎(九焦)︰忌取魚涉水
29.土符、地囊︰忌動土營造
30.兵禁︰忌撫邊訓兵
31.大煞︰忌撫邊訓兵
32.歸忌︰忌移徙遠回
33.血忌︰忌針刺見血
34.往亡、氣往亡︰忌赴任求醫
35.復日、重日︰忌安葬啟攢
36.五離︰忌婚姻交易
37.八專︰忌出師嫁娶
38.觸水龍︰忌取魚涉水
39.專日、伐日︰忌撫邊訓兵
40.天刑、朱雀、白虎、天牢、元武、勾陳︰宜忌從所並神煞
41.無祿日︰忌整理修飾
42.反支︰忌進表陳詞
43.上朔、四離、四絕、晦日︰除整理修飾外皆忌
44.冬至、夏至、春分、秋分︰不注嫁娶畋獵等
45.土王用事︰忌修遣動土
46.伏社︰忌沐浴清潔
47.朔弦望︰忌求醫療病
48.月忌日︰注求醫修整等
49.十五日︰忌求醫療病
50.人神所在日︰忌整手足甲
51.長星、短星︰忌裁制納財
52.百忌日︰干支對應的宜忌
第三章 宜忌等第表
1.宜忌等第表︰依神煞吉凶之輕重確定宜忌
2.表附例︰鋪注條例
卷十一 用事各類事情對應的宜忌神煞
卷十二 公規一 古代祭祀禮儀
卷十三 公規二 更漏與星象
卷十四 年表一 甲子至癸酉
卷十五 年表二 甲戌至癸未
卷十六 年表三 甲申至癸巳
卷十七 年表四 甲午至癸丑
卷十八 年表五 甲辰至癸丑
卷十九 年表六 甲寅至癸亥
附錄 2009至2021年年歷檢索表
序
傳統擇吉術之大成
擇吉術不僅是一種廣為人知的術數門類,也是一種對傳統中國人影響深遠的生活習俗,不僅是傳統文明中最能反映民族心理的一種文化現象,也是一門內涵深厚、外延廣闊的學問。早在兩千多年前,擇吉之術就已經誕生。兩千年來,憑借其根深蒂固的傳統與衰榮再生的能力,擇吉術與中華文明共同生長、發展、汰舊歷新。
在所有傳世擇吉典籍中,《協紀辨方書》是內容最完備、理論體系最完整、論述最詳各、觀點最有價值的一部。因此,在收入《四庫全書》時,此書由乾隆親自作序,並定名《欽定協紀辨方書》,該書體大思精,是古人趨吉避凶的規範,日常行為的指南,是今人了解與研究擇吉文化的必讀典籍,至今仍然具有極大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
一、源遠流長,貼近生活的擇古術
所謂擇吉,就是在進行祭祀祈福、婚嫁喪葬、動土修宅、赴任應試等活動時挑選吉日吉時,民間稱之為“擇日”、“看日子”、“揀日子”,古代又稱為“涓吉”、“諏吉”。
從廣義的角度看,擇吉包括一切追求與選擇吉祥信息的行為,術數中的八卦、太乙、六壬、奇門遁甲、禽星、堪輿、建除、叢辰等都囊括在擇吉的範圍之內。從狹義的角度看,擇吉則是以天干地支歷法為基礎,結合八卦、九星、二十八宿、十二直、六曜、五行,根據年、月、日、時各種神煞尋找吉日吉時的一種方法。
在廣義擇吉術濫觴的原始社會,由于生產力水平的低下與認識的局限,先民對事物的前景及其成敗難以把握,在進行狩獵等活動時無不戒行房事,淨身持齋,調整飲食,以祈求吉兆。同時,古人信奉天人感應,講究事事與天意相符。大到國家祭祀、出師征戰,小到平民修造嫁娶、出門走向,都要選擇所謂的吉時、吉方。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有“外事用剛日,內事用柔日”的擇吉之習。
在之後的兩千年間,擇吉術不斷發展,歷經了空前的繁盛,也遭遇了方法的紛繁蕪雜、良莠不齊。到了乾隆時期,各種選擇之書就多達九十余家。鑒于此,乾隆皇帝才組織人力’編纂了這部《協紀辨方書》,以正本清源,為擇吉確立一個統一的標準。
二、擇苦術中的傳統文化烙印
擇吉術不僅是一門反映人們趨吉避凶心理的學問,更是一個融會了古代諸多傳統文化理論的復合體系,其背後有著根基深厚、內容駁雜的哲學與文化支撐。簡要地說,擇吉術至少有以下方面的理論構架︰
1.陰陽五行是擇吉理論的基礎。作為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陰陽五行理論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世界是在陰陽二氣作用的推動下孳生、發展和變化,木、火、土、金、水五種最基本的物質是構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在擇吉理論中,時空的吉凶信息同樣受這五種元素的生化克制影響,不同的搭配與相互作用產生的是千變萬化的預測結果。
