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伯克所著的《線(現代世界意外起源的雙重軌跡)》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以獨特的視角描述了現實世界中所發生的一系列看似無關的故事,這些故事考察了現代生活諸多方面的意外起源。在本書的25篇短文(也可視為25章)中,我們可以發現,發生在過去的某個重要歷史事件所產生的不同結果,在未來怎樣常常再次交會起來。
每一章以一個事件開篇——例如1804年美國攻打的黎波里,那導致了兩段互有分歧的結果。在穿越時間和空間、從深度和廣度兩方面探尋每條軌跡之後,伯克向我們展示了這兩條軌跡怎樣最終出人意料地在現代世界交會在一起。
《線(現代世界意外起源的雙重軌跡)》精細考量了塑造未來的各種各樣的方式︰愛情、戰爭、意外事件、天才,或者發現。例如,“從《費加羅的婚禮》到隱形戰斗機”一章,伯克的“雙軌”始于該劇作者(莫扎特)和一名法國間諜——莫扎特就是盜用了此人的劇本構思。然後兩條軌跡開始游走于其他事件︰共濟會會員、獨立戰爭、庫克船長、水母、簡。奧斯汀和磁帶。
最後,兩條“費加羅”軌跡交會,為海灣戰爭隱形戰斗機的隆重推出創造了條件。
本書非常通俗易懂,文筆異常流暢,為我們展現了關于過去和未來的一些妙趣橫生、極富啟發性的新觀點。
目錄
引言
如何閱讀本書
1 1804年︰從的黎波里之戰到凍魚排
2 1760年︰從冒牌史詩到器官移植
3 1805年︰從特拉法爾加戰役到激光
4 1726年︰從百科全書到維生素
5 1792年︰從杜松館到噴氣式飛機
6 1750年︰從天花到宇宙大爆炸
7 1784年︰從梵語到控制論
8 1610年︰從“聖卡特琳娜”號到光譜學
9 1686年︰從政治小曲到尼龍
10 1703年︰從基特-卡特俱樂部到太陽鏡
11 1770年︰從馬島戰爭到電視機
12 1724年︰從石器時代的男孩到靜電復印機
13 1745年︰從萊頓瓶到保鮮膜
14 1790年︰從《費城大眾廣告報》到化學療法
15 1664年︰從鏡片打磨機到理發
16 1773年︰從波士頓茶黨到隱形眼鏡
17 1742年︰從倫敦博街到條形碼
18 1739年︰從大旅行到液晶顯示器
19 1795年︰從鐵面人到氣墊船
20 1673年︰從馬斯特里赫之圍到自動售貨機
21 1786年︰從《費加羅的婚禮》到隱形戰斗機
22 1780年︰從愛丁堡牡蠣俱樂部到DNA
23 1770年︰從教堂布道到直升機
24 1771年︰從陶瓷到霓虹燈
25 1676年︰從神學到摩天大樓
參考文獻
如何閱讀本書
1 1804年︰從的黎波里之戰到凍魚排
2 1760年︰從冒牌史詩到器官移植
3 1805年︰從特拉法爾加戰役到激光
4 1726年︰從百科全書到維生素
5 1792年︰從杜松館到噴氣式飛機
6 1750年︰從天花到宇宙大爆炸
7 1784年︰從梵語到控制論
8 1610年︰從“聖卡特琳娜”號到光譜學
9 1686年︰從政治小曲到尼龍
10 1703年︰從基特-卡特俱樂部到太陽鏡
11 1770年︰從馬島戰爭到電視機
12 1724年︰從石器時代的男孩到靜電復印機
13 1745年︰從萊頓瓶到保鮮膜
14 1790年︰從《費城大眾廣告報》到化學療法
15 1664年︰從鏡片打磨機到理發
16 1773年︰從波士頓茶黨到隱形眼鏡
17 1742年︰從倫敦博街到條形碼
18 1739年︰從大旅行到液晶顯示器
19 1795年︰從鐵面人到氣墊船
20 1673年︰從馬斯特里赫之圍到自動售貨機
21 1786年︰從《費加羅的婚禮》到隱形戰斗機
22 1780年︰從愛丁堡牡蠣俱樂部到DNA
23 1770年︰從教堂布道到直升機
24 1771年︰從陶瓷到霓虹燈
25 1676年︰從神學到摩天大樓
參考文獻
序
