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失語,惟石能言」。巍峨的賀蘭山有數以萬計的古岩畫遺存。早期岩畫,是史前人類的歷史畫卷,記錄了遠古時期人們狩獵、祭祀、征戰時的場景及虎、豹、狼、馬、牛、鹿、駝、羊等動物圖案和各種抽象符號,展現了人類史前時期豐富的文化內涵,是研究人類史前文明的重要資料。
在綿延250余公里的賀蘭山東麓,分布著大小48個山口,賀蘭口是古岩畫遺存最多的一處。賀蘭口作為賀蘭山眾多山口中山勢最為陡峭的一個,溝谷幽深,泉水潺潺,風景宜人,溝谷兩側的石壁及山前洪積扇上的岩石所鐫刻的岩畫,共有231 9組、551
3幅岩畫。在這些岩畫中,既有中國岩畫的代表「太陽神」岩畫,又有世界上密度最大的人面像岩畫:既有威風凜凜的「鎮山虎」岩畫,又有小巧玲瓏的「岩羊」岩畫。在賀蘭口1 2平方公里的岩畫保護區內,我們根據岩畫的分布和地形特點把保護區划分為六大區域:山口南側山壁為A區,溝內南北石壁的為B區和C區,山口北側山壁為D區,溝口外洪積扇荒漠草原為E區、F區。
為了更好地研究與保護賀蘭山岩畫,2002年6月,銀川市成立了賀蘭山岩畫管理處,專門負責賀蘭山岩畫的保護、研究、開發利用工作。2003年6月,銀川市正式立法通過了國內首部以岩畫保護為內容的地方性法規《銀川市賀蘭山岩畫保護條例》。2008年,賀蘭山岩畫管理處建成了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國內唯一的岩畫專題博物館即銀川世界岩畫館。2008年以來,管理處連續三年成功舉辦了三屆賀蘭山岩畫藝術節暨國際岩畫學術研討會,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先後創辦了一系列以岩畫為主題的報紙、雜志、網站等,進一步加強了賀蘭山岩畫的保護與研究工作。特別是201
0年召開的「古岩畫與新時尚」第三屆賀蘭山岩畫藝術節及「共識文明」國際岩畫學術研討會,廣泛邀請了國內外岩畫界、考古界、藝術界的專家學者,就岩畫的保護、研究與開發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此次會議的召開,在國內外掀起了研究、開發岩畫的熱潮,更拉開了國內一系列岩畫研討會的序幕,為我國岩畫事業的更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經過多年的努力,賀蘭山岩畫的研究與保護已經走上正軌,對其開發利用也已取得顯著的成績,隨著四大功能區的划分與完善,賀蘭山岩畫景區正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為了更好地展現賀蘭山岩畫豐富的文化內涵與優美的自然風光,向社會宣傳岩畫的歷史文化價值,我們與上海古籍出版社合作出版了《文明的印痕——賀蘭口岩畫》一書。該書共收錄賀蘭口精美的人面像岩畫、符號岩畫與動物岩畫及風光照片1
50余幅,另有部分岩畫線描圖,每一幅圖片都配以說明文字,力求向讀者全面展現賀蘭口岩畫的精彩與風景的秀麗。賀蘭山岩畫管理處接待中心主任張建國、文物科劉永平、夏亮亮三人撰寫了本書人面像岩畫、符號岩畫、動物岩畫及岩畫的制作、保護、斷代等科普文章及圖片說明文字。作為一本科普與旅游介紹並重的著作,在本書文字部分的撰寫過程中,三人力求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對賀蘭口最精彩的岩畫進行詳盡的敘述,並引導讀者從不同的角度來解讀岩畫,以便廣大岩畫愛好者及游客能夠全面、深入地了解賀蘭山岩畫,同時為岩畫專家提供相關參考資料。我們之所以將書名定為《文明的印痕——賀蘭口岩畫》,是因為這只是我們計划出版的一系列賀蘭山岩畫著作的第一本,今後我們將陸續出版賀蘭山其他溝口的岩畫著作,並最終形成一整套完整介紹賀蘭山岩畫的叢書。
岩畫的研究與保護工作任重而道遠,許多難題至今難以解決,需要學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同時,宣傳岩畫、擴大岩畫的影響,讓世人了解岩畫的歷史文化價值與深厚的文化內涵,也是發展岩畫事業的重要工作。我們出版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要在岩畫的保護研究與開發利用方面更多地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進一步推動我國岩畫事業的發展。當然,書中的一些觀點和圖片說明是一家之言,不妥之處還請各位讀者指正。
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