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山的那一邊(被俘德國將領談二戰)》是一部獨特的二戰史,大部分來自李德·哈特在紐倫堡對德國高級將領的審訊記錄。李德·哈特全面、公正地將與布盧門特里特、倫德施泰特、托馬、克萊斯特、海因里希、曼陀菲爾、施圖登特等德國將領的談話匯集起來,刪繁就簡,並在記述中穿插自己的分析和結論。他讓德國將領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進程的敘述者,這就是所謂的「山的那一邊」——指代德軍在二戰中的心理和各項軍事方針,由此《山的那一邊(被俘德國將領談二戰)》記錄的不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直接的證據,讀者也能從德國將領的描述中感受當時的真實氛圍,領略戰爭的成敗細節。本書具有相當的可讀性,精彩程度不亞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
目錄
初版序言
本版序言
第一部分 希特勒的將領
第一章 自尋死路的分裂
第二章 澤克特打造國隊
第三章 布隆貝格和弗里奇時期
第四章 勃勞希契和哈爾德時期
第五章 古德里安將軍——初期勝利的締造者
第六章 「陽光下的戰士」——隆美爾
第七章 陰影下的軍人
第八章 「老衛兵」——倫德施泰特
第二部分 走向戰爭
第九章 希特勒的崛起
第十章 裝甲部隊的崛起
第三部分 德國將領眼中的戰爭
第十一章 希特勒如何打敗法國和拯救英國
第十二章 兵臨敦刻爾克時下令「暫停進軍」
第十三章 法國戰事的終結和德軍首次受挫
第十四章 啞火於地中海
第十五章 希特勒入侵蘇聯
第十六章 何以兵敗莫斯科
第十七章 兵敗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
第十八章 兵敗斯大林格勒之後
第十九章 紅軍
第二十章 盟軍進攻意大利
第二十一章 諾曼底失陷
第二十二章 西線指揮部眼中的刺殺希特勒密謀
第二十三章 希特勒孤注一擲——第二次阿登戰役
第二十四章 希特勒——一位年輕將領的看法
結論
德軍高級將領列表
譯名對照表
戰爭是政治的破產(譯後記)
本版序言
第一部分 希特勒的將領
第一章 自尋死路的分裂
第二章 澤克特打造國隊
第三章 布隆貝格和弗里奇時期
第四章 勃勞希契和哈爾德時期
第五章 古德里安將軍——初期勝利的締造者
第六章 「陽光下的戰士」——隆美爾
第七章 陰影下的軍人
第八章 「老衛兵」——倫德施泰特
第二部分 走向戰爭
第九章 希特勒的崛起
第十章 裝甲部隊的崛起
第三部分 德國將領眼中的戰爭
第十一章 希特勒如何打敗法國和拯救英國
第十二章 兵臨敦刻爾克時下令「暫停進軍」
第十三章 法國戰事的終結和德軍首次受挫
第十四章 啞火於地中海
第十五章 希特勒入侵蘇聯
第十六章 何以兵敗莫斯科
第十七章 兵敗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
第十八章 兵敗斯大林格勒之後
第十九章 紅軍
第二十章 盟軍進攻意大利
第二十一章 諾曼底失陷
第二十二章 西線指揮部眼中的刺殺希特勒密謀
第二十三章 希特勒孤注一擲——第二次阿登戰役
第二十四章 希特勒——一位年輕將領的看法
結論
德軍高級將領列表
譯名對照表
戰爭是政治的破產(譯後記)
序
本書的初版是根據五年前我與被俘不久的德軍將領交談時所收集的資料寫成的。自那時起,我又收集了大量新的資料,其中很大部分取自於我在1945年尚無緣相交的德軍將領的口述,與此同時,我也查閱了有關檔案文件對這些資料進行核實。
在本書的第二和第三部分,有關歷史證詞直接出自德軍將領的口述,並擴充和修訂了其中大部分章節,還新加了三章。第一部分是筆者對戰事和人物的概述,沒作多少修訂,只是加了有關古德里安( Guderian)的一章。德軍在1940年取得驚人的勝利,當時古德里安只不過是個次級軍官,可他對勝利所起的作用卻決非那麽「次」。