我在過去的30年間寫了一些書和電視節目的腳本,都是系列作品,主要內容是談發明和發現是如何改變人類生活的。本書便是這一系列著述當中的一部,它著重向讀者展示了科技領域的發明創造所蘊涵的偶然性,展示了這種偶然性如何讓發明創造的社會效應具有意外性,展現了人們過去如何對待發明創造,今後又如何以全然不同的方式和態度來對待它們。
技術創新常有無法預料的效應,說到這種效應造成的驚奇,我們可以拿19世紀一位美國發明家作例子︰他看見鋼琴的音錘敲擊琴弦,因而受到啟發,發明了打字機。有一點是人們可以想到的︰打字機的發明大大方便了商務管理;而另有一點是人們沒有想到的︰打字機讓婦女走出廚房,坐進辦公室,由此變革了婚姻、家庭,最後讓離婚率一路 升。
發明創造常常意味著“1+1=3”︰發明本身就是一種意外,因為它往往比相關各部分加到一起多出點什麼。德國工程師邁巴赫( Wilhelm Maybach)把噴香水的噴霧器和汽油搞在一起,發明了化油器,遂使現代汽車工業成為可能;有了汽車,接下去便有了郊區、大型購物中心等好多新東西。
有時候,發明創造完全是偶然的。16世紀,羅利爵士( Sir WalterRaleigh)等英國探險家靠中國人發明的指南針跨越大西洋來到北美海岸。到那里一看,指南針沒指著北極星,于是慌了神︰怎麼不指北極星啦?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住在倫敦的一個叫吉爾伯特( William Gilbert)的實驗師(女王的御醫)搓了一個小硫磺球(當作小地球用)放在邊上,讓它把指針吸過去。吉爾伯特觀察指針移到小球周圍的不同位置時的指向。這個實驗讓他想到地球至少有一個磁極。另外,搓硫磺球的時候還弄出一些火花,吉爾伯特在一條腳注里描述了這個細節。不久,有一位德國科學家專門研究了火花現象,于是發現了電。
發明創造引發的後果是長期的,這就是所謂的“漣漪效應”,而這類後果的意外性又常常令人難以預見或難以適應它。譬如,過去人們到處用石棉作耐火材料,用了一百多年才發現這東西會致癌。再譬如,冰箱的發明拯救了好些性命,因為冰箱可以給食品保鮮,但是用久了,人們又發現這東西竟然在咱們地球的臭氧層上“鑿”了一個洞。
偶然性甚至一開始就影響著人們參與創新活動的方式。18世紀,蘇格蘭的幾家威士忌酒廠委托一名叫布萊克( Joseph Black)的科學教授研究如何提高酒廠的蒸餾效率(也就是少用燃料多產酒)。布萊克仔細研究液體變成蒸汽所需的熱量(這是蒸餾的基本工序),其間,他發現蒸汽貯藏了巨大的熱量(布萊克稱之為“潛熱”)。
事情就是這麼巧︰有一位機械師那時也在格拉斯哥大學工作,他正巧在絞盡腦汁想法改進教學演示用的蒸汽泵。機械師踫到的難題是蒸汽泵是靠一根裝在汽缸里的活塞一上一下驅動的︰先將蒸汽注入汽缸,再將冷水潑到汽缸上,使蒸汽受冷壓縮,在汽缸內造成半真空狀態,活塞頭在外界大氣的壓力下向下運行,活塞桿被一根懸桿牽拉,使汽泵活塞向上運行︰等活塞頭回到原來的高位後,汽泵活塞再次向下運動,開始另一次往復循環。可是,每使用冷水冷卻一次,汽缸的缸體就更涼一些,這樣隨著活塞的循環運動,蒸汽的壓縮越來越不充分,真空態也越來越不夠,最後致使汽缸過冷,未及潑冷水,蒸汽就已經冷了,從而使活塞的上下運動停止了。
布萊克獲知蒸汽含有大量的潛熱,于是提議把汽缸內的蒸汽導入一個汽罐內,汽罐連著汽缸,同時又浸在冰水里,這樣蒸汽不是在汽缸里冷縮,而是專用一個冷卻器,在冷卻器和汽缸里制造真空的同時又不冷卻汽缸。機械師采用這個辦法造出了一台高效蒸汽泵。這位機械師名叫瓦特( James Watt),他造的新汽泵(就是“蒸汽機”)吹響了工業革命的號角,這一切是因為他恰巧和布萊克同在一個大學,而那時布萊克又恰巧在為制造威士忌酒的酒商搞科研。
有時候,一項創新帶來的效應和創新者的初衷恰好相反。古登堡( Jo-hann Gutenberg)吸取中國人的妙招(活字印刷)設計出印刷機,本意是想為天主教會多印點禮儀經卷,好讓宗教儀式更規範。可是,他的印刷機發明出來沒幾年,被宗教改革派拿去用了;他們把支持脫離羅馬天主教運動的百姓意見結集印刷出來。這就是清教運動,它最終打破羅馬天主教的權力,另立了教廷。
