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緒論
1.1 引言
1.2 通信系統的組成
1.2.1 通信系統的一般模型
1.2.2 模擬通信系統模型
1.2.3 數字通信系統模型
1.3 通信系統分類及通信方式
1.3.1 通信系統的分類
1.3.2 通信方式
1.4 信息及其度量
1.5 通信系統的主要性能指標
1.5.1 模擬通信系統的主要性能指標
1.5.2 數字通信系統的主要性能指標
1.6 通信系統中的噪聲
1.7 通信系統運載信息的能力
1.8 通信技術的發展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第2章 信號與噪聲分析
2.1 信號的分類
2.1.1 確知信號與隨機信號
2.1.2 周期信號與非周期信號
2.1.3 功率信號與能量信號
2.2 確知信號的分析
2.2.1 周期信號的傅里葉級數
2.2.2 非周期信號的傅里葉變換
2.2.3 周期信號的傅里葉變換
2.2.4 卷積與相關函數
2.2.5 能量譜密度與功率譜密度
2.3 隨機變量的統計特征
2.3.1 隨機變量
2.3.2 概率分布函數和概率密度函數
2.3.3 通信系統中幾種典型的隨機變量
2.3.4 隨機變量的數字特征
2.4 隨機過程的一般表述
2.4.1 隨機過程的概念
2.4.2 隨機過程的統計特征
2.5 平穩隨機過程
2.5.1 嚴平穩隨機過程
2.5.2 寬平穩隨機過程
2.5.3 各態歷經性
2.5.4 平穩隨機過程的自相關函數和功率譜密度
2.6 高斯隨機過程
2.6.1 高斯過程的定義
2.6.2 高斯過程的性質
2.6.3 一維高斯分布
2.6.4 高斯白噪聲
2.7 隨機過程通過系統的分析
2.7.1 隨機過程通過線性系統
2.7.2 隨機過程通過乘法器
2.8 窄帶高斯噪聲
2.8.1 窄帶高斯噪聲的統計特征
2.8.2 正弦波加窄帶高斯噪聲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第3章 模擬調制系統
3.1 引言
3.2 線性調制的原理
3.2.1 幅度調制(am)
3.2.2 雙邊帶調制(dsb)
3.2.3 單邊帶調制(ssb)
3.2.4 殘留邊帶調制(vsb)
3.3 線性調制系統的解調
3.3.1 線性調制系統的相干解調
3.3.2 線性調制系統的非相干解調
3.4 線性調制系統的抗噪聲性能分析
3.4.1 抗噪聲性能的分析模型
3.4.2 相干解調的抗噪聲性能
3.4.3 非相干解調的抗噪聲性能
3.5 非線性調制系統的原理及抗噪聲性能
3.5.1 非線性調制的基本概念
3.5.2 調頻信號的頻譜和帶寬
3.5.3 調頻信號的產生與解調
3.5.4 調頻系統的抗噪聲性能
3.5.5 調頻系統的加重技術
3.6 各種模擬調制系統的比較
3.7 載波同步
3.7.1 載波同步的方法
3.7.2 載波同步系統的性能
3.8 頻分復用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第4章 模擬信號的數字傳輸
4.1 引言
4.2 抽樣
4.2.1 理想抽樣
4.2.2 實際抽樣
4.3 量化
4.3.1 均勻量化
4.3.2 非均勻量化
4.4 編碼
4.4.1 常用的二進制碼型
4.4.2 律13折線編碼
4.5 脈沖編碼調制系統
4.5.1 脈沖編碼調制(pcm)原理
4.5.2 pcm系統的傳輸速率
4.5.3 pcm系統的抗噪聲性能分析
4.6 差值脈沖編碼調制
4.6.1 語音壓縮編碼技術簡介
4.6.2 差值脈沖編碼調制
4.6.3 自適應差值脈沖編碼調制
4.7 增量調制
4.7.1 增量調制的原理
4.7.2 增量調制的過載特性
4.7.3 增量調制的動態編碼范圍
4.7.4 增量調制系統的量化信噪比
4.8 時分復用和多路數字電話系統
4.8.1 時分復用的pam系統
4.8.2 時分復用的pcm系統
4.8.3 tdm-pcm信號的傳輸速率
4.8.4 pcm30/32路系統的幀結構
4.8.5 pcm高次群系統
4.8.6 時分復用系統的同步
4.8.7 sdh的提出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第5章 數字信號的基帶傳輸
5.1 引言
5.2 數字基帶信號的碼型和波形
5.2.1 數字基帶信號的碼型
5.2.2 基帶波形的形成
5.3 數字基帶信號的功率譜密度
5.4 數字基帶信號的傳輸與碼間串擾
5.4.1 碼間串擾
5.4.2 碼間串擾的數學分析
5.4.3 無碼間串擾的基帶傳輸特性
