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利益論》由李慧中、張期陳編著,是“新時期利益關系叢書” 之一。
《征地利益論》針對目前存在的征地與城鄉整體利益之間的沖突,運用村委關系征地模型和壓力資源投入征地模型,深入分析了征地過程中各方利益的分配機制,揭示了被征地村民維護自身利益的兩條主要途徑及其背後蘊涵的深層次矛盾,並由此引發了對政府意志與征地利益沖突之間關系的討論,指出緩解征地利益沖突的根本出路在于構建合理的制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村委會組織制度,並在征地活動中增加更多的市場因素。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研究思路和主要內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
第三節 基本概念和征地活動中相關經濟主體的界定
一、土地、耕地、城市用地和農地
二、征地與農地征用、農地征收
三、征地活動的相關經濟主體
第四節 農地轉換及征地活動相關文獻綜述
一、農地轉換過程中的利益沖突
二、農地轉換過程中征地活動相關利益主體的行為分析
三、城市化過程中農地轉換的後續影響
四、關于征地問題的其他國內文獻
五、文獻評論
第二章 征地活動的經濟根源
一、城市化、農地城市化與征地
二、征地根源的分析
三、征地活動的經濟根源及其宏觀經濟利益取向
第三章 征地活動與我國城鄉整體經濟利益
第一節 征地與城鄉整體經濟利益的一致性
一、征地、國內生產總值、產業結構與城鄉整體經濟利益
二、征地、資本與勞動力要素的利用、城鄉居民收入與城鄉整體經濟利益
第二節 征地與我國城鄉整體經濟利益一致性的表現
一、基于中國征地量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歷史比較
二、基于中國征地量與產業結構變化的歷史考察
三、基于中國征地量與城鄉居民收入變化的歷史考察
第三節 征地與我國城鄉整體經濟利益的沖突性及其表現
小結與引申
第四章 我國征地活動中的微觀利益沖突
第一節 LW市沖突型征地調研分析
一、LW市城市化與征地
二、LW市5個被調查村莊及其征地情況
三、LW市征地利益沖突的主要表現——基于村莊調研的分析
第二節 地方政府過度征地的經濟解釋
一、官員的升遷機制、地方政府的GDP崇拜和過度的征地
二、中央與地方的財政分權體制、土地財政和過度的征地
三、地方政府間的征地博弈
第三節 征地微觀利益沖突與城鄉整體經濟利益
第五章 政府的制度設計與征地利益沖突
第一節 征地制度與農地產權體系
第二節 我國農地產權制度史簡介及評價
第三節 我國的征地制度與實踐述評
一、改革開放前我國征地制度與實踐回顧
二、我國征地相關法律制度及其實踐述評
第四節 征地利益沖突的客觀因素解讀
一、“公共利益”的全面動態解讀與征地利益沖突
二、效率、公平問題與征地利益沖突
三、從農地產權制度問題到征地利益沖突
四、征地利益沖突的制度根源
五、征地利益突沖緩解的制度設計
第六章 基于利益集團的沖突型征地模型分析
第一節 利益集團相關模型文獻述評
一、從斯蒂格勒模型到佩茨曼模型
二、貝克爾模型
三、克拉克模型及其應用
四、孤立國的利益集團治理模型
五、述評與引申
第二節 村長的雙重代理行為與征地利益沖突
一、基本模型設定
二、純粹自我約束型村長與村—委利益分配
三、自我約束型村長、按人口平均分配征地補償款和村—委利益分配
四、自我約束型村長、定額激勵與村—委利益分配
五、村民抗爭與村—委利益分配——兩階段博弈分析
六、村民約束、村長偏好與總征地補償風險
七、村民反抗的比較靜態分析
第三節 利益集團、壓力資源投入和征地利益分配
一、征地相關壓力集團的基本模型設定
二、基本壓力模型的最大化求解與比較靜態分析
三、基本模型的拓展——征地過程中壓力集團的行為均衡分析
四、從村—委關系模型到壓力集團均衡——一個特例
第四節 征地模型主要結論匯總及其總體經濟含義
本章附錄
第七章 征地過程中被征地村民利益的維護
第一節 被征地村民的集團化
一、利益集團和集體行動相關文獻述評
二、被征地村民個體理性與集體理性沖突的經濟解釋
三、從被征地村民的集體理性啟蒙到被征地村民集團的形成
第二節 征地議價與政府規制
一、被征地村民集團的利益短視、征地議價與政府規制
二、政府規制征地議價的博弈分析——基于討價還價模型的分析
本章附錄
第八章 一個遺留問題︰土地補償的歸屬及其分享
第一節 被征農地增值收益的歸屬
一、被征農地增值收益的歸屬——重新解讀“土地漲價歸公”
二、被征農地增值收益的歸屬——重新解讀土地發展權
第二節 土地補償的支配與分享
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土地補償支配上的利益沖突
二、土地補償費的股份化操作——典型地區土地補償費的支配實踐
三、土地補償費股份化的評析與操作建議
結語
附錄1
附錄2
參考文獻
後記
