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現實主義”,最初是作為一項文化變革的工具被引入中國的,但它的美學前提與它所承諾的社會使命間存在著復雜的矛盾。安敏成所著的《現實主義的限制(革命時代的中國小說)》從這一角度入手,首先以“知識考古學”的方式,檢討了“現實主義”在中國被使用的情況,分析了其特殊的接受歷史;繼而,作者又以魯迅、茅盾、葉紹鈞、張天翼等作家的作品為樣本,進行深入的文本闡釋,關注小說敘述中種種有爭議的、斷裂的層面,從而揭示出作為一種“形式因素”的現實主義,在小說中的滲透、變形,以及由此激發出的獨特的美學可能性。最後,《現實主義的限制(革命時代的中國小說)》還探討了在一種新的集體主義話語面前,現實主義的終結。
目錄
第一章 導言︰講述他人
發生論︰文學經驗的生成
淨化論︰文學交流的功效
第二章 “血與淚的文學”——五四現實主義文學理論
現實主義與文化變革的承諾
探索新的文學源泉
尋找新的讀者
第三章 魯迅、葉紹鈞與現實主義的道德阻礙
魯迅︰觀察的暴力
葉紹鈞︰同情、真誠以及敘述的分化力量
第四章 茅盾、張天翼以及現實主義的社會阻礙
茅盾︰細節的政治
張天翼︰作為社會使命的小說
第五章 超越現實主義——大眾的崛起
參考文獻
書籍與文章
雜志
發生論︰文學經驗的生成
淨化論︰文學交流的功效
第二章 “血與淚的文學”——五四現實主義文學理論
現實主義與文化變革的承諾
探索新的文學源泉
尋找新的讀者
第三章 魯迅、葉紹鈞與現實主義的道德阻礙
魯迅︰觀察的暴力
葉紹鈞︰同情、真誠以及敘述的分化力量
第四章 茅盾、張天翼以及現實主義的社會阻礙
茅盾︰細節的政治
張天翼︰作為社會使命的小說
第五章 超越現實主義——大眾的崛起
參考文獻
書籍與文章
雜志
序
中國曾經遺忘過世界,但世界卻並未因此而遺忘中國。令人嗟呀的是,60年代以後,就在中國越來越閉鎖的同時,世界各國的中國研究卻得到了越來越富于成果的發展。而到了中國門戶重開的今天,這種發展就把國內學界逼到了如此的窘境︰我們不僅必須放眼海外去認識世界,還必須放眼海外來重新認識中國;不僅必須向國內讀者移譯海外的西學,還必須向他們系統地介紹海外的中學。
這套書不可避免地會加深我們150年以來一直懷有的危機感和失落感,因為單是它的學術水準也足以提醒我們,中國文明在現時代所面對的決不再是某個粗蠻不文的、很快就將被自己同化的、馬背上的戰勝者,而是一個高度發展了的、必將對自己的根本價值取向大大觸動的文明。可正因為這樣,借別人的眼光去獲得自知之明,又正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迫歷史使命,因為只要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去透過強烈的反差反觀自身,中華文明就找不到進入其現代形態的入口。
當然,既是本著這樣的目的,我們就不能只從各家學說中篩選那些我們可以或者樂于接受的東西,否則我們的“篩子”本身就可能使讀者失去選擇、挑剔和批判的廣闊天地。我們的譯介畢竟還只是初步的嘗試,而我們所努力去做的,畢竟也只是和讀者一起去反復思索這些奉獻給大家的東西。
劉 東
1988年秋于北京西八間房
這套書不可避免地會加深我們150年以來一直懷有的危機感和失落感,因為單是它的學術水準也足以提醒我們,中國文明在現時代所面對的決不再是某個粗蠻不文的、很快就將被自己同化的、馬背上的戰勝者,而是一個高度發展了的、必將對自己的根本價值取向大大觸動的文明。可正因為這樣,借別人的眼光去獲得自知之明,又正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迫歷史使命,因為只要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去透過強烈的反差反觀自身,中華文明就找不到進入其現代形態的入口。
當然,既是本著這樣的目的,我們就不能只從各家學說中篩選那些我們可以或者樂于接受的東西,否則我們的“篩子”本身就可能使讀者失去選擇、挑剔和批判的廣闊天地。我們的譯介畢竟還只是初步的嘗試,而我們所努力去做的,畢竟也只是和讀者一起去反復思索這些奉獻給大家的東西。
劉 東
1988年秋于北京西八間房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