5.4.4 無碼間串擾的理想低通濾波器
5.4.5 無碼間串擾的滾降系統
5.5 無碼間串擾基帶傳輸系統的抗噪聲性能分析
5.6 最佳基帶傳輸系統
5.6.1 匹配濾波器
5.6.2 利用匹配濾波器的最佳基帶傳輸系統
5.6.3 二元系統基於匹配濾波的最佳接收性能
5.7 眼圖
5.8 改善數字基帶系統性能的措施
5.8.1 時域均衡
5.8.2 部分響應系統
5.9 位同步
5.9.1 插入導頻法
5.9.2 自同步法
5.9.3 位同步系統的性能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第6章 數字信號的載波傳輸
6.1 引言
6.2 二進制數字調制原理
6.2.1 二進制幅移鍵控(2ask)
6.2.2 二進制頻移鍵控(2fsk)
6.2.3 二進制相移鍵控(2psk)和二進制差分移相鍵控(2dpsk)
6.3 二進制數字調制系統的抗噪聲性能
6.3.1 ask的抗噪聲性能
6.3.2 fsk的抗噪聲性能
6.3.3 psk和2dpsk的抗噪聲性能
6.3.4 二進制數字調制系統的性能比較
6.4 多進制數字調制系統
6.4.1 多進制幅移鍵控(mask)
6.4.2 多進制頻移鍵控(mfsk)
6.4.3 多進制相移鍵控(mpsk、mdpsk)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第7章 現代數字調制技術
7.1 引言
7.2 改進型四相相移鍵控
7.2.1 偏移四相相移鍵控
7.2.2 差分四相相移鍵控
7.3 恆包絡連續相位頻移鍵控
7.3.1 連續相位2fsk
7.3.2 正交2fsk
7.3.3 msk信號
7.3.4 gmsk信號
7.4 正交幅度調制
7.4.1 qam信號的表示
7.4.2 mqam信號的產生和解調
7.4.3 mqam信號的頻帶利用率
7.4.4 mqam信號的抗噪性能分析
7.5 正交頻分復用多載波調制
7.5.1 多載波調制技術
7.5.2 正交頻分復用技術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第8章 信道
8.1 信道的定義和分類
8.2 信道的數學模型
8.2.1 調制信道的模型
8.2.2 編碼信道模型
8.3 通信信道實例
8.3.1 恆參信道
8.3.2 隨參信道
8.4 恆參信道特性及其對信號傳輸的影響
8.5 隨參信道特性及其對信號傳輸的影響
8.6 信道衰減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第9章 信道編碼
9.1 引言
9.2 信道編碼的基本原理
9.2.1 信道編碼的檢錯和糾錯能力
9.2.2 信道編碼的譯碼方法
9.2.3 差錯控制的3種方式
9.3 線性分組碼
9.3.1 線性分組碼的編碼
9.3.2 線性分組碼的譯碼
9.3.3 完備碼和漢明碼
9.4 循環碼
9.4.1 循環碼的碼多項式
9.4.2 循環碼的生成多項式和生成矩陣
9.4.3 循環碼的檢錯和糾錯
9.4.4 循環碼的編碼和譯碼
9.4.5 crc碼
9.4.6 bch碼和rs碼
9.5 卷積碼
9.5.1 卷積碼的解析表示
9.5.2 卷積碼的圖形描述
9.5.3 卷積碼的譯碼方法
9.5.4 遞歸型系統卷積碼
9.6 糾突發差錯的碼
9.7 turbo碼
9.7.1 turbo編碼
9.7.2 turbo譯碼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第10章 擴頻通信
10.1 引言
10.2 擴頻通信的基本原理
10.2.1 概述
10.2.2 主要工作方式
10.2.3 擴頻通信的主要特點
10.2.4 擴頻通信的主要性能指標
10.3 偽隨機序列
10.3.1 定義
10.3.2 m序列
10.3.3 gold碼
10.4 直接序列擴頻系統
10.4.1 直擴系統的擴頻與解擴
10.4.2 直擴信號接收機抗干擾性能
10.5 跳頻系統
10.5.1 跳頻系統的擴頻與解擴
10.5.2 跳頻圖案的產生
10.5.3 跳頻系統的抗干擾原理
10.6 碼分復用
10.6.1 正交碼
10.6.2 碼分復用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附錄一 英文縮寫詞對照表
附錄二 傅里葉變換
附錄三 貝塞爾函數表jn(x)
附錄四 誤差函數、互補誤差函數表
附錄五 常用數學公式
附錄六 部分習題答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