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組織中的維吾爾族婦女

經濟組織中的維吾爾族婦女
定價:228
NT $ 68
  • 作者:李智環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04-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0496893
  • ISBN13:9787500496892
  • 裝訂:平裝 / 236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新疆地區維吾爾族婦女人口近500萬人,長期以來,由于社會傳統的性別分工使她們依然主要守在家里——等待出嫁、做家務。

《經濟組織中的維吾爾族婦女》從人類學視角研究了市場經濟大潮中新疆喀什地區維吾爾族婦女經濟行為的變化,研究了這些經濟組織(恰依、蔬菜協會、杏子協會和工廠)在她們行為變化中的作用,還揭示了參與經濟組織活動對傳統維吾爾族婦女思想產生的影響。本書認為,盡管新疆維吾爾族婦女走向社會、走向現代還有很長路程,但市場經濟大潮對她們的影響也將是持續的、長遠的。《經濟組織中的維吾爾族婦女》由李智環著。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宏觀視野下的女性研究
一 女性主義的“腳步”
二 本土的女性研究
三 與本研究有關的相關研究現狀評述
四 維吾爾族女性研究的困境
第二節 選題緣起與研究思路
一 選題緣起
二 研究思路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田野工作
一 研究方法
二 田野工作
三 相關主要概念
第二章 走進喀什
第一節 我的田野點
一 喀什噶爾
二 “黃金走廊”——疏勒
三 基層(即三級與四級)田野點
四 對于田野點選擇的說明
第二節 初次“聆听”︰維吾爾族婦女基本生活狀況調查分析
一 喀什地區維吾爾族女性人口整體狀況
二 喀什地區維吾爾族婦女的基本生活狀況
小結
第三章 自由‧娛樂‧互助︰民間經濟組織“恰依”中的維吾爾族婦女
第一節 維吾爾族婦女“恰依”的活動程序與規模類型
一 “恰依”的活動程序
二 婦女“恰依”的規模與類型
第二節 “恰依”的起源
一 “恰依”的發源地
二 “恰依”的出現時間
第三節 維吾爾族婦女“恰依”的盛行原因與性質分析
一 “恰依”盛行的原因
二 婦女“恰依”的性質分析
第四節 維吾爾族婦女“恰依”的宏觀功能分析
小結
第四章 新組織‧“舊角色”︰各類協會中的維吾爾族婦女
第一節 繡中乾坤
一 “迪麗凱西”民族刺繡協會
二 為何是刺繡
三 困境中
四 刺繡協會與裁縫鋪的比較
第二節 菜園里的“半邊天”
一 農業科技化‧協會‧性別
二 分工
三 女人在協會的不同發展時期
第三節 女人與杏子
一 村幼兒園與杏子協會
二 “和諧”的分工
三 “無為”中的蕭條
小結
第五章 遠行︰跨省際勞務輸出的維吾爾族女工
一 背景之幕
二 “奏響序曲”
三 “歌者之聲”
四 “觀眾席上”
第二節 “外面的世界”︰角色轉變
一 政府︰從組織者到協調者
二 女工︰從學校、家庭到工廠
第三節 歸來
一 變化
二 收獲
三 迷茫
小結
第六章 社會人類學視野下三類經濟組織與維吾爾族婦女之分析
第一節 維吾爾族婦女在三類經濟組織中的角色分析
第二節 三類經濟組織中成員間的互動與聯系
第三節 女性視角下三類經濟組織的社會效益分析
第四節 關于組織文化
一 三類經濟組織的組織文化內容及其發展階段
二 三類組織文化的淵源
第五節 三類經濟組織的類型與社會群體歸位分析
一 社會學意義的組織分類
二 按照布勞和斯科特的分類方案
三 三類經濟組織在社會群體中的歸位
第六節 三類經濟組織與其他婦女組織整體性差異之比較
小結
余論 發展中的啟示
一 三類經濟組織的發展與女性賦權
二 三類經濟組織中維吾爾族婦女發展的實際路徑
三 結語︰啟示
附錄Ⅰ︰實際調查問卷
附錄Ⅱ︰疏勒鎮蔬菜專業技術協會章程
參考文獻
後記
 



2006年春節剛過,有一位回東北老家過年卻在貴州大學攻讀法學碩士學位的女同學打電話想報考我的博士生,並告訴我她就在蘭州,希望能與我面談。按以往我對考生的要求,只有等到正式錄取後才能見面。但念她千里迢迢從東北繞道蘭州再回貴陽,我不禁心軟。因為只有求學的人才理解求學人的不易。我答應在家里見面。

