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冊宋代筆記的選譯。
所謂筆記,顧名思義就是信手記錄撰寫的東西。它沒有總的撰寫綱要或計劃,不分篇,不分章節,每條筆記前有的加個小標題,有的連小標題也沒有,寫得多了,編成一卷或幾卷,加個書名,就成為了一部筆記。也有的筆記看上去分了類,其實只是寫完後才重新分類編排,並不要像現在人們寫書編講義那樣按類按章節依次寫下去。如果真是這樣依次寫下去的,那倒不好算筆記了。
這種筆記最早出現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多數講鬼神精怪,也有少數講名人佚事、社會瑣聞。這些佚事瑣聞自然有真有假,但總寫得不像是憑空編造,而是真人真事,所以一般叫它雜史、雜記。鬼神精怪在今天看來當然全屬虛構,因為世界上本來就沒有鬼神精怪之類的東西,人死了哪能成鬼,狐狸只是動物哪能成精,所以把這類筆記都認定為小說,從而派生出一個“筆記小說”的名稱。
魏晉南北朝是門閥士族掌權的時代。這種門閥士族代表了中國古代領主制的殘余勢力,是腐朽落後的東西。到唐代這個腐朽落後的東西退出了歷史舞台,社會有了很大的進步,給文化事業的繁榮創造了條件,因而筆記不僅在數量上大大增多,在內容上也有所開拓。原先最佔優勢的講鬼神精怪的筆記小說,在唐代已加入了很多人的成分、現實生活的成分,而且逐漸以故事情節取勝而不像過去那樣專憑怪異感人,從而開創了所謂傳奇小說。講人事的也不僅局限于過去的佚事瑣聞,而涉及國家大事以至典章、制度之類比佚事瑣聞更正經,更堂皇的東西。再有是考證性質的筆記也開始出現了,歷史上某些事物的真相如何?文獻上某些詞語應如何解釋?前人的講法對不,符合不符合事實?在有些筆記里已作討論,這也就是作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