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段鮮活真切的人生經驗,往往會被抽象化,成為人們普遍接受的道理。只有當有心人力圖還原、激活這一常識的人生內涵和文化意味時,我們才會恍然覺著,一個簡明、樸素的語詞。不僅擁有過豐厚的生命要義和精神密碼,而且還在遙遙地指向我們的今天,並向我們發出新的昭示。我讀馮偉林的文化散文集《壯國長歌》,就有如上的感觸。
這本書承續了馮偉林一以貫之的“書生報國”之情結。不言而喻,“書生報國”中的“書生”,指的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的讀書人。這些讀書人,無論順境逆境,也無論在朝在野,都秉承著書生報國的基本信念。在他們看來,一個讀書人的人生價值和生命意義,就體現在家國天下之中。書生報國,是一種人生使命,一種社會責任,一種精神支撐。該書所評說的先輩前賢,如魏徵、範仲淹、王安石、朱采、陸游岳飛、鄭板橋等人,無疑是傳統讀書人的杰出代表。在他們的身上,鮮明地體現了書生報國、心懷天下的理想抱負和人生努力。
馮偉林傾情地解讀這些歷史人物,顯然不是為了懷舊,不是要作空頭講章,而是在仰慕這些杰出人物,為自己樹立人生的標桿。與此同時,作者也是在點醒我們︰有一種精神源遠流長,需要我們用新的人生去傳承光大,去身體力行。從這個意義上說,書生報國作為人生的基本信念,既是歷史文化的深刻記憶,也是我們今天仍要秉持的道德操守。作者在這樣的認知中撫今追昔,用意深長。
正是基于這樣的價值判斷,馮偉林孜孜以求地追尋著這些前賢的人生軌跡,探尋著個體的生命活動與書生報國的宏願如何在相互交織,相向而行。而這也正是本書的著力之點和精到之處。透過作者的描述,我們看到,在不同的時代里,在不同的生命階段上,這些優秀的讀書人不畏艱辛,不辱使命,成就了偉業,留下了英名。順著作者的思路,我們不斷被作者激蕩的思緒所感染所觸動,對這些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人格風采認知更深。我們都知道陸游是一位杰出的愛國詩人。他力主收復中原,直到臨終前,還在叮囑家人︰“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同時我們也知道,青年時代的陸游不得不與妻子唐琬分手,“沈園遺恨”伴隨了他的一生。在金戈鐵馬、夢里河山之外,我們又該如何理解陸游的這一份兒女情長呢?還是作者回答得好︰陟游愛著這片土地,因為這片土地土生活過唐琬;正因為陸游生死不渝地愛著唐琬,他更愛這個國家和民族。兒女之情與家國之愛,就這樣刻骨銘心地交結在一起,使我們對陸游心靈世界的認識叉進了一層。在本書中,這樣獨到的領悟和深入的發現,時時可見。這不但加深了我們對這些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的理解,更是深化了我們對家國情懷的體認。
更讓我們側目的是,馮偉林用大量的筆墨深情款款、豪氣激蕩地寫到了周敦頤、王夫之、陶澍、左宗棠、魏源、郭嵩燾、譚嗣同、黃興、蔡鍔等著名湘籍人士。如果說作者對魏徵、範仲淹、王安石等人的評議是在展示書生報國的多彩人生,闡釋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那麼,作者對這些影響過中國古代思想的發展、影響過近代中國社會進程的湘籍名人的品評和激賞,分明是要與他們建立起在地緣之上的心靈聯系,獲得精神的激勵和鼓舞。同樣是滿懷書生報國的志向和抱負,這些湘籍名人更有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書生意氣和英雄情懷。作者傾心仰慕這些英雄豪杰,真摯熱愛生活過這些杰出人物的土地。正是出于這種仰慕和熱愛,一腔書生報國的浩然之氣,才彰顯得如此的真切和著實。
家國天下,以身相許。書生意氣,壯士豪情。《壯國長歌》以其充沛飽滿的激情、深入獨到的見地,凸顯了書生報國這一生命主題的文化價值。展示了新儒生文化散文的現實魅力。回過頭來,當我們再度審視“書生報國”時,就會情不自禁地回味起這部書帶給我們的豐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