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是著名學者王廣西先生的一部文集,

王先生知識淵博,治學嚴謹,興趣廣泛,著述宏富、他長于近代文學與近代文化研究,是精通中國武術文化的一位權威。收入本書的這批作品,是從他眾多的學術文章中精選出來的代表性力作,體現了這位安貧樂道的學人的治學特色和研究風貌。


王廣西(1941—2008),筆名陸草,蒙古族,河南西峽人,河南大學中文系畢業。生前曾任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河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近代文學研究會理事、河南省文學學會理事、鄭州大學體育學院中原武術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主要從事中國近代文學與近代文化研究,以及武術文化研究,著有《佛學與中國近代詩壇》、《左宗棠》、《功夫——中國武術文化》、《中原文化大典‧武術卷》、《中國武術與武林氣質》、《中國功夫》、《中國武術》、《中國兵》等,並發表文章百余篇。
 

目錄

序 關愛和
近代文人的地理分布
近代文人分布概況︰“五江一湖一灣”
19世紀前後文人地理分布的變遷
文化中心城市的分布
地理分布對近代文風的影響
論近代文人的金石之癖
論近代文人的入世之心
論近代文人的憂患意識
論近代文人的抑郁心理
人口壓力與科舉競爭
君子小人之辯
三位一品大員的心曲
狂士嚴咸
黃崖教案
幾點認識
中國近代文社簡論
從復社到宣南詩會
大陸各地的文社
台灣的詩社
對近代文社的評價
窮愁無奈與狷介自守——湘鄉人文研究之一
貧窮落後的人文環境
無奈與期待
狷介自守的文人群體
代價與補償——湘鄉人文研究之二
關于“補償機制”
慘重的代價
回報之一︰功名的誘惑
回報之二︰財富的誘惑
在血泊中完成的財富大轉移
剩余話題
結語
湘鄉理學集團的人文品格——湘鄉人文研究之三
優勢與挑戰
特有的人文品格
19世紀中葉的理學格局
湘鄉理學集團的形成及其與架長齡的關系
湘鄉理學集團的基本觀點
對“學”與“識”的思考
人格與文格——曾國藩和左宗棠的比較
生命歷程
氣與人格
文格比較
結束語
佛學與中國近代詩壇
一 轉變︰“莫將文字挽狂禪”
二 沉寂︰“菩薩亦可憐”
三 高潮︰“欲向文殊叩法門”
四 深化︰“每憑定力攝詩壇”
中國的寺院詩系
焦山詩系的世俗化傾向
天童詩系的禪門本色
三峰詩系的狂怪之風
靈隱詩系的淡雅之氣
近代詩文研究的百年回顧
論中國近代詩壇的唯理化傾向
以議論為詩
以學問為詩
以佛理為詩
歷史的啟示
論清代女詩人的群體性特征
地域性
家族性
師徒性
悲劇性
柔弱哀艷的藝術風格
清詩分期概說
一 初期︰遺民詩與擬古風氣的轉變
二 中期︰神韻派與藝術的冥想
三 晚期︰性靈派與變革的呼喚
四 末期︰新派詩與古典詩歌的末路
湘綺樓詩淺論
試論王(門豈)運的“治情說”及其審美傾向
論王士(�真)的“神韻說”
電掣星流 一代俠女——讀長篇敘事詩《蘭陵女兒行》
空疏學風的悲劇——論清代中原學術的人格缺陷
一以貫之的理學重鎮︰三代理學集團
道咸間四大理學集團之比較
“學”“術”之辨與人格缺陷
論商丘詩派
一 商丘詩派的醞釀和形成
二 商丘詩派的鼎盛時期
三 商丘詩派的尾聲
乾隆年間河南的三次文字獄
溫談北宋翰林圖畫院
百代畫聖吳道子
論中原武術文化
少林拳系
太極拳系
河南形意拳
萇家拳
中國武術的哲學基礎
陰陽五行學說
拳道合一
拳道合二
形神一元論
武學境界
煉精化氣︰最苦的階段
煉氣化神︰步入高手的必由之路
煉神還虛︰武學的最高境界
中國人的俠客情結
附錄︰作品目錄
著作類
文章類
後記 王萌 王蕾 王薈
 

