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的改革思想與明治日本》設定康有為的改革思想與明治日本這一研究主線,全面探討康有為明治日本認識的內涵、演變及其影響等,書中包括康有為攝取西洋及明治日本知識的背景;康有為對明治日本的誤讀;日本和中國國內對康有為變法思想的反應等五章內容。
朱憶天,生于上海,畢業于復旦大學哲學系,1996年獲華東理工大學法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97年10月赴日留學,獲早稻田大學大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科國際關系學修士學位。2003年4月起,就讀于橫濱市立大學大學院國際文化研究科,主要從事中日近現代思想史、日本近現代社會發展史方向的研究,2008年3月取得學術博士學位。回國後為華東理工大學人文科學研究院副教授。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康有為攝取西洋及明治日本知識的背景
第一節 變法運動以前康有為的人生軌跡
第二節 清末中國知識分子攝取西洋及明治日本知識的概況
第三節 康有為攝取明治日本知識的實態
第四節 清末“中體西用”論
一、附會論
二、中華文化的尚古主義
第五節 康有為的變法論與“中體西用”論
小結
第二章 康有為對明治日本的誤讀
第一節 君主立憲及議會制的認識
一、變法運動以前中國知識階層對西洋議會制度的認識
二、康有為有關君主立憲制的論述
三、康有為有關明治君主立憲制的認識
第二節 “急變論”、“全變論”的認識
一、“急變論”、“全變論”的成因
二、“急變論”、“全變論”與對明治維新的“誤讀”
第三節 “自上而下改革”的認識
一、康有為“自上而下改革”的基本認識及對明治維新的誤讀
二、“自上而下改革”的問題點
小結
第三章 日本和中國國內對康有為變法思想的反應
第一節 日本對康有為變法思想的反應
一、日本新聞界的反應
二、日本政治家及大陸浪人的反應
三、日本興亞團體的反應
第二節 中國思想界對康有為變法思想的反應
一、開明思想家的反應
二、保守派思想的代表作《翼教叢編》
小結
第四章 變法運動的反思和超越——後期康有為的思想
第一節 有關後期康有為思想的先行研究
第二節 逃亡海外後的康有為——政治與思想活動
第三節 物質救國論
一、康有為“物質救國論”的形成
二、“物質救國論”的深層
三、對“物質救國論”的評價
第四節 地方自治論
一、變法運動時期康有為的“地方自治”思想
二、康有為提起“地方自治論”的背景
三、康有為與明治政府的“地方自治”
四、對康有為“地方自治論”的評價
第五節 虛君共和論
一、康有為“虛君共和論”的基本觀點
二、提倡“虛君共和論”的時代背景
三、康有為個人的文化、思想背景
四、對“虛君共和論”的評價
第六節 孔教國教化
一、康有為有關孔教的活動
二、孔教國教化的內在動機
三、孔教國教化與信教自由
四、同時代日本思想家對孔教國教化的評價
五、孔教國教化運動的問題點
小結
第五章 康有為的思想遺產及其日本觀的走向
第一節 康有為的思想遺產
第二節 革命派對康有為的批判
第三節 新文化運動知識分子對康有為的批判
第四節 康有為明治日本觀之走向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第一章 康有為攝取西洋及明治日本知識的背景
第一節 變法運動以前康有為的人生軌跡
第二節 清末中國知識分子攝取西洋及明治日本知識的概況
第三節 康有為攝取明治日本知識的實態
第四節 清末“中體西用”論
一、附會論
二、中華文化的尚古主義
第五節 康有為的變法論與“中體西用”論
小結
第二章 康有為對明治日本的誤讀
第一節 君主立憲及議會制的認識
一、變法運動以前中國知識階層對西洋議會制度的認識
二、康有為有關君主立憲制的論述
三、康有為有關明治君主立憲制的認識
第二節 “急變論”、“全變論”的認識
一、“急變論”、“全變論”的成因
二、“急變論”、“全變論”與對明治維新的“誤讀”
第三節 “自上而下改革”的認識
一、康有為“自上而下改革”的基本認識及對明治維新的誤讀
二、“自上而下改革”的問題點
小結
第三章 日本和中國國內對康有為變法思想的反應
第一節 日本對康有為變法思想的反應
一、日本新聞界的反應
二、日本政治家及大陸浪人的反應
三、日本興亞團體的反應
第二節 中國思想界對康有為變法思想的反應
一、開明思想家的反應
二、保守派思想的代表作《翼教叢編》
小結
第四章 變法運動的反思和超越——後期康有為的思想
第一節 有關後期康有為思想的先行研究
第二節 逃亡海外後的康有為——政治與思想活動
第三節 物質救國論
一、康有為“物質救國論”的形成
二、“物質救國論”的深層
三、對“物質救國論”的評價
第四節 地方自治論
一、變法運動時期康有為的“地方自治”思想
二、康有為提起“地方自治論”的背景
三、康有為與明治政府的“地方自治”
四、對康有為“地方自治論”的評價
第五節 虛君共和論
一、康有為“虛君共和論”的基本觀點
二、提倡“虛君共和論”的時代背景
三、康有為個人的文化、思想背景
四、對“虛君共和論”的評價
第六節 孔教國教化
一、康有為有關孔教的活動
二、孔教國教化的內在動機
三、孔教國教化與信教自由
四、同時代日本思想家對孔教國教化的評價
五、孔教國教化運動的問題點
小結
第五章 康有為的思想遺產及其日本觀的走向
第一節 康有為的思想遺產
第二節 革命派對康有為的批判
第三節 新文化運動知識分子對康有為的批判
第四節 康有為明治日本觀之走向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