第一節 研究背景——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研究思路和主要內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
第三節 基本概念和征地活動中相關經濟主體的界定
一、土地、耕地、城市用地和農地
二、征地與農地征用、農地征收
三、征地活動的相關經濟主體
第四節 農地轉換及征地活動相關文獻綜述
一、農地轉換過程中的利益沖突
二、農地轉換過程中征地活動相關利益主體的行為分析
三、城市化過程中農地轉換的後續影響
四、關于征地問題的其他國內文獻
五、文獻評論
第二章 征地活動的經濟根源
一、城市化、農地城市化與征地
二、征地根源的分析
三、征地活動的經濟根源及其宏觀經濟利益取向
第三章 征地活動與我國城鄉整體經濟利益
第一節 征地與城鄉整體經濟利益的一致性
一、征地、國內生產總值、產業結構與城鄉整體經濟利益
二、征地、資本與勞動力要素的利用、城鄉居民收入與城鄉整體經濟利益
第二節 征地與我國城鄉整體經濟利益一致性的表現
一、基于中國征地量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歷史比較
二、基于中國征地量與產業結構變化的歷史考察
三、基于中國征地量與城鄉居民收入變化的歷史考察
第三節 征地與我國城鄉整體經濟利益的沖突性及其表現
小結與引申
第四章 我國征地活動中的微觀利益沖突
第一節 LW市沖突型征地調研分析
一、LW市城市化與征地
二、LW市5個被調查村莊及其征地情況
三、LW市征地利益沖突的主要表現——基于村莊調研的分析
第二節 地方政府過度征地的經濟解釋
一、官員的升遷機制、地方政府的GDP崇拜和過度的征地
二、中央與地方的財政分權體制、土地財政和過度的征地
三、地方政府間的征地博弈
第三節 征地微觀利益沖突與城鄉整體經濟利益
第五章 政府的制度設計與征地利益沖突
第一節 征地制度與農地產權體系
第二節 我國農地產權制度史簡介及評價
第三節 我國的征地制度與實踐述評
一、改革開放前我國征地制度與實踐回顧
二、我國征地相關法律制度及其實踐述評
第四節 征地利益沖突的客觀因素解讀
一、“公共利益”的全面動態解讀與征地利益沖突
二、效率、公平問題與征地利益沖突
三、從農地產權制度問題到征地利益沖突
四、征地利益沖突的制度根源
五、征地利益突沖緩解的制度設計
第六章 基于利益集團的沖突型征地模型分析
第一節 利益集團相關模型文獻述評
一、從斯蒂格勒模型到佩茨曼模型
二、貝克爾模型
三、克拉克模型及其應用
四、孤立國的利益集團治理模型
五、述評與引申
第二節 村長的雙重代理行為與征地利益沖突
一、基本模型設定
二、純粹自我約束型村長與村—委利益分配
三、自我約束型村長、按人口平均分配征地補償款和村—委利益分配
四、自我約束型村長、定額激勵與村—委利益分配
五、村民抗爭與村—委利益分配——兩階段博弈分析
六、村民約束、村長偏好與總征地補償風險
七、村民反抗的比較靜態分析
第三節 利益集團、壓力資源投入和征地利益分配
一、征地相關壓力集團的基本模型設定
二、基本壓力模型的最大化求解與比較靜態分析
三、基本模型的拓展——征地過程中壓力集團的行為均衡分析
四、從村—委關系模型到壓力集團均衡——一個特例
第四節 征地模型主要結論匯總及其總體經濟含義
本章附錄
第七章 征地過程中被征地村民利益的維護
第一節 被征地村民的集團化
一、利益集團和集體行動相關文獻述評
二、被征地村民個體理性與集體理性沖突的經濟解釋
三、從被征地村民的集體理性啟蒙到被征地村民集團的形成
第二節 征地議價與政府規制
一、被征地村民集團的利益短視、征地議價與政府規制
二、政府規制征地議價的博弈分析——基于討價還價模型的分析
本章附錄
第八章 一個遺留問題︰土地補償的歸屬及其分享
第一節 被征農地增值收益的歸屬
一、被征農地增值收益的歸屬——重新解讀“土地漲價歸公”
二、被征農地增值收益的歸屬——重新解讀土地發展權
第二節 土地補償的支配與分享
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土地補償支配上的利益沖突
二、土地補償費的股份化操作——典型地區土地補償費的支配實踐
三、土地補償費股份化的評析與操作建議
結語
附錄1
附錄2
參考文獻
後記
序
2005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次公開招標,我們經過申報、初審、復審,最終能夠拿到《新時期我國社會利益關系的發展變化研究》(批準號05&ZF028)這一課題,心情自然是非常高興的。但高興之余,也深感壓力巨大。因為此次重大課題招標,國家社科基金辦的目的在于要爭取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所突破和創新,形成一批具有重大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的研究成果,並為黨和國家的相關決策提供依據。要做到這一點,或者說距離這一目標,我們感到要完成的任務還是非常艱巨的。