盡管已對拙著進行了充實修正,但筆者仍不敢言自己是在「撰寫歷史」。撰寫二戰史的時機尚未成熟,只有在資料更為齊全的條件下才可能做到這一點。拙著旨在以清晰可讀的形式為公眾提供有關二戰史重要部分的一些不可或缺的史料。要撰寫一部大戰史,收集對立面的材料至關重要,如果只是從「山的這一邊」來考察這場戰爭,不僅眼光會受到局限,歷史真相也難免會受到歪曲。
早年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戰歷史時,我在這方面就有深刻的教訓。僅就戰事而言,若對敵方的意圖、決定、資源和策略漠然無知,那麽你對任何戰役或戰斗的描述必然失真。所以二戰一結束,我馬上抓緊時機,借用親自訊問德軍將領的便利,到「山的那一邊」去調查,因為此時他們對戰事的記憶尚比較清晰,對戰爭的印象也還沒受到戰後各種見聞和思潮的影響。
許多盟軍的將領已經出版了他們的戰爭回憶錄,德軍將領最終無疑也會這麽做。但是由於德軍將領在戰後長期身陷囹圊,自由受到種種限制,他們的回憶錄出版肯定會有所延遲,有些至今尚未問世。就史料的出版而言,這無疑是一大缺憾。從另一方面看,自傳的作者往往將自身利益和一已聲名看得比歷史的真實性更重。任何國家的政治家和將領在以自己選擇的時機和方式編纂回憶錄時,往往對自己的行為刻意維護,對歷史的曲解莫此為甚。所以最好能及時對當事人進行質證,並將他們的陳述與有關資料反復核實,這樣才能更好地還原真實的歷史。
我就各種不同的問題向那些德軍將領進行質詢,盡可能客觀地將他們的回答匯集起來,刪繁就簡,取其精華編纂成書。如果要把那些原始材料全部編纂成書,不僅卷帙浩瀚,也讓讀者感到頭緒紛繁,因為在探索真相的時候,要擊穿「防線」,最好的辦法就是經常改變切入的方式。任何一個有經驗的審問者都知道,在審問時時斷時續,聲東擊西,最易審出原本深藏不露的事實真相。平心而論,我得坦承在遇到那些棘手的問題時,這個辦法屢試不爽,由此而揭示的一些史實也使我修正了不少先入之見,尤其是在這些證言為繳獲的文件檔案所證實的時候。
德軍將領提供證言的准確性和誠信度因人而異,這種現象世所多見。但就我個人的經歷而言,在談及軍事問題(軍事方針是本書探究的主題)時,德軍將領要比大多數世人更為客觀。盡管他們的結論往往如啤酒上的泡沫那樣淺薄,他們許多人對事實的精准卻非常執著。1944年參與密謀推翻希特勒的一些德軍將領,就是因為執著於精准和詳細記錄的習慣而暴露,並被送上絞架。但從歷史學的角度來看,這種執著堪稱價值萬分。
與此同時,我盡可能將與之質詢的每一個德軍將領的所言所述與其他方面的資料進行核實。在拙著中有關他們的陳述,大部分內容都經過反復核實。例外之處,尤其是存在分歧的證詞,書中均加以注明。
德軍將領自然有意為他們參與希特勒侵略行徑找出種種借口,當然也並非全無理由。在這一點上,我要比紐倫堡審判時的公訴人更了解戰前的情況。我著手戰後的調研時,也非常清楚他們那些先入之見的錯謬所在。
作為一個軍事記者,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我一直十分關注歐洲事態的演變,並盡量追蹤著德國方面的種種態勢。對我來說,與他們保持直接或間接的聯系並不是一件難事,因為我的軍事著作在德國也頗有讀者,有些德軍要員曾親自把我的著作譯成德語。
大多數讀過我在戰前所寫著述的讀者都知道,我曾就納粹的威脅發出過警示,並堅決反對「綏靖」政策。早在希特勒掌權之前,我就曾指出種種不祥之兆。那時我也十分清楚,與德皇時代相比,德軍總參謀部對希特勒的影響微乎其微,對於希特勒的侵略計划,總參謀部的作用與其說是慫恿,不如說是更傾向於抑制。
┅┅
