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手機會讓罹患腦瘤的風險提高2倍」,「某公司員工的平均年薪為10萬美元」,「上個月的通貨膨脹率為5.8%」,「全球變暖冰山融化會使海平面上升20英尺」,等等,包含了數字的聳人聽聞的新聞標題隨處可見,如果你相信它們,那你就中了數字的圈套了!
在人們心中,數字天生就具備凌駕於個人主觀意志之上的權威性,它讓人一看就懂的特性,往往比長篇大論的文字更容易吸引我們的注意力。甚至無論某種說法多麼不靠譜,只要它包含了貌似精確的數字,我們通常都會選擇相信它。
跟其他炒作手段一樣,數字可以被用來釋疑、蒙蔽記者、愚弄公眾。於是,假專業人士、政客、企業、科研組織、學校、調研公司、新聞媒體之手,「數字的騙術」出現了,而且愈演愈烈。捏造的「原始」數據、偽造的統計結果和刻意歪曲事實的算法,以各種實實在在、令人擔憂的方式影響着我們的生活:不合格的新藥上市,不合適的人選就任政府要職,不合理的新經濟政策出台,被包裝成低風險的投機產品,天價理發店,天價醫療費,等等。
數字的角色真假難辨,它既有說服力,又有欺騙性,到底我們要如何看穿數字?作者查爾斯·塞費引領我們拆穿波將金數字、成果包裝、潤色數據等唬人的數字伎倆,引用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新聞事件,教我們用普通人所具備的常識、生活經驗與能力去找出數字背后的真相,練就受用一生的數字透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