2.天干地支是擇吉理論的基本元素,擇吉對于時日的界定就離不開天干地支的組合。作為古人用來記年、月、日、時、方位、數據等的時空符號,干支系統也是確定人所處的宇宙時空的坐標符號。所有擇吉都以天干地支為依系,時空之間的刑沖化合害等相互關系產生各種不同的力量,這些力量結合起來所產生的合力就是擇吉所謂的基本吉凶趨向。可以說,干支是整個擇吉理論得以成立的要素。
3.神煞是擇吉體系中最有特色也最鮮活的成分,是擇吉術的表達體系。神煞分為年、月、日、時四大系統,又分為吉神與凶神兩類。我們通常所說的天乙貴人、天月德貴人等都是擇吉術中的神煞。每一種神煞都代表了不同時空的吉凶狀態。這種形象化的表現大大豐富了擇吉理論體系。
4.八卦學說與星象理論是擇吉體系的重要理論來源。為世人所熟知的河圖、洛先天八卦、後天八卦、十二月闢卦、八卦納甲三合、小游年變卦、大游年變卦以及二十八宿、九星、六曜、黃道黑道等均被應用于擇吉之中。
三、傳統擇吉術的大成之作——《協紀辨方成》
作為中國古代內容最完備、理論體系最完整、論述最詳備、觀點最有價值的一部擇吉術巨著,《協紀辨方書》由乾隆欽命莊親王允祿和梅彀成、何國宗等人編纂而成。由于古代“舉大亭、動大眾,協乎五紀,辨乎五方,以順天地之性”,故名之日《協紀辨方書》。所謂“協”,就是要協調天時,地利與人和的關系,所謂“紀”,就是歲、月、日、星辰、歷數五紀,所謂“辨”,就是要分辨、明辨人與社會自然,也就是地利的關系;所謂“方”,就是指東、南、西、北、中五方。
《協紀辨方書》一共一百多萬字,還收錄了上千幅簡潔的圖表,幾乎每一個概念都對應有一個圖表,還對各種概念古往今來的不同觀點說法進行了考證辨疑,十分詳備。全書一共三十六卷,其中本原二卷,義例六卷,立成、宜忌、用事各一卷,公規二卷,年表六卷,月表十二卷,日表一卷,利用二卷,附錄、辨偽各一卷。體例完備,考證詳細,是目前可見的關于擇吉的最為完備的代表作。由于其內容較多,編者在編輯過程中將其分成了三部,第一部包括原書的卷一至卷九,詳細介紹了擇吉的基本原理和相關的吉凶神煞。第二部包括卷十至卷二十二,詳細介紹因事擇神,緣神擇事的方法和相關的歷法知識,以及實用的年表月表。第三部從卷二十三至三十六卷,介紹了日表和部分月表,並詳細講解了與其他術數結合的擇吉方法,以及相關考辨。具體情況可見14頁圖表。
由此可見,《協紀辨方書》是一部相當完備的擇吉著作,其內容體大思精、影響巨大,而且和人們的衣食住行息患相關、實用性極強。其他擇古書,諸如《增補萬全玉匣記》《擇吉匯要》《崇正闢謬》等書,都只是此書的一些支脈而已。
四、通俗易懂的《圖解協紀辨方書》
為了保存、整理《四庫全書》中的古籍經典,我們以文淵閣足本36卷《協紀辨方書》為底本,並以現代化的編輯方式對原書進行了適當的加工,編撰成了這套共三部的白話全譯本《圖解協紀辨方書》,本書體例如下︰
1.【導讀】︰本書在正文開始之前加入了一卷導讀內容,簡要介紹了與《協紀辨方書》擇吉術相關的一些文化背景和基礎理論,以便讀者更好地理解書中內容。
2.【原文】︰本書以文淵閣足本36卷為底本,進行了精心的點校編輯,並根據原文內容進行適當的分段分節整理,力求在完全尊重原書內容的基礎上,更方便讀者閱讀。
3.【白話提要】︰以現代白話文對原書部分內容進行簡單的翻譯與解釋,以方便讀者更好地理解原文。
4.【白話圖解】︰本書采用了圖解這種現代化的編輯方法,以數百個圖解、表格將一些重要理論方法和難以理解的文字進行了生動易懂的圖解分析,帶給讀者一種全新的古文閱讀體驗。
5.【插圖】︰本書還從明代《三才圖會》、清代《欽定四庫全書圖鑒》等古籍中,選入眾多珍貴的插圖,並配以生動、詳細的圖說,進一步擴展本書的閱讀內容。