她一進門,滿臉的陽光一掃冬天的寒冷,輕快的話語透出青春的活力。見面不過五分鐘,卻坦誠直言。“老師,如果我能通過考試,您一定收下我啊!”說完就笑嘻嘻地出門趕火車去了。我望著她的背影,感慨萬千。一個女孩子,從東北轉火車將近兩天到西北求學,憑的是信心、堅強、樂觀和耐力。這是民族學專業對學生的基本要求。我想如果她真能通過考試,我一定收下這個學生。

不巧的是,她憑自己的努力通過所有考試後被錄取,我卻因去英國牛津大學社會及文化人類學所訪學只能通過電子郵箱指導她的理論學習。直到2007年初我回國後我們才有了第二次面談,而這次面談距第一次面談過去了一年的時光。她仍是一臉陽光。我想這麼陽光的女孩子一定能夠很快進入並適應田野生活。于是在英國牛津大學國際交流項目《西北穆斯林婦女貧困與發展》的資金支持下,將她的博士學位論文題目定為《經濟組織中的婦女》,田野地點就定為新疆南疆的喀什。她整理完前期研究成果後,便背起行囊經過一周長途旅行進駐喀什。她就是本書的作者——李智環。



本書所涉及的維吾爾族婦女組織從婦女賦權的角度來說,就是為婦女自我發展與認同創造一個公共安全空間。但這個空間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本書研究的結果。

當自然空間被人類居住並賦予社會意義,自然空間就被構建為社會空間。而私人空間與公共空間之別則是在社會空間的基礎上,依據人類不同生存空間而產生的概念。這兩種概念的區別則是因人類在不同空間維持和發展人類自身繁衍和人類生產力發展等兩種生產所引發的區別。如家庭就屬于私人空間,而“村頭的大樹下、井口邊、場院中,城鎮的集市廟會、街頭巷尾、茶樓酒肆”等則成為公共空間場所。對于人類的“半邊天”婦女來說,從事人類自身繁衍的重任使她們的角色長期以來停留在家庭這個私人安全空間內——家成為婦女主要的活動空間並進一步形成婦女就是家、母親在家表示安全的傳統。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婦女社會化程度日益加深,越來越多的婦女逐漸走出家門。因為“我們並非生活在一個被光線變幻之陰影渲染的虛空中,而是生活在一組關系中”。關系中最重要的關系則是社會關系,而社會關系的建立需要安全的公共空間。這一公共安全空間,首先區別于家庭,因為家庭屬于私人安全空間,但婦女和男性一樣,家庭生活不是人生的全部;其次是婦女走出家門因性別、接受教育程度、發展機會及心理因素等影響比男性更需要具有安全感的地方。尤其在各民族婦女生活的邊遠地區,當貧困和發展仍然是婦女面臨的主要問題時,就更加需要安全的公共空間,只有這樣婦女才有可能在生存的基礎上談發展和進步;再次,由于性別差異、富于自我犧牲精神等等,婦女從心理角度來說更容易建立自己的公共安全空間,這個空間也更能夠吸引其他婦女參與。因此從理論角度而言,所謂女性公共安全空間就是指婦女為了能夠達到自我發展而進行能力建設的物質、心理和社會安全空間。在此定義中,“女性”主要基于社會性別差異,相對于男性而言,它包括所有年齡段的婦女,特指面臨社會化挑戰的成年婦女。“公共”相對于“私人”而言,指離開家門、進入社會的公眾可以參與的各種正式或非正式群體;“安全”則不僅意味著傳統意義上“女性在家即安全”的性別安全、外部環境安全,更注重非傳統安全視角下女性作為人的安全。正如非傳統安全理論所倡導的那樣︰“關注的對象應該是現實中的人。”即“將重點轉向超越國家差異之上的社會和人的安全,以人類維持日常生活、價值和免于匱乏、天災以及專制的迫害為最基本的內容和目的”。因此對于邊遠地區的各民族婦女來說,安全也包含最大可能地獲取生活資料,即生存安全。“空間”則不僅指婦女生活必需的由長、寬、高三維組成的物質空間,更指其自我發展的心理安全空間和社會交往空間。

因此從理論層面來看,女性公共安全空間是婦女在社會化開始階段必要的物質、心理和社會安全空間。在這個空間內,婦女在心理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放心地走出家門,走向社會。然後通過在婦女公共安全空間中完成自我能力建設過程,再與男性為主導的社會關系接軌,在實現或持續實現人生的社會價值的同時,促進當地社區的和諧發展。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3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