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先秦文學是中國文學的開端,也是中國文學的第一個高峰,這已是文學史界的共識。20世紀以來眾多文學史著作,一開頭,總是一章或幾章,記述先秦文學,而其編撰框架,大體總分列為原始歌謠與上古神話、《詩經》、歷史散文、諸子散文、《楚辭》等,似已成為一個定式。由趙逵夫主編的《先秦文學與文化(第1輯)》選取豐子愷散文中談論美食的文字近30篇,體會他詩意盎然的性靈文字,感受大家談論飲食文化的人生妙語。
目錄
《先秦文學編年史》序/傅璇琮
《先秦文學編年史》序/李學勤
賦體溯源與先秦賦述論/趙逵夫
秦漢文學研究的時空觀念/劉躍進
《周易》的文化精神及其當代價值/張崇琛
試論《禹貢》“九州”篇的頌詩性質與作時——一篇史地文獻的文學解讀/韓高年
宗周禮制與先秦散文/王鍔
言志與緣情︰《詩經》抒情傳統的生命情態與內涵/蘇彗霜
《詩經》中的舟及其文化內涵/趙茂林
宋玉的辭賦對李商隱微辭托諷表現的影響/羅文玲
《左傳》的修辭意識/李華
春秋行人的素質和才能/董芬芬
商君學說探源/張林祥
韓非生平事跡考辨/馬世平
論《呂氏春秋》“八覽”的結構體系/許富宏
司馬遷惡評商鞅探微/楊玲
略論先秦時期對外文化交流史的重建/伏俊璉 邵小龍
論秦文化與西戎文化的關系/延娟芹
“桐葉封弟”文本闡釋與動態要素分析法/王貴生
“女媧七十化”新解與中醫養胎學說——巫、醫分化一例/範三畏 範元論
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遣冊所記“版圖”考/田河
《先秦文學編年史》序/李學勤
賦體溯源與先秦賦述論/趙逵夫
秦漢文學研究的時空觀念/劉躍進
《周易》的文化精神及其當代價值/張崇琛
試論《禹貢》“九州”篇的頌詩性質與作時——一篇史地文獻的文學解讀/韓高年
宗周禮制與先秦散文/王鍔
言志與緣情︰《詩經》抒情傳統的生命情態與內涵/蘇彗霜
《詩經》中的舟及其文化內涵/趙茂林
宋玉的辭賦對李商隱微辭托諷表現的影響/羅文玲
《左傳》的修辭意識/李華
春秋行人的素質和才能/董芬芬
商君學說探源/張林祥
韓非生平事跡考辨/馬世平
論《呂氏春秋》“八覽”的結構體系/許富宏
司馬遷惡評商鞅探微/楊玲
略論先秦時期對外文化交流史的重建/伏俊璉 邵小龍
論秦文化與西戎文化的關系/延娟芹
“桐葉封弟”文本闡釋與動態要素分析法/王貴生
“女媧七十化”新解與中醫養胎學說——巫、醫分化一例/範三畏 範元論
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遣冊所記“版圖”考/田河
序
李學勤(清華大學歷史系 北京 100084)
西北師範大學趙逵夫先生約我為他主編的《先秦文學編年史》作一小序,情意殷切,命至再三,我雖不敢推辭,卻遲遲未能著筆。熟悉我的友人都曉得,近年我常有機會撰寫序跋,但文學領域卻是我不敢涉足的。我自知對文學藝術所知甚淺,或者可說是性之不近吧,總覺得是力不勝任的事。不過,在細看了《先秦文學編年史》的內容,特別是趙逵夫先生的《前言》之後,還是有一些話要說。
首先打動我的,是趙逵夫先生強調“文學史是整個歷史的一部分”。既是歷史的一部分,就有可能用歷史學的方法和視角去考察。如趙先生講的,中國傳統史籍有編年體、紀傳體和紀事本末體,其間編年體出現最早,如孔子所修《春秋》與汲冢出土《紀年》。以年系事,以現代語言來說,就是給以時間的標尺,從而使種種模糊混沌的事件變得明晰有序,綱舉目張。
將事件以及人物放回其原有的歷史背景中去考察,本來是歷史學研究的一個基本要求。編年體的運用,正有利于最直觀地體現這一點。在上個世紀,這種歷史體裁曾在學術史方面取得顯著成功,例如錢穆先生的《先秦諸子系年》,劉汝霖先生的《漢晉學術編年》、《東晉南北朝學術編年》,久已膾炙人口,至今為學者所必備。錢、劉兩先生的書,都以文獻的梳理考辨為主,間以論議,還不是系統的史書撰作。現在趙逵夫先生主編的這部書,則認為采用編年體來寫先秦文學史,“必然會反映出在其他角度上觀察不到的一些現象,發現用其他方式不能反映出的規律,提出一些其他文學史著作不能提出的問題”。以此宗旨貫穿的《先秦文學編年史》,具有本身的特色,確實是富于創新性的。
編年體的文學斷代史,
書中所系年代,使用了《夏商周斷代工程1996—2000年階段成果報告(簡本)》的《夏商周年表》作為時間框架,這是我們要表示感謝的。這一年表自然還有需要補充修改的地方,希望讀者多多賜予批評意見。
