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俄羅斯傳播史

中國文學俄羅斯傳播史
定價:270
NT $ 235
  • 作者:李明濱
  •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05-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7737268
  • ISBN13:9787507737264
  • 裝訂:平裝 / 343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李明濱,1955年12月生,台灣台北人。北京大學俄羅斯語言文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系主任,現為俄羅斯學研究所所長、中俄比較文學研究會會長、普希金研究會會長,長期從事俄羅斯語言文學、俄羅斯國情學與中俄比較文學的教學和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國文學在俄蘇》 《中國文化在俄羅斯》 《中國與俄蘇文化交流志》 《俄羅斯文化史》 《俄羅斯文學史》 《俄羅斯文學的靈魂一一托爾斯泰》 《俄羅斯漢學史》等和翻譯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夫人回憶錄》等十余部,發表論文約、50篇。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榮獲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榮譽博士學位、俄羅斯聯邦政府頒授的“普希金獎章”和俄方頒發的“俄中友誼獎章”及“高爾基獎”榮譽證書。
 

目錄

前言
上篇
第一章 18一l9世紀上半葉中國文學在俄羅斯的傳播
一、俄國引進中國文學的開端
二、從西歐文字轉譯的中國文學作品
三、早期直接譯自漢、滿文的文學作品
四、普希金所體現的中國文學在俄國早期的影響
第二章 19世紀下半葉中國文學在俄羅斯的傳播
一、漢學中心形成與中國文學研究
二、瓦西里耶夫院士撰世界首部中國文學史
三、托爾斯泰對中國文學的接受
四、諸子散文俄譯的開始
第三章 20世紀上半葉中國文學在俄羅斯的傳播
一、阿列克謝耶夫院士的全面開拓
二、俄國漢學學派的形成
三、中國文學譯介在50年代趨向繁榮
四、宣傳介紹中國文學概況
第四章 20世紀下半葉中國文學在俄羅斯的傳播
一、60—70年代起文學譯介的擴大與深化
二、莫斯科大學編出中國文學史教材
三、20世紀末翻譯和研究成果的歸結
四、李福清院士在中國文學研究上的貢獻
下篇
第五章 中國神話、民間文學和俗文學在俄羅斯
一、俄羅斯的中國神話研究綜述
二、俄國人撰寫的第一部論中國神話的專著
三、李福清關于中國神話的論著
四、戈雷金娜論中國古代神話志怪小說的專著
五、李福清論民間文學孟姜女和三國故事
六、斯佩什涅夫的《中國俗文學》
第六章 先秦文學在俄羅斯
一、古代詩歌傳俄綜述
二、《詩經》的俄譯和費德林的《〈詩經〉及其在中國文學上的地位》
三、楚辭的翻譯和研究
四、先秦諸子散文的譯研
五、李謝維奇編選《聖賢書摘中國古代散文》
第七章 秦漢文學在俄羅斯
一、兩漢樂府、漢賦和秦漢散文的翻譯
二、古代散文研究綜述
三、李謝維奇關于樂府和古代文論的兩部專著
四、克羅爾論《史記》的專著《歷史學家司馬遷》
五、《中國古代文學》論文集
第八章 三國兩晉和南北朝文學在俄羅斯
一、建安文學的譯研
二、艾德林著《陶淵明和他的詩》
三、戈雷金娜的專著《六朝小說》
四、文論、散文譯介和《文心雕龍》的詮釋
第九章 隋唐五代文學在俄羅斯
一、唐詩俄譯和研究綜述
二、費什曼著《李白的生平與創作》
三、杜詩評介和謝列布里亞科夫的《杜甫評傳》
四、杜甫研究專題綜述
五、達格丹諾夫著《王維創作中的禪佛思想》
六、阿列克謝耶夫論司空圖《詩品》的巨著
七、戈雷金娜論唐代傳奇的《中國中世紀的短篇小說︰8至14世紀題材淵源及其演化》
八、雜纂和敦煌文學在俄羅斯
第十章 宋代文學在俄羅斯
一、宋代文學俄譯概述
二、謝列布里亞科夫論宋代詩人的專著《陸游‧生平與創作》
三、謝列布里亞科夫論宋詞的專著《中國10至11世紀的詩歌‧詩和詞》
四、熱洛霍夫采夫論話本的專著《話本——中國中世紀的市民小說》
五、巴甫洛夫斯卡婭論平話與詩話
六、佐格拉芙的新譯《京本通俗小說》
第十一章 元代文學在俄羅斯
一、元曲在俄蘇的翻譯和研究
二、索羅金論元代戲曲的專著《十三四世紀中國古典戲曲︰起源‧結構‧形象‧情節》
三、孟列夫翻譯《西廂記》和彼得羅夫編選《元曲》
四、馬里諾夫斯卡婭關于明清雜劇的新著《中國古典戲劇雜劇簡史(14—17世紀)》
五、元明清詩的俄譯與論述
第十二章 明代文學在俄羅斯
一、中國古典小說的翻譯和研究綜述
二、羅高壽的論著《吳承恩及其〈西游記〉》
三、李福清的專著《中國的講史演義與民間文學傳統——論〈三國〉故事的口頭和書面異體》
四、《金瓶梅》與古代艷情文學譯介
五、戈雷金娜論明代傳奇的《中國中世紀短篇小說》
六、明代戲曲研究概況
第十三章 清代文學在俄羅斯
一、清代章回小說研究綜述
二、費什曼的專著《啟蒙時期的中國諷刺章回小說》
三、謝曼諾夫的專著《中國章回小說的演變(18世紀末至20世紀初)》
四、《水滸傳》、《紅樓夢》、《鏡花緣》、《儒林外史》、《三寶太監》、《普明寶卷》諸種明清小說譯介簡述
五、費什曼論清代筆記小說的專著《17至18世紀的三位中國短篇小說作家:蒲松齡、紀昀、袁枚》
六、俄國蒲松齡研究巡禮
七、清代戲曲的譯研
八、戈雷金娜的《中國美文學理論》
第十四章 中國現代文學在俄羅斯(一)——蘇聯的魯迅學和謝曼諾夫的魯迅論
一、魯迅著作在蘇聯的傳播
二、蘇聯對魯迅的研究
三、波茲涅耶娃、索羅金、彼得羅夫和謝曼諾夫的四本魯研專著
四、謝曼諾夫的《魯迅和他的前驅》
第十五章 中國現代文學在俄羅斯(二)
一、翻譯作品綜述
二、切爾卡斯基論現代詩歌的三本論著︰《中國新詩》、《中國戰爭年代的詩》和《艾青——太陽的使者》
三、彼得羅夫著《艾青評傳》
四、蘇霍魯科夫的專著《聞一多生平與詩歌創作》
五、阿直馬穆多娃著《郁達夫與“創造社”》
六、索羅金著《矛盾的創作道路》
七、施奈德著《瞿秋白的創作道路》
八、兩部評老舍的專著——安季波夫斯基《老舍的早期創作》
九、尼科里斯卡婭著《曹禺創作概論》
十、其他幾位作家的專論
十一、中國現代文學在俄蘇時代的烏克蘭
第十六章 中國當代文學在俄羅斯
一、小說、詩歌翻譯作品數量劇增
二、漢學家的評論
三、作家的看法
四、當代文學跨世紀的俄譯
附錄 俄羅斯漢學家簡介
參考書目
後記
 

