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部民族地區農村發展︰基于自我發展能力研究

中國西部民族地區農村發展︰基于自我發展能力研究
定價:185
NT $ 56
  • 作者:李盛剛
  •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05111879
  • ISBN13:9787105111879
  • 裝訂:平裝 / 161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獲得了飛速的發展,令世界矚目。然而,這種發展卻是不平衡的,突出表現在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發展水平差距日益擴大。西部地區,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區與東部沿海地區差距進一步擴大,這種差距集中表現為經濟發展差距、社會發展差距和知識發展差距。

就西部民族地區農村的現實來講,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薄弱、市場化水平低、社會事業發展落後,加之各具特點的民族宗教文化等等,這些都或客觀、或主觀地影響西部民族地區農村的整體發展。可以說,西部民族地區農村的發展問題,不單純是個經濟問題、民族問題,還是個社會問題,如果這一問題長期得不到很好解決,就會轉化為政治問題。解決西部民族問題,首要的事情就是要加快西部民族地區的發展,而西部民族地區發展的關鍵是農村的發展問題。胡錦濤同志在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第四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提出︰“民族地區各族干部群眾要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真正把各項優惠政策和各方面的扶持幫助轉化為自我發展能力。”在這次會議上,胡錦濤同志代表黨和政府正式提出了“自我發展能力”這個概念。

需要提出的是,為了民族地區的發展,自新中國建立以來國家給予民族地區很多的政策和財力支持,但在培育民族地區自我發展能力方面,無論是國家還是民族地區自身,意識並不強烈。靠兩條腿走路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國家扶持這條腿長,“自我發展”這條腿短,導致整個民族地區農村經濟社會難以快速發展。依據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和經濟學中的內生增長理論,促進民族地區發展根本動因應該來自民族地區內部而不是外部。原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國務院西部開發辦主任馬凱認為,要解決西部的問題,一方面,需要自身努力,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國家扶持,要兩條腿走路。其中,自身努力首先要轉變觀念,推動思想認識入軌。因此,就西部民族地區而言,強調自我發展,對推動民族地區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目錄

緒論
一、西部民族地區界定
二、西部民族地區農村發展問題的內涵及其重要性
第一章 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理論概述
一、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
二、“二元”經濟和自我發展
三、黨和國家領導人有關民族地區自我發展問題的論述
四、國內理論界對民族地區自我發展問題的相關研究綜述
第二章 城鄉統籌發展視角下的西部民族地區農村自我發展
一、城鄉統籌發展的提出及意義
二、我國實行城鄉統籌發展的利弊環境分析
三、城鄉統籌發展視角下西部民族地區農村自我發展思路探析
第三章 西部民族地區農村自我發展的經濟基礎及發展現狀
一、西北民族地區農村經濟發展基礎
二、西南民族地區農村經濟發展基礎
三、西部民族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現狀
第四章 西部民族地區農村自我發展的社會基礎及發展現狀
一、西北民族地區農村社會發展基礎
二、西南民族地區農村社會發展基礎
三、西部民族地區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差距
四、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在提升自我發展能力中的作用
五、宗教對提升自我發展能力的影響
第五章 西部人口較少民族地區農村的自我發展問題
一、推進西部人口較少民族地區農村自我發展的意義
二、甘肅省人口較少民族地區農村基本發展現狀
三、西部人口較少民族地區農村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四、西部人口較少民族地區農村自我發展思路
第六章 西部民族地區農村自我發展與地區人力資本問題
一、西部民族地區農村人力資本評價與比較
二、西部民族地區農村人力資本流動
三、西部民族地區人力資本積累的政策建議
第七章 西部民族地區農村自我發展的戰略選擇和政策設計
一、現行政策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二、國外增強農牧民自我發展能力政策的借鑒
三、西部民族地區農村自我發展的路徑選擇
四、西部民族地區農村自我發展的戰略構想
第八章 增強西部民族地區農村自我發展能力的組織保障和創新
一、西部民族地區農村基層組織問題分析
二、推進西部民族地區城鄉一體化組織制度創新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蘭州大學走過了一百年的崢嶸歲月。蘭州大學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成立也快十年了。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出版這套文庫,獻給哺育我們成長、關心我們工作的蘭州大學和蘭州大學的全體師生。

民族學在蘭州大學只有十多年的歷史,與許多兄弟學科相比,他只是一個襁褓中的嬰兒,因此他曾被忽略過、輕視過,不過這個有極強活力的生命,終于還是在蘭州大學這塊沃土上堅強的成長起來,為自己爭得了生存和發展的空間。至今,蘭州大學的民族學已經是博士學科一級授權點,擁有五個二級博士點,同時是國家重點學科。作為民族學科的載體,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蘭州大學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也成長壯大,成為在國內小有名氣的科學研究和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新的研究型實體。

