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信息社會理論》(第三版)堅持從梳理資本主義的歷史脈絡中國洞察信息社會的本質,借助勾勒貝爾、吉登斯、哈貝馬斯、卡斯特等重要信息社會理論家的論述優劣,敏銳揭示了信息社會成為當下資本主義的核心特征,展示出商業文明覆蓋全球的所向披靡之勢,而政治壓力與商業、技術迷思經新自由主義經濟的整合,嚴重削弱了公共服務與民主基礎。


弗蘭克‧韋伯斯特(Frank Webster),國際著名社會學家,現任倫敦大學社會學系系主任,其研究聚集于信息與傳播,以及高科技對圖書館、城市變遷的影響。《信息社會理論》(第三版)作為其經典的代表性成果,影響廣泛。最近幾年以來,他致力于通過檢視反戰運動如何采用信息傳播新科技來洞察網絡行動主義,並聯合凱文‧吉莉安和詹尼‧皮克林(Kevin Gillan and Jenny Pickerill)撰寫了《反戰行動主義︰信息時代的新媒體與抵制》(Anti-War Activism:New Media and Protest in the Information Age,2008)。韋伯斯特的若干論著探索了信息科技與當代社會的變化趨勢,他反對把信息社會視為徹底改變了的新社會形態,始終秉持此時的信息社會不過是既有資本主義的延續與強化,信息資本主義就是公司資本主義的發展而已。

曹晉,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曙光”學者,哈佛燕京學者,致力于傳播政治經濟學與社會性別理論相結合的批判傳播理論探索。2010年《媒介與社會性別研究︰理論與實例》獲得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著類一等獎。2011年聯合哈佛大學著名學者布拉德利‧艾普斯(Bradley Epps)教授共同教授“Media and Gender Studies”(“媒介與社會性別研究”)英文課程。
 

目錄

致謝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什麼是信息社會
第三章 後工業社會︰丹尼爾‧貝爾
第四章 調節學派理論
第五章 網絡社會︰曼紐爾‧卡斯特
第六章 信息與市場︰赫伯特‧席勒
第七章 信息與民主︰尤爾根‧哈貝馬斯
第八章 信息、自反性和監控︰安東尼‧古登斯
第九章 信息和後現代性
第十章 信息社會
人名和學術關鍵詞
參考書目
 

筆者一直渴望梳理出美國傳播研究的知識地圖,以便為選修碩士課程《大眾傳播與當代社會》的學生準備必讀文獻。但在翻閱若干美國傳播研究文獻之後,甚感困惑,因為處于絕對優勢的實證主義取向的傳播研究,和筆者課程設計的媒介社會學路徑相去甚遠。在疑慮重重之際,幸獲李金銓教授的教誨,他多次推薦了不同于實證傳統的若干傳播研究論著,本套譯叢就是在這樣的語境中誕生的。數年之後,筆者仍然對李教授的引路感念至深,而且對他關于譯叢所選著作的社會學論述的贊譽和他對美國傳播研究的評論記憶猶新。他認為前者的遺憾之處是缺少國際視野;而後者則在積極為行政與市場的權力機制提供合理化闡釋中陷入了統計技術的泥淖,研究旨趣和社會脈絡脫節,缺少社會批判與弱勢關懷(李金銓,2004:8—12)。

我們看到,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法國學者皮埃爾‧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等提出的“媒介場域”(media field)概念為中心的新聞社會學研究新範式引領了媒介社會學的典範研究。同時,在西方學術界,“階級”、“社會性別”和“種族”作為研究人類社會與歷史的基本分析範疇,也成為傳播研究討論大眾傳播產業與傳播制度中建構社會權力關系的三個軸心,對深入探索階級、社會性別與種族等範疇的權力關系如何瓖嵌在媒介機構和媒介產品中,以及受眾收訊的物質(政治經濟)和思想(意識形態)的進程甚有助益(曹晉,2008)。這大大有別于美國主流傳播研究中增進社會控制的行政導向(ad-ministrative orientation)研究和擴大媒介影響消費效果的市場導向(marketing orientation)研究。本土媒介社會學的研究也應該由更加廣闊的,交織著國家、階級、社會性別、城鄉、區域、公民、性存在等範疇的權力等級關系的分析的研究路徑來建構中國媒介制度、媒介產業與媒介技術領域的社會學研究理論。因此,本套譯叢乃拋磚引玉之舉,僅僅是我們認識國際傳播學界成果的一個步驟,並不是研究目的所在。作為本土傳播學的研究者,我們的最終目的還是回到中國的社會情境來提煉本土的媒介社會學理論。但筆者以為了解國際傳播學界的多種圖貌是追求上述建樹的必要之旅,因為其對建構中國自己的東方社會情境中的媒介社會學理論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盡管甘斯(Herbert J.Gans)、舒德森(Michael Schudson)的論著是20世紀70年代末期的作品,但時至今日,其經典的洞見與其開創的研究方法仍然為學者們津津樂道。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