《先秦文學編年史》還有一個很突出的特點,便是在廣泛搜集有關文獻之外,又結合引用了許多出土文字材料。《前言》說︰“要在先秦文學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先要弄清全部先秦文學的實際狀況,包括文學本身大大小小的各種材料,各種現象及同時相關藝術學科的材料,還應弄清這一切的發展演變同當時社會其他方面的關系。”趙逵夫先生接著指出︰“近幾十年地下很多文字資料的出土為我們提供了這個條件,不只使我們對某些具體作品的真偽、時代、作者等有了新的認識,而且改變了我們在認識先秦文獻、先秦歷史上的觀念。現在我們在先秦文學有關材料的展示方面,在文獻學的研究方面,完全可以為先秦文學研究在理論創新上,在一些結論的更新上提供堅實有力的基礎。”
這充分表現出趙先生的遠見卓識。上世紀70年代以來,大量佔文字材料,尤其是簡帛書籍的發現,不僅是在量上增加了文學史的依據,而且更重要的,是“改變了我們在認識先秦文獻、先秦歷史上的觀念”。清代嚴可均輯《全上古三代文》,已經盡可能吸取了他所能見的古文字資料,其後也有不少學者注意這類工作,但是他們的觀念並未岡之改變。《先秦文學編年史》是在新的認識、新的觀念的基礎上編著的,其內涵和面貌確有新穎之處,值得向讀者推薦。至于書的具體成就,超出我的知識範圍,只有請讀者親自品味了。
作者簡介
李學勤(1933—),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史、中國古代文明的研究。
西北師範大學趙逵夫先生約我為他主編的《先秦文學編年史》作一小序,情意殷切,命至再三,我雖不敢推辭,卻遲遲未能著筆。熟悉我的友人都曉得,近年我常有機會撰寫序跋,但文學領域卻是我不敢涉足的。我自知對文學藝術所知甚淺,或者可說是性之不近吧,總覺得是力不勝任的事。不過,在細看了《先秦文學編年史》的內容,特別是趙逵夫先生的《前言》之後,還是有一些話要說。
首先打動我的,是趙逵夫先生強調“文學史是整個歷史的一部分”。既是歷史的一部分,就有可能用歷史學的方法和視角去考察。如趙先生講的,中國傳統史籍有編年體、紀傳體和紀事本末體,其間編年體出現最早,如孔子所修《春秋》與汲冢出土《紀年》。以年系事,以現代語言來說,就是給以時間的標尺,從而使種種模糊混沌的事件變得明晰有序,綱舉目張。
將事件以及人物放回其原有的歷史背景中去考察,本來是歷史學研究的一個基本要求。編年體的運用,正有利于最直觀地體現這一點。在上個世紀,這種歷史體裁曾在學術史方面取得顯著成功,例如錢穆先生的《先秦諸子系年》,劉汝霖先生的《漢晉學術編年》、《東晉南北朝學術編年》,久已膾炙人口,至今為學者所必備。錢、劉兩先生的書,都以文獻的梳理考辨為主,間以論議,還不是系統的史書撰作。現在趙逵夫先生主編的這部書,則認為采用編年體來寫先秦文學史,“必然會反映出在其他角度上觀察不到的一些現象,發現用其他方式不能反映出的規律,提出一些其他文學史著作不能提出的問題”。以此宗旨貫穿的《先秦文學編年史》,具有本身的特色,確實是富于創新性的。
編年體的文學斷代史,
書中所系年代,使用了《夏商周斷代工程1996—2000年階段成果報告(簡本)》的《夏商周年表》作為時間框架,這是我們要表示感謝的。這一年表自然還有需要補充修改的地方,希望讀者多多賜予批評意見。
《先秦文學編年史》還有一個很突出的特點,便是在廣泛搜集有關文獻之外,又結合引用了許多出土文字材料。《前言》說︰“要在先秦文學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先要弄清全部先秦文學的實際狀況,包括文學本身大大小小的各種材料,各種現象及同時相關藝術學科的材料,還應弄清這一切的發展演變同當時社會其他方面的關系。”趙逵夫先生接著指出︰“近幾十年地下很多文字資料的出土為我們提供了這個條件,不只使我們對某些具體作品的真偽、時代、作者等有了新的認識,而且改變了我們在認識先秦文獻、先秦歷史上的觀念。現在我們在先秦文學有關材料的展示方面,在文獻學的研究方面,完全可以為先秦文學研究在理論創新上,在一些結論的更新上提供堅實有力的基礎。”
這充分表現出趙先生的遠見卓識。上世紀70年代以來,大量佔文字材料,尤其是簡帛書籍的發現,不僅是在量上增加了文學史的依據,而且更重要的,是“改變了我們在認識先秦文獻、先秦歷史上的觀念”。清代嚴可均輯《全上古三代文》,已經盡可能吸取了他所能見的古文字資料,其後也有不少學者注意這類工作,但是他們的觀念並未岡之改變。《先秦文學編年史》是在新的認識、新的觀念的基礎上編著的,其內涵和面貌確有新穎之處,值得向讀者推薦。至于書的具體成就,超出我的知識範圍,只有請讀者親自品味了。
作者簡介
李學勤(1933—),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史、中國古代文明的研究。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