……
技術創新常有無法預料的效應,說到這種效應造成的驚奇,我們可以拿19世紀一位美國發明家作例子︰他看見鋼琴的音錘敲擊琴弦,因而受到啟發,發明了打字機。有一點是人們可以想到的︰打字機的發明大大方便了商務管理;而另有一點是人們沒有想到的︰打字機讓婦女走出廚房,坐進辦公室,由此變革了婚姻、家庭,最後讓離婚率一路 升。
發明創造常常意味著“1+1=3”︰發明本身就是一種意外,因為它往往比相關各部分加到一起多出點什麼。德國工程師邁巴赫( Wilhelm Maybach)把噴香水的噴霧器和汽油搞在一起,發明了化油器,遂使現代汽車工業成為可能;有了汽車,接下去便有了郊區、大型購物中心等好多新東西。
有時候,發明創造完全是偶然的。16世紀,羅利爵士( Sir WalterRaleigh)等英國探險家靠中國人發明的指南針跨越大西洋來到北美海岸。到那里一看,指南針沒指著北極星,于是慌了神︰怎麼不指北極星啦?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住在倫敦的一個叫吉爾伯特( William Gilbert)的實驗師(女王的御醫)搓了一個小硫磺球(當作小地球用)放在邊上,讓它把指針吸過去。吉爾伯特觀察指針移到小球周圍的不同位置時的指向。這個實驗讓他想到地球至少有一個磁極。另外,搓硫磺球的時候還弄出一些火花,吉爾伯特在一條腳注里描述了這個細節。不久,有一位德國科學家專門研究了火花現象,于是發現了電。
發明創造引發的後果是長期的,這就是所謂的“漣漪效應”,而這類後果的意外性又常常令人難以預見或難以適應它。譬如,過去人們到處用石棉作耐火材料,用了一百多年才發現這東西會致癌。再譬如,冰箱的發明拯救了好些性命,因為冰箱可以給食品保鮮,但是用久了,人們又發現這東西竟然在咱們地球的臭氧層上“鑿”了一個洞。
偶然性甚至一開始就影響著人們參與創新活動的方式。18世紀,蘇格蘭的幾家威士忌酒廠委托一名叫布萊克( Joseph Black)的科學教授研究如何提高酒廠的蒸餾效率(也就是少用燃料多產酒)。布萊克仔細研究液體變成蒸汽所需的熱量(這是蒸餾的基本工序),其間,他發現蒸汽貯藏了巨大的熱量(布萊克稱之為“潛熱”)。
事情就是這麼巧︰有一位機械師那時也在格拉斯哥大學工作,他正巧在絞盡腦汁想法改進教學演示用的蒸汽泵。機械師踫到的難題是蒸汽泵是靠一根裝在汽缸里的活塞一上一下驅動的︰先將蒸汽注入汽缸,再將冷水潑到汽缸上,使蒸汽受冷壓縮,在汽缸內造成半真空狀態,活塞頭在外界大氣的壓力下向下運行,活塞桿被一根懸桿牽拉,使汽泵活塞向上運行︰等活塞頭回到原來的高位後,汽泵活塞再次向下運動,開始另一次往復循環。可是,每使用冷水冷卻一次,汽缸的缸體就更涼一些,這樣隨著活塞的循環運動,蒸汽的壓縮越來越不充分,真空態也越來越不夠,最後致使汽缸過冷,未及潑冷水,蒸汽就已經冷了,從而使活塞的上下運動停止了。
布萊克獲知蒸汽含有大量的潛熱,于是提議把汽缸內的蒸汽導入一個汽罐內,汽罐連著汽缸,同時又浸在冰水里,這樣蒸汽不是在汽缸里冷縮,而是專用一個冷卻器,在冷卻器和汽缸里制造真空的同時又不冷卻汽缸。機械師采用這個辦法造出了一台高效蒸汽泵。這位機械師名叫瓦特( James Watt),他造的新汽泵(就是“蒸汽機”)吹響了工業革命的號角,這一切是因為他恰巧和布萊克同在一個大學,而那時布萊克又恰巧在為制造威士忌酒的酒商搞科研。
有時候,一項創新帶來的效應和創新者的初衷恰好相反。古登堡( Jo-hann Gutenberg)吸取中國人的妙招(活字印刷)設計出印刷機,本意是想為天主教會多印點禮儀經卷,好讓宗教儀式更規範。可是,他的印刷機發明出來沒幾年,被宗教改革派拿去用了;他們把支持脫離羅馬天主教運動的百姓意見結集印刷出來。這就是清教運動,它最終打破羅馬天主教的權力,另立了教廷。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