經過近30年多位學者的辛勞努力,現在我們可以說,國際漢學研究確實已經成長為一門具有特色的學科了。

“漢學”一詞本義是對中國語言、歷史、文化等的研究,而在國內習慣上專指外國人的這種研究,所以特稱“國際漢學”,也有時作“世界漢學”、“國際中國學”,以區別于中國人自己的研究。至于“國際漢學研究”,則是對國際漢學的研究。中外都有學者從事國際漢學研究,但我們在這里講的,是中國學術界的國際漢學研究。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國際漢學研究改變了禁區的地位,逐漸開拓和發展。其進程我想不妨劃分為三個階段︰一開始僅限于對國際漢學界狀況的了解和介紹,中心工作是編纂有關的工具書,這是第一個階段。到了20世紀90年代,出現國際漢學研究的專門機構,大量翻譯和評述漢學論著,應作為第二個階段。在這兩個階段里,學者們為深入研究國際漢學打好了基礎,準備了條件。新世紀到來之後,進入全面系統地研究國際漢學的可能性應該說業已具備。

今後國際漢學研究應當如何發展,有待大家磋商討論。以我個人的淺見,歷史的研究與現實的考察應當並重。國際漢學研究不是和現實脫離的,認識國際漢學的現狀,與外國漢學家交流溝通,對于我國學術文化的發展以至于多方面的工作都是必要的。我曾經提議,編寫一部中等規模的《當代國際漢學手冊》,使我們的學者便于使用;如果有條件的話,還要組織出版《國際漢學年鑒》。這樣,大家在接觸外國漢學界時,不會感到隔膜,閱讀外國漢學作品,也就更容易體味了。必須指出的是,國際漢學有著長久的歷史,因此現實和歷史是分不開的,不了解各國漢學的歷史傳統,終究無法認識漢學的現狀。

我們已經有了不少國際漢學史的著作及論文。實際上,公推為中國最早的漢字史專書,是1949年出版的莫東寅《漢學發達史》,盡管是通史體裁,也包含了分國的篇章。這本書最近已有經過校勘的新版,大家容易看到,盡管只是概述性的,卻使讀者能夠看到各國漢學互相間的關系。由此可見,有組織、有系統地考察各國漢學的演進和成果,將之放在國際漢學整體的背景中來考察,實在是更為理想的。

這正是我在這里向大家推薦閻純德教授、吳志良博士主編的這套“列國漢學史書系”的原因。

閹純德教授在北京語言大學主持漢學研究所工作多年,是我在這方面的同行和老友,曾給我以許多幫助。他為推進國際漢學研究,可謂不遺余力,所做出的重要貢獻是學術界周知的。在他的引導之下,《中國文化研究》季刊成為這一學科的園地,隨之又主編了《漢學研究》,列為《中國文化研究漢學書系》,有非常廣泛的影響。其鍥而不舍的精神,我一直敬服無地。特別要說的是,閻純德教授這幾年為了編著這套“列國漢學史書系”所投入的心血精力,可稱出人意想。

在《漢學研究》第八集的《卷前絮語》中,閻純德教授慨嘆︰“《漢學研究》很像同人刊物,究其原因是因為從事這個領域研究的學者太少,尤其是專門的研究者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每一集多是讀者相熟的面孔。”現在看“列國漢學史書系”,作者已形成不小的專業隊伍,這是學科進步的表現,更不必說這套書涉及的範圍比以前大為擴充了。希望“列國漢學史書系”的問世成為國際漢學研究這個學科在新世紀蓬勃發展的一個界標,讓我們在此對閻純德教授、這套書的各位作者,還有出版杜各位所做出的勞績表示感謝。

李學勤
2007年4月8日
于清華大學國際漢學研究所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