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分析心理學大師榮格豐富的畢生回憶錄。正如榮格自己所說︰“關于我的一本書總是充滿了機遇,其中會有一些預料不到的事情,甚至連我自己也完全無法確定或預料。”通過閱讀本書,我們發現,它給我們帶來的不僅是“機遇”,更是一段耐人尋味的奇遇。

在本書中,榮格對自我人生剖析和“分析心理學”理論進行了全面、細致的闡述,讀者不僅能了解榮格不平凡的一生,還幫助我們理解榮格博大精深的心理學理論。

本書值得一生典藏,反復閱讀,終身受益。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年),瑞士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醫師,分析心理學的創立者。1907年,榮格結識弗洛伊德,並成為其主要的合作者,1909年,弗洛伊德把他定為精神分析運動的法定繼承人,稱他為“王儲”。1911年,在弗洛伊德的舉薦下,榮格擔任國際精神分析學地第一任主席。後來因觀點不同而分裂。與弗洛伊德相比,榮格更強調人的精神有崇高的抱負,反對弗洛伊德的自然主義傾向。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不僅為精神分析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對心理學和精神病學也產生巨大的影響。除此之外,他的理論還深深波及宗教、歷史和文化領域。心理學史家舒爾茲說︰“榮格的觀念能激發人們的思想,而且新穎,他提出了一種關于人的樂觀主義的概念,這種概念許多人認為是由于背離了弗洛伊德而有的、值得歡迎的變化。”

陳國鵬,出生于1954年,荷蘭奈梅根大學心理學博士,現任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從1984年到2003年曾多次赴德國和荷蘭訪學和從事校際合作研究項目,至今已出版《心理語言學》、《人格陰影》、《女性自戀︰渴望承認》、《身體語言使用手冊》、《讀懂孩子的身體語言》、《心理測量》等諸多譯著,並參與了《教育人類學》和《赫爾巴特文集》的翻譯工作。
 

目錄

前言
序言
兒童期
中學時期
大學時代
精神病治療活動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探討潛意識
著述
塔樓
旅行
北非
貝勃羅印第安人
肯尼亞和烏干達
印度
拉文納和羅馬
幻象
關于死後的生活
後期思想
回顧
附錄
榮格從美國寫給其夫人的信
弗洛伊德致榮格的信
從突尼斯的蘇塞寫給其夫人的信
致一位年輕學者的信(1952年)
致一位同事的一封信(1959年)
西奧多‧弗盧努瓦
理查德‧威廉
談海因里希‧齊默
《紅寶書》的附錄
對死者的七次布道詞(1916)
關于卡爾‧古斯塔夫‧榮格的家庭
術語表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生命年表及其著作
 

我的一生是潛意識之自我實現的歷程。潛意識中的所有一切都成為不尋常的事件,我的人格也在潛意識的狀況下得以發展,並形成了一個整體。用科學的語言不足以闡述我的成長歷程,因為我並不把這看作是一個學術的問題。

一個人對其內心的體驗和以永恆的形式存在只能用神奇來表達。這是非常獨特的,比科學更精確地表達了人生。科學是以一般概念來描述大多數人的情況,以至于對不同主體生活多樣性的解釋過于抽象了。

今天,在我八十三歲之際,我打算講述我神奇的一生。但我只想據實論述,也就是“講一個故事”。其真實性肯定沒有問題。問題是,這是我的童話故事還是我的真實故事?

撰寫自傳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它無法提供一種準則或客觀標準,以讓人們對所寫東西加以判斷。沒有恰當的可比較性。我知道,在許多方面我與別人不同,但我不知道真正的我是怎麼樣的。人不能把自己和任何別的東西相比較︰他不是猴,不是奶牛,不是樹木。我是一個人,但是人究竟是什麼呢?像每一種有生命的東西一樣,我也是全能神靈庇護下的一分子,但我不能把自己與任何一種動物、一種植物或一塊石頭進行比較。只有超越了人類的神靈才能做到這一點。那麼,一個人對自己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一個人的心理過程是無法控制的,或只有一部分是可控的。因此,人們無法對自己或他的人生做出完整的判斷。否則人們就無所不知了,盡管人們非常期盼做到這一點。其實人們根本不知道,在心里發生的一切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人生的故事是從何起始的,是從我們踫巧能回憶起的那一刻開始的嗎?這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問題。人們並不清楚何謂“一生”。所以,故事是沒有開頭的,人們對起始只能是一個模糊的估計而已。

人的一生是一種探索性的嘗試。僅從數量上看就發生過無數的事情。人牛很短暫,稍縱即逝,因此,能夠存在和發展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跡。在我還是一個年輕的醫學院學生時就深刻地感受到這一點,當時我就認為,我沒有早天真是一個奇跡。

我始終認為,生命如同一棵需要根睫才能存活的植物。其真實生命是根植于根睫之中,人們是看不見的。穿出土壤的可見部分只能存恬一個夏季,然後就枯萎——生命很短暫。如果有人想讓生命和文化永遠存在和延續,那絕對是毫無意義的想法;但我從來不曾喪失這樣的感覺,一種生命會不斷改變形式而活,延續著它的生命。我們看到的是花,它凋謝了,但根睫卻一直活著。

實際上,我一生中唯一值得講述的事是如何從紛繁變化的事件中去認識永恆的世界。因而我更多談論的是內心體驗。屬于這種內心體驗的有我的夢和幻覺。這兩者都是我學術研究的原始資料。它們如同灼熱融化的岩漿,可以結晶成一塊我們想要的石頭形狀。

除了內心體驗,對其他諸如旅行,遇到過的人和我周圍其他東西的回憶都已逐漸淡忘了。關于當代的一些事情,許多人都經歷過,他們也都寫過一些東西;人們可以在他們的著作中讀到更有趣的內容,或者請他們來給你講一下。我對自己一生中的經歷記憶很模糊,很多東西也都記不起來了。但對有些事實,即那些潛意識中的沖突,我的記憶從未喪失過。那方面的回憶非。常豐富,相比之下,其他東西都退避三舍了。

對我來說,在一些特定情境中出現的人也是不會從記憶中消失的,本描述我人生經歷的書中,他們的名字從一開始就被列入其中,在介紹的同時也讓我回憶起一些事情。

也有一些在我青年期或成年期對我產生影響的外在事件給我的內心體驗打下了烙印。我很早就認識到,如果無法從內心得到對人生的答案或解決之道,那麼就不可能說清最終的結局。外部環境不能代替內心感受。所以在我的一生中,對外部事件的感受非常之貧乏。對此我沒有多少話可以說;即使要說也是空洞無物。而我能理解的是內心的事件。這是構成我人生的獨特之處,我的傳記就是論述這些東西的。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