不過,壓力同時也是動力,正是期待理論與實踐上的突破與創新,我們將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于本課題的研究工作。同時我們也可以說是有備而來。長期以來,我們已經就利益關系理論與實踐問題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這給本課題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大概從1994年起,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的部分中青年學者,主要是一些博士生和碩士生開始思考一個問題︰經濟學的核心是什麼?這麼一個似乎不成問題的問題,一討論卻成了誰也很難說清楚的難題,開始時眾說紛紜,不一而衷。後來,我們有目的地重點閱讀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經濟學名著,包括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的著作,對經濟利益的探索和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深感這是一個尚待進一步開拓的領域,方興未艾。
于是,我們開始有步驟地展開對利益理論和實踐的研究,主要從兩方面進行︰一方面自選課題;另一方面努力申請國家和省部級社會科學課題。
在我們對利益及利益關系問題展開研究的過程中,我們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我們主要是完成了一套“經濟利益理論和實踐叢書”,包括︰經濟利益關系通論、綜合經濟利益論、開放利益論、機會利益論、風險利益論、分享利益論、創新利益論、保險利益論等,已由復旦大學出版社陸續出版。另外,還有由中國金融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等陸續出版的共享利益論、未來利益論、固定資產投資利益論、交易利益論、保障利益論、農民利益論等,另有論文幾十篇,有的被《新華文摘》等轉載,有的已獲獎。
《新時期我國社會利益關系的發展變化研究》這個課題是我們研究經濟利益問題的拓寬。原來我們主要研究經濟利益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已經取得的科研成果基本上也是圍繞經濟利益及經濟利益關系問題展開。這個課題涉及的內容包括經濟發展、體制改革、收入分配、階層變化、“三農”問題等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統計學等領域,而且在文獻和數據收集方面遇到不少困難。因此,對這個成果我們自己也感到不甚滿意,尚待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但是,我們還是有一些心得體會寫出來供批評指正。
在我們前期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初步取得了共識︰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利益,經濟學是研究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過程中經濟利益問題的科學,其基本見解如下︰
(1)一切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利益。無論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或無產階級經濟學)還是西方經濟學(或資產階級經濟學),雖然各種說法不同,但實質上都是以經濟利益為核心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公開聲明是為無產階級(大多數人)的利益服務的,是以謀求無產階級利益為目的的經濟理論體系。西方經濟學的核心雖有多種說法,但是,實質上是以謀求資產階級(即少數人)利益為目的的經濟理論體系。康芒斯說過,自從經濟學的研究開始和哲學、神學或者自然科學分開,研究者采取的觀點決定于當時認為最為突出的沖突以及研究者對沖突的各種利益的表態。
(2)一切經濟活動的核心是經濟利益,經濟活動包括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人們從事生產,實際上是創造經濟利益;流通實際上是交換經濟利益;分配實際上是分享經濟利益;消費實際上是實現經濟利益。人們從事各種經濟活動,實際上都是企圖以最少的耗費,取得最大的經濟利益。
(3)一切經濟關系的核心是經濟利益。在各種社會關系中,首要的就是利益關系,各種經濟關系實質上就是經濟利益關系。例如,現實中的國家、企業和個人之間的關系,實際上就是三者的經濟利益關系,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核心也是利益關系。
