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年(一六三五—一六九四),字武曾,初名法遠,父名兆潢,號秋錦,三十歲更名良年。諸生。先世江陰人,洪武初遷至嘉興。祖李士標,字霞舉,號窿庵,官山東寧海同知,崇禎十五年(一六四二)守城死國事,恤贈尚寶司丞,著《蒼雪齋詩》一卷。父李寅,字寅生,又字曉令,號珠仍,晚明社名流,明亡不仕,遂為遺民。後游幕嶺南,客死韶州,著《視彼亭詩》、《魚喁草》等。
李良年早負盛名,九歲尊時文,十齡解賦詩,二十歲喪偶,為童了師。與周簣、繆泳等嘉興才子詩詞唱和。與朱彝尊齊名,並稱「朱李」。康熙六年(二八六七),游維揚,與眾名士交游,留下了豐富的詩作。隨即北上,歷上谷,走雲中,抵宣府,入軍幕,作記室。此前,朱彝尊亦游幕山西大同,二人相見,切磋唱和,並轡游覽。期間,李良年多次往游京師,先後與龔鼎孳、孫承澤、汗琬、曹貞吉等交游,詩詞、書�贈和,往來不絕。康熙八年(一六六九)人金陵汪琬幕府。康熙十年(二八七一),曹申吉巡撫貴州,聘為幕僚,遂同行赴黔。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九),離黔歸里。康熙十六年(一六七八),應聘金陵龔翔麟幕府,助理校勘典籍。同時嘉興朱彝尊、沉日、李符、沉岸登等亦同在龔幕,詩詞唱和,共同開創了浙西訶派。康熙十七年(一六七八),被薦應博學鴻詞科試,赴京。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博鴻報罷。李良年三赴京師而不售,從此絕意仕途,專事游幕。
由于詩名之盛,幕府爭聘,遂入安徽濠州幕府,歷時五年,深得鳳陽太守器重,自畫諾外,悉以委之。由此,李良年積累了大筆資。康熙二十四年(一六六八五)歸里,築秋錦山房別墅。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赴福州,人福建巡撫幕府。幕府佐政中,詩詞雅集未曾稍歇。康熙二十九年(一六九○)應邀赴徐乾學洞庭山書局,助修《大清一統志》。事竣,歸里。卒于康熙三十三年(一六九四),終年六十歲。李良年三十餘年游幕,所經所至,皆有撰著。有《秋錦山房集》二十二卷,《秋錦山房外集》三卷,《秋錦文鈔》一卷,《訶壇紀事》三卷,《詞家辯證》一卷,《皇朝文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