囿于古代不發達的科技水平與古人的認知局限,擇吉術中難免存在互相矛盾的推斷與毫無依據的預測,有的觀點甚至流于荒謬,但作為中華文明的寶貴遺產與人們普遍有所接觸的一種文化形式,擇古典籍也值得我們對其進行整理、編輯,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汲取傳統文化中的智慧和涵養。
基于上述目的,我們出版了這套《圖解協紀辨方書》。特別感謝劉道超先生對原書所作的精心譯注以及在本書出版過程中所提供的幫助,本書白話提要部分均為劉先生的研究成果。由于原書為歷代擇吉術的集大成之作,卷帙浩繁、內容博雜艱深,歷代注解各異,而編者能力學識有限,《圖解協紀辨方書》中難免有脫漏、錯誤之處,祈望廣大讀者予以指正。
騙者謹識
2009年6月
擇吉術不僅是一種廣為人知的術數門類,也是一種對傳統中國人影響深遠的生活習俗,不僅是傳統文明中最能反映民族心理的一種文化現象,也是一門內涵深厚、外延廣闊的學問。早在兩千多年前,擇吉之術就已經誕生。兩千年來,憑借其根深蒂固的傳統與衰榮再生的能力,擇吉術與中華文明共同生長、發展、汰舊歷新。
在所有傳世擇吉典籍中,《協紀辨方書》是內容最完備、理論體系最完整、論述最詳各、觀點最有價值的一部。因此,在收入《四庫全書》時,此書由乾隆親自作序,並定名《欽定協紀辨方書》,該書體大思精,是古人趨吉避凶的規範,日常行為的指南,是今人了解與研究擇吉文化的必讀典籍,至今仍然具有極大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
一、源遠流長,貼近生活的擇古術
所謂擇吉,就是在進行祭祀祈福、婚嫁喪葬、動土修宅、赴任應試等活動時挑選吉日吉時,民間稱之為“擇日”、“看日子”、“揀日子”,古代又稱為“涓吉”、“諏吉”。
從廣義的角度看,擇吉包括一切追求與選擇吉祥信息的行為,術數中的八卦、太乙、六壬、奇門遁甲、禽星、堪輿、建除、叢辰等都囊括在擇吉的範圍之內。從狹義的角度看,擇吉則是以天干地支歷法為基礎,結合八卦、九星、二十八宿、十二直、六曜、五行,根據年、月、日、時各種神煞尋找吉日吉時的一種方法。
在廣義擇吉術濫觴的原始社會,由于生產力水平的低下與認識的局限,先民對事物的前景及其成敗難以把握,在進行狩獵等活動時無不戒行房事,淨身持齋,調整飲食,以祈求吉兆。同時,古人信奉天人感應,講究事事與天意相符。大到國家祭祀、出師征戰,小到平民修造嫁娶、出門走向,都要選擇所謂的吉時、吉方。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有“外事用剛日,內事用柔日”的擇吉之習。
在之後的兩千年間,擇吉術不斷發展,歷經了空前的繁盛,也遭遇了方法的紛繁蕪雜、良莠不齊。到了乾隆時期,各種選擇之書就多達九十余家。鑒于此,乾隆皇帝才組織人力’編纂了這部《協紀辨方書》,以正本清源,為擇吉確立一個統一的標準。
二、擇苦術中的傳統文化烙印
擇吉術不僅是一門反映人們趨吉避凶心理的學問,更是一個融會了古代諸多傳統文化理論的復合體系,其背後有著根基深厚、內容駁雜的哲學與文化支撐。簡要地說,擇吉術至少有以下方面的理論構架︰
1.陰陽五行是擇吉理論的基礎。作為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陰陽五行理論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世界是在陰陽二氣作用的推動下孳生、發展和變化,木、火、土、金、水五種最基本的物質是構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在擇吉理論中,時空的吉凶信息同樣受這五種元素的生化克制影響,不同的搭配與相互作用產生的是千變萬化的預測結果。
2.天干地支是擇吉理論的基本元素,擇吉對于時日的界定就離不開天干地支的組合。作為古人用來記年、月、日、時、方位、數據等的時空符號,干支系統也是確定人所處的宇宙時空的坐標符號。所有擇吉都以天干地支為依系,時空之間的刑沖化合害等相互關系產生各種不同的力量,這些力量結合起來所產生的合力就是擇吉所謂的基本吉凶趨向。可以說,干支是整個擇吉理論得以成立的要素。