……
大概從1994年起,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的部分中青年學者,主要是一些博士生和碩士生開始思考一個問題︰經濟學的核心是什麼?這麼一個似乎不成問題的問題,一討論卻成了誰也很難說清楚的難題,開始時眾說紛紜,不一而衷。後來,我們有目的地重點閱讀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經濟學名著,包括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的著作,對經濟利益的探索和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深感這是一個尚待進一步開拓的領域,方興未艾。
于是,我們開始有步驟地展開對利益理論和實踐的研究,主要從兩方面進行︰一方面自選課題;另一方面努力申請國家和省部級社會科學課題。
在我們對利益及利益關系問題展開研究的過程中,我們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我們主要是完成了一套“經濟利益理論和實踐叢書”,包括︰經濟利益關系通論、綜合經濟利益論、開放利益論、機會利益論、風險利益論、分享利益論、創新利益論、保險利益論等,已由復旦大學出版社陸續出版。另外,還有由中國金融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等陸續出版的共享利益論、未來利益論、固定資產投資利益論、交易利益論、保障利益論、農民利益論等,另有論文幾十篇,有的被《新華文摘》等轉載,有的已獲獎。
《新時期我國社會利益關系的發展變化研究》這個課題是我們研究經濟利益問題的拓寬。原來我們主要研究經濟利益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已經取得的科研成果基本上也是圍繞經濟利益及經濟利益關系問題展開。這個課題涉及的內容包括經濟發展、體制改革、收入分配、階層變化、“三農”問題等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統計學等領域,而且在文獻和數據收集方面遇到不少困難。因此,對這個成果我們自己也感到不甚滿意,尚待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但是,我們還是有一些心得體會寫出來供批評指正。
在我們前期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初步取得了共識︰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利益,經濟學是研究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過程中經濟利益問題的科學,其基本見解如下︰
(1)一切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利益。無論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或無產階級經濟學)還是西方經濟學(或資產階級經濟學),雖然各種說法不同,但實質上都是以經濟利益為核心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公開聲明是為無產階級(大多數人)的利益服務的,是以謀求無產階級利益為目的的經濟理論體系。西方經濟學的核心雖有多種說法,但是,實質上是以謀求資產階級(即少數人)利益為目的的經濟理論體系。康芒斯說過,自從經濟學的研究開始和哲學、神學或者自然科學分開,研究者采取的觀點決定于當時認為最為突出的沖突以及研究者對沖突的各種利益的表態。
(2)一切經濟活動的核心是經濟利益,經濟活動包括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人們從事生產,實際上是創造經濟利益;流通實際上是交換經濟利益;分配實際上是分享經濟利益;消費實際上是實現經濟利益。人們從事各種經濟活動,實際上都是企圖以最少的耗費,取得最大的經濟利益。
(3)一切經濟關系的核心是經濟利益。在各種社會關系中,首要的就是利益關系,各種經濟關系實質上就是經濟利益關系。例如,現實中的國家、企業和個人之間的關系,實際上就是三者的經濟利益關系,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核心也是利益關系。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99折$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