做學問是一件孤寂而冷清的事,它拒絕浮躁和喧囂。至于其成敗得失,世人褒貶,則大可置之度外,不與計較,正如古人所謂“正其誼而不謀其利,明其道而不計其功”。然而,能真正做到這一點的學人並不多,王廣西就是其中之一。

王廣西學識淵博,治學嚴謹,興趣廣泛,長期致力于中國近代文學與近代文化以及中國武術文化的研究,還對軍事、體育等領域有極深的研究,著有《佛學與中國近代詩壇》(河南大學出版社,1995)、《左宗棠》(台北知書房出版社,1995)、《中國武術與武林氣質)(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功夫——中國武術文化》(台北雲龍出版社,2002)、《中國功夫》(香港三聯書店,2006)、《中原文化大典‧武術卷》(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中國武術》(廣東旅游出版社,1996)、《中國兵》(海燕出版社,1999)、《中國拳》(海燕出版社,1999)等,並編有《中國近代文學大系 散文集》第二卷(上海書店,1992)、《中國近現代文學藝術辭典》(合作,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參與撰寫了《中國近代文學史》(河南大學出版社,1988)、《河南風物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論中國人現象》(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等。

王廣西不僅學識出眾,且武功高強,可謂是文武兼備,卓爾不群。他習武受家庭影響較大,父母皆習武。他自幼體弱,屢患大病,幾次險些不治,後在其母的鼓勵下,他開始練拳,以健體強身。習武的幾十年”。間,他從不肯輕易與人比試,更不在人前炫耀顯露自己的功夫。習武對于他來說只是興趣所在,用來強身健體而已。

治學和練拳看似不相關的兩件事情,在王廣西看來卻是一樣的,都是孤獨者的事業,與喧囂浮躁無涉,距功名利祿也遠,應從淡泊寧靜之中浸潤而出。

王廣西走上學術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因為出身問題,他幾經波折才得以考入河南大學中文系。在校期間,受任訪秋先生的影響,對近代文學產生興趣。1966年畢業後,他分配到開封一高任職。在執教的十余年間,勤勤懇懇工作之余,他一直未放棄從事學術研究的夢想。1978年全國恢復研究生招生後,他曾報考任訪秋先生的研究生,雖然成績優異,但終因出身問題而未能如願。後于1980年通過全國社會科學研究人員統一考試,被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錄用,他才正式開始學術研究工作。

王廣西的學術研究主要集中在兩部分︰一是中國近代文學與近代文化,二是中國武術文化研究。

在中國近代文學與近代文化研究方面,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早期以詩歌研究為主,90年代以後則側重文風與士風研究。王廣西頗具詩人浪漫氣質,喜好詩歌創作,這或許就是他對詩歌研究興趣濃厚的主要原因吧。他極為注意文化學術思潮與文學的關系,人文地理因素對作家的影響,重視從作家的人格心理探尋其作品的人文底蘊。他能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例如對王(門豈)運、王士稹、易順鼎、劉大(木魁)、魏源、蘇曼殊,對宋詩派、商丘詩派,對冰心、魯迅、曹禺等深入獨到的研究,以及《中國的寺院詩系》、《論中國近代詩壇的唯理化傾向》、《佛學與中國近代詩壇》、《論清代女詩人的群體性特征》,《中國近代文社簡論》、《近代詩文研究的百年回顧*等文章,提出了一些在學術界頗具影響的原創性的觀點和理論,開闢了中國近代文學研究的新領域。

王廣西代表性學術著作為《佛學與中國近代詩壇》,內容為研究從19世紀初葉至20世紀初葉佛學對中國詩壇的影響,該書首次揭示“寺院詩系”這一文學現象,論及詩僧達百人之多,並設有女詩人專章。該書從文化角度研究文學,史料豐富,重視對眾多現象的總體把握,注意透過作品來探尋詩人的內心世界。該書所論述的上限,由傳統的1840年上推至1800年左右,下限止于“五四”時期,個別章節的時間跨度更大一些。該書出版後,引起較大反響,為學界所稱道。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