3.神煞是擇吉體系中最有特色也最鮮活的成分,是擇吉術的表達體系。神煞分為年、月、日、時四大系統,又分為吉神與凶神兩類。我們通常所說的天乙貴人、天月德貴人等都是擇吉術中的神煞。每一種神煞都代表了不同時空的吉凶狀態。這種形象化的表現大大豐富了擇吉理論體系。
4.八卦學說與星象理論是擇吉體系的重要理論來源。為世人所熟知的河圖、洛先天八卦、後天八卦、十二月闢卦、八卦納甲三合、小游年變卦、大游年變卦以及二十八宿、九星、六曜、黃道黑道等均被應用于擇吉之中。
三、傳統擇吉術的大成之作——《協紀辨方成》
作為中國古代內容最完備、理論體系最完整、論述最詳備、觀點最有價值的一部擇吉術巨著,《協紀辨方書》由乾隆欽命莊親王允祿和梅彀成、何國宗等人編纂而成。由于古代“舉大亭、動大眾,協乎五紀,辨乎五方,以順天地之性”,故名之日《協紀辨方書》。所謂“協”,就是要協調天時,地利與人和的關系,所謂“紀”,就是歲、月、日、星辰、歷數五紀,所謂“辨”,就是要分辨、明辨人與社會自然,也就是地利的關系;所謂“方”,就是指東、南、西、北、中五方。
《協紀辨方書》一共一百多萬字,還收錄了上千幅簡潔的圖表,幾乎每一個概念都對應有一個圖表,還對各種概念古往今來的不同觀點說法進行了考證辨疑,十分詳備。全書一共三十六卷,其中本原二卷,義例六卷,立成、宜忌、用事各一卷,公規二卷,年表六卷,月表十二卷,日表一卷,利用二卷,附錄、辨偽各一卷。體例完備,考證詳細,是目前可見的關于擇吉的最為完備的代表作。由于其內容較多,編者在編輯過程中將其分成了三部,第一部包括原書的卷一至卷九,詳細介紹了擇吉的基本原理和相關的吉凶神煞。第二部包括卷十至卷二十二,詳細介紹因事擇神,緣神擇事的方法和相關的歷法知識,以及實用的年表月表。第三部從卷二十三至三十六卷,介紹了日表和部分月表,並詳細講解了與其他術數結合的擇吉方法,以及相關考辨。具體情況可見14頁圖表。
由此可見,《協紀辨方書》是一部相當完備的擇吉著作,其內容體大思精、影響巨大,而且和人們的衣食住行息患相關、實用性極強。其他擇古書,諸如《增補萬全玉匣記》《擇吉匯要》《崇正闢謬》等書,都只是此書的一些支脈而已。
四、通俗易懂的《圖解協紀辨方書》
為了保存、整理《四庫全書》中的古籍經典,我們以文淵閣足本36卷《協紀辨方書》為底本,並以現代化的編輯方式對原書進行了適當的加工,編撰成了這套共三部的白話全譯本《圖解協紀辨方書》,本書體例如下︰
1.【導讀】︰本書在正文開始之前加入了一卷導讀內容,簡要介紹了與《協紀辨方書》擇吉術相關的一些文化背景和基礎理論,以便讀者更好地理解書中內容。
2.【原文】︰本書以文淵閣足本36卷為底本,進行了精心的點校編輯,並根據原文內容進行適當的分段分節整理,力求在完全尊重原書內容的基礎上,更方便讀者閱讀。
3.【白話提要】︰以現代白話文對原書部分內容進行簡單的翻譯與解釋,以方便讀者更好地理解原文。
4.【白話圖解】︰本書采用了圖解這種現代化的編輯方法,以數百個圖解、表格將一些重要理論方法和難以理解的文字進行了生動易懂的圖解分析,帶給讀者一種全新的古文閱讀體驗。
5.【插圖】︰本書還從明代《三才圖會》、清代《欽定四庫全書圖鑒》等古籍中,選入眾多珍貴的插圖,並配以生動、詳細的圖說,進一步擴展本書的閱讀內容。
囿于古代不發達的科技水平與古人的認知局限,擇吉術中難免存在互相矛盾的推斷與毫無依據的預測,有的觀點甚至流于荒謬,但作為中華文明的寶貴遺產與人們普遍有所接觸的一種文化形式,擇古典籍也值得我們對其進行整理、編輯,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汲取傳統文化中的智慧和涵養。
基于上述目的,我們出版了這套《圖解協紀辨方書》。特別感謝劉道超先生對原書所作的精心譯注以及在本書出版過程中所提供的幫助,本書白話提要部分均為劉先生的研究成果。由于原書為歷代擇吉術的集大成之作,卷帙浩繁、內容博雜艱深,歷代注解各異,而編者能力學識有限,《圖解協紀辨方書》中難免有脫漏、錯誤之處,祈望廣大讀者予以指正。
騙者謹識
2009年6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