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學》系清末民初京師著名武術家張長禎(『醉鬼張三』)之大弟子、『醉鬼張三』門功夫的主要傳人、著名武術家王卓然先生畢生之力作。
●記載了中國武術的起源發展,提供了清代與民國時期武術著作的不同版本,記錄了一些獨家的武術人物與事件,以及武術前輩練功口訣、心法、手法、步法等,並闡述了自己的見解,以供讀者比較、鑒別。
王卓然,名無亞,(1897—1974),生長在北京一個富裕的家庭。15歲進法文學堂讀書;18歲考入京漢鐵路工作,從列車員、行李員至列車長,在此期間,參與了同蒲鐵路的設計工作。
卓然先生從小性好動,酷愛足球和圍繞。在京漢鐵路工作時結識了太極拳傳人楊少侯先生,得到楊先生的指點傳授,從此對中國傳統武術有了濃厚的興趣。後在北京經朋友介紹認識了武術名人——張長禎先生(“醉鬼張三”),不久就拜在張先生門下,成為張長禎先生的大弟子,兩人情如父子。為了更好地繼承中國傳統武術,辭掉了鐵路工作,一直伴隨張長禎先生身邊,並終生侍奉,學到了張長禎先生的大部分武技。
卓然先生既是京師一位著名的武術家,同時又是在武術文史方面卓有成果的研究者和整理者。他在傾心本門技藝的同時,以很大的精力從事武學文獻的搜集、整理、編纂和研究,自20世紀二三十年代起,陸續搜集、抄錄,時間跨度數十年間,終在1971年整理出《武術學》手稿五冊及若干散編文稿。
序
武術亦為體育一種,愛練習者頗為不少。我曾見了些武術書籍,內中說的理論很透徹。我試著將書中主要部分匯集起來,成了一本《武術學》。我為愛好武術的同志們看起來既可刪繁就簡,省卻許多時間,並可不用去各處搜尋武術的普通記載。當然這一點點的抄寫,不夠武術中萬分之一。這不過給將來有願意做大規模武術匯集者作一個先聲吧。
古之文人多重文輕武,所以武學書籍不甚普遍行世。有此短見,乃擬搜集凡有關于武術名人事跡或有關著述都集一冊,惟日久已成巨冊,名之為《武術學》,以免散失而已。自集錄《武術學》以後,不斷發現關于武術的文字,皆不忍棄掉,乃填寫于各冊紅格紙上邊空白以上,一俟得暇,再行整理重抄,使其次序不亂,俾閱者一目了然。但拋去者已較抄記多數倍了。
《武術學》內容除一般常見者不記外,凡太復雜或個人認為不太重要者,亦只有割愛舍去。中國武術若欲搜集大成,恐萬千冊也難競其全事。現代科學發明,武術之用微乎其微,不絕有續,亦雲可矣。
王卓然
1968年
古之文人多重文輕武,所以武學書籍不甚普遍行世。有此短見,乃擬搜集凡有關于武術名人事跡或有關著述都集一冊,惟日久已成巨冊,名之為《武術學》,以免散失而已。自集錄《武術學》以後,不斷發現關于武術的文字,皆不忍棄掉,乃填寫于各冊紅格紙上邊空白以上,一俟得暇,再行整理重抄,使其次序不亂,俾閱者一目了然。但拋去者已較抄記多數倍了。
《武術學》內容除一般常見者不記外,凡太復雜或個人認為不太重要者,亦只有割愛舍去。中國武術若欲搜集大成,恐萬千冊也難競其全事。現代科學發明,武術之用微乎其微,不絕有續,亦雲可矣。
王卓然
1968年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