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愷之(約348—409),自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今屬江蘇)人。他出身高門士族,在東晉時曾任桓溫、殷仲堪參軍和散騎常侍等職。顧愷之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多才藝,工詩文詞賦,具有多方面的文化修養,被時人稱為「痴絕、才絕、畫絕」,即中國美術史上著名的「三絕」。
其「痴絕」指的是他為人處事坦然率真,不計較得失。其著名的故事是,他曾將一箱自己珍藏的名畫寄放在當時權傾一時的桓溫處,過一段時間去取時當着桓溫的面打開箱子,里面空空如也,一張畫也沒有了,面對此情景,顧愷之哈哈大笑,說「名畫通神,不翼而去」。其實面對權傾一時、為人奸詐的桓溫,顧愷之所做的未嘗不是一種自保的機智反應,所謂「聰明難,糊塗更難」。
稱「才絕」,是因為他富有文化修養,他曾到風景如畫的山陰(今浙江紹興)游玩,歸后人問山陰的景色怎樣,他說:「千岩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其優美的文句只有富有文學造詣的人才能說出。但他更擅長的是繪畫。
於繪畫,顧愷之在題材上較為廣泛,於人物,肖像、歷史人物、道釋等無所不精,另外亦長於禽獸、山水等。顧愷之不但在絹上作畫,更擅長壁畫創作。據記載,他年輕時曾在建康(今江蘇南京)瓦官寺畫過《維摩詰》壁畫,壁畫完成后所畫佛像神采燦爛,滿寺生輝,觀者如堵,轟動一時,當時成為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