不到十年的歲月里,在中心的老師們辛勤耕耘下,僅由中心老師及他(她)們指導下寫出的民族學專著就達八十余部。現在擺在您面前精選出的這套文庫,就是這些年來,中心師生用知識、智慧和汗水辛勤澆灌出的部分成果。當然,“精選”者,僅指從上述八十余部專著中精心選出者之謂,並非一定是精品。但是我們有信心,經過我們的扎實工作和潛心研究,不遠的將來,會有更多精品問世。

借本文庫出版之際,還想就當前我國民族學的發展,說一些心得和體會。

民族學(Ethnology)在20世紀初傳人我國學術界時,初譯為“人類學”、“民種學”。至20世紀20年代,蔡元培先生始將其譯為“民族學”。這一譯稱雖不完全符合希臘文的原意,也沒有緊扣該學科在西方的主要研究對象,但“民族學”這一譯稱,卻十分符合中國的實際。

中國古代雖無“民族”一詞,但中國古代用于表達民族共同體的“族”一詞的含義,已具有“民族”這種人們共同體的基本特征和輪廓。中國古代的“族”,種類繁多,形態多樣,發育充分,作為人們的共同體,擁有鮮明的諸多共同因素。而且“民族學”作為一種學科傳人中國之時,正是中國民族問題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的時期,民族問題已成為涉及國家社會穩定、領土完整的大事。民族問題,從清末以來就與社會穩定、邊疆安全、抗擊外國入侵問題完全結合在了一起。因此這一澤名一出現,立即成為中國學術界普遍采用的名稱。

至今,我國的民族學與人類學(Anthropology)仍有密切關系,而且一些學者認為中國的民族學就是西方的文化人類學,但是,實際上由于中國的民族和民族問題與一些發達國家的“民族”、民族問題和“族群”有很大的區別,因此中國民族學在研究中已經凝練出了自己獨特的研究對象、研究範圍和主導思想,也就是說,中國學術界,在運用從西方傳來的“民族學”的科學實踐活動中,密切與中國的民族實際相結合,逐步創建和成長出了中國化的民族學。民族學在中國流行百年的歷史,就是民族學中國化的過程。

民族學這門學問在中國,其基本學術概念就是“民族”,他就是研究民族這種共同體及其發展的一個學科,不研究民族,他在眾多的學科中就沒有地位,也就失去了他存在的價值。他的基本任務,是研究和揭示民族的產生、形成、發展和消亡的規律,他是一門科學;民族學的主要內容,是研究民族這種特殊人們共同體構成的諸要素,揭示這些要素在民族共同體中的發展、變化、作用、相互聯系及其運行機制;民族學當然還要研究和揭示每個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質及其具體發展規律。中國的民族並非僅僅是文化群體,而是一個與政治密切相連,關系到社會、經濟、文化、歷史、心理及種族、生物等諸多因素的群體,研究他必然涉及眾多的學科,因此民族學又是一門綜合性、交叉性很強的學科。

民族學在中國學術界的發展,經歷了一個中國化的過程,中國民族學即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學,就是這個過程的結果。中國民族學與國外民族學,有密切的聯系,中國民族學在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目標、研究傳統、研究視角等方面,繼承和吸收了大量國外民族學的優良成果,同時,中國民族學又有自己的特色。這個特色主要表現在下列五方面︰

1.在指導思想方面,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放眼中國和世界民族、民族問題發展的現狀和趨勢,充分反映和吸收世界民族學發展的優秀思想和最新成果,促進中國和世界各民族的平等、和諧發展。

2.在內容方面,以中國民族學和民族問題為基本內容,構建符合中國和世界民族新發展的知識體系。

3.在方法方面,采用實證的、思辨的、比較的、綜合的多種方法,定性與定量結合,描述與分析綜合結合,田野與文獻結合,充分使用現代科學技術,促進民族學研究有更加廣闊的道路。

4.在視角方面,認為民族是一個包含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歷史、心理及種族、生物等各種因素的群體,是一個綜合的社會群體,全方位研究揭示民族的各個方面,是民族學的顯著特色。

5.在思想傳統方面,繼承中國古代對民族實體、民族關系、民族問題豐富而深邃的思想認識,吸取中國歷史上處理和對待多民族國家民族問題的經驗、政策和方法,使民族學在具有數千年多民族共處歷史以及積累了深厚傳統民族思想的中國,得到進一步的升華和發展。

具有這樣一些特色的中國民族學,既是當前廣大中國民族學者的研究實踐,也是多年來中國民族學界的主流願望。

本文庫的出版,就反映了蘭州大學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想在推動民族學中國化,創立有中國特色民族學方面做些工作的強烈願望。

歡迎各位專家學者批評指正。

楊建新 2009年4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3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