在本書的第二和第三部分,有關歷史證詞直接出自德軍將領的口述,並擴充和修訂了其中大部分章節,還新加了三章。第一部分是筆者對戰事和人物的概述,沒作多少修訂,只是加了有關古德里安( Guderian)的一章。德軍在1940年取得驚人的勝利,當時古德里安只不過是個次級軍官,可他對勝利所起的作用卻決非那麽「次」。
盡管已對拙著進行了充實修正,但筆者仍不敢言自己是在「撰寫歷史」。撰寫二戰史的時機尚未成熟,只有在資料更為齊全的條件下才可能做到這一點。拙著旨在以清晰可讀的形式為公眾提供有關二戰史重要部分的一些不可或缺的史料。要撰寫一部大戰史,收集對立面的材料至關重要,如果只是從「山的這一邊」來考察這場戰爭,不僅眼光會受到局限,歷史真相也難免會受到歪曲。
早年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戰歷史時,我在這方面就有深刻的教訓。僅就戰事而言,若對敵方的意圖、決定、資源和策略漠然無知,那麽你對任何戰役或戰斗的描述必然失真。所以二戰一結束,我馬上抓緊時機,借用親自訊問德軍將領的便利,到「山的那一邊」去調查,因為此時他們對戰事的記憶尚比較清晰,對戰爭的印象也還沒受到戰後各種見聞和思潮的影響。
許多盟軍的將領已經出版了他們的戰爭回憶錄,德軍將領最終無疑也會這麽做。但是由於德軍將領在戰後長期身陷囹圊,自由受到種種限制,他們的回憶錄出版肯定會有所延遲,有些至今尚未問世。就史料的出版而言,這無疑是一大缺憾。從另一方面看,自傳的作者往往將自身利益和一已聲名看得比歷史的真實性更重。任何國家的政治家和將領在以自己選擇的時機和方式編纂回憶錄時,往往對自己的行為刻意維護,對歷史的曲解莫此為甚。所以最好能及時對當事人進行質證,並將他們的陳述與有關資料反復核實,這樣才能更好地還原真實的歷史。
我就各種不同的問題向那些德軍將領進行質詢,盡可能客觀地將他們的回答匯集起來,刪繁就簡,取其精華編纂成書。如果要把那些原始材料全部編纂成書,不僅卷帙浩瀚,也讓讀者感到頭緒紛繁,因為在探索真相的時候,要擊穿「防線」,最好的辦法就是經常改變切入的方式。任何一個有經驗的審問者都知道,在審問時時斷時續,聲東擊西,最易審出原本深藏不露的事實真相。平心而論,我得坦承在遇到那些棘手的問題時,這個辦法屢試不爽,由此而揭示的一些史實也使我修正了不少先入之見,尤其是在這些證言為繳獲的文件檔案所證實的時候。
德軍將領提供證言的准確性和誠信度因人而異,這種現象世所多見。但就我個人的經歷而言,在談及軍事問題(軍事方針是本書探究的主題)時,德軍將領要比大多數世人更為客觀。盡管他們的結論往往如啤酒上的泡沫那樣淺薄,他們許多人對事實的精准卻非常執著。1944年參與密謀推翻希特勒的一些德軍將領,就是因為執著於精准和詳細記錄的習慣而暴露,並被送上絞架。但從歷史學的角度來看,這種執著堪稱價值萬分。
與此同時,我盡可能將與之質詢的每一個德軍將領的所言所述與其他方面的資料進行核實。在拙著中有關他們的陳述,大部分內容都經過反復核實。例外之處,尤其是存在分歧的證詞,書中均加以注明。
德軍將領自然有意為他們參與希特勒侵略行徑找出種種借口,當然也並非全無理由。在這一點上,我要比紐倫堡審判時的公訴人更了解戰前的情況。我著手戰後的調研時,也非常清楚他們那些先入之見的錯謬所在。
作為一個軍事記者,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我一直十分關注歐洲事態的演變,並盡量追蹤著德國方面的種種態勢。對我來說,與他們保持直接或間接的聯系並不是一件難事,因為我的軍事著作在德國也頗有讀者,有些德軍要員曾親自把我的著作譯成德語。
大多數讀過我在戰前所寫著述的讀者都知道,我曾就納粹的威脅發出過警示,並堅決反對「綏靖」政策。早在希特勒掌權之前,我就曾指出種種不祥之兆。那時我也十分清楚,與德皇時代相比,德軍總參謀部對希特勒的影響微乎其微,對於希特勒的侵略計划,總參謀部的作用與其說是慫恿,不如說是更傾向於抑制。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