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特點
一、用藥精當 效專力宏
二、內外合治 揚長避短
三、顧護脾胃 導和為貴
四、推崇經方 隨癥活用
學術研究
一、治療癲癇病的學術思想及臨床用藥的研究
(一)小兒癲癇的病因病機
(二)小兒癲癇的臨床表現及預後
(三)小兒癲癇的辨證治療
二、對小兒病臨床用藥的研究
(一)小兒的特點
(二)小兒病應采取多種傳統療法
(三)依病進退,爭取時間
(四)用藥必須果敢和審慎
(五)應用方藥的特點
兒科疾病證治
一、基本理論
(一)小兒的生理、病理特點
(二)小兒的五髒學說特點
(三)小兒病的診斷方法
(四)小兒臨床治療及用藥特點
二、肺髒疾患證治
(一)發熱
(二)咳嗽
(三)肺炎喘嗽
(四)頓咳
(五)哮喘
三、脾髒疾患證治
(一)腹瀉
(二)積滯
(三)疳證
(四)疫毒痢
(五)食欲不振
四、肝髒疾患證治
(一)驚風
(二)黃疸
(三)瘰
(四)疝氣
(五)氣厥
(六)聘耳
五、心髒疾患證治
(一)癲癇
(二)兒童多動癥
六、腎髒疾患診治
(一)水腫
(二)夜尿
(三)弱癥
七、出血癥證治
(一)咳血
(二)鼻衄
(三)齒衄
(四)吐血
(五)便血
(六)尿血
八、其他疾患證治
(一)痄腮
(二)水痘
(三)麻疹
(四)小兒麻痹癥
(五)頭痛
典型病例
(一)臍瘡
(二)嘔吐
(三)腹痛
(四)便秘
(五)腸癰
(六)蟲積癥
(七)脫肛
(八)尿白
(九)夜啼
(十)口瘡
(十一)纏腰火丹
(十二)疥瘡
(十三)兒童銀屑病
(十四)濕疹
(十五)蛇皮癬
(十六)脫發
(十七)白發
常用按摩方法
(一)捏脊法
(二)推拿法
(三)揉中脕法
臨床經驗
一、小兒消化不良的中醫辨證及治療
(一)食滯型
(二)寒結型
(三)蘊熱型
(四)脾虛型
(五)蟲積型
二、杏蘇散臨床舉隅
(一)哮喘
(二)痰濁咳嗽
(三)肺炎咳嗽
(四)肺癆咳嗽
三、小兒痢疾的中醫辨證治療
(一)輕癥
(二)重癥
附篇
門診病案
單方驗方
一、水腫(腎炎)
二、胃病(吞酸)
三、消化不良
四、腸癰
五、膽囊炎
六、腹痛
七、便血
八、尿血
對兒科之聖——錢乙的考證及研究
(一)充實完善了小兒生理、病理的特點,為後來兒科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二)繼承發展了髒腑辨證理論
(三)生動豐富的臨床診斷
(四)在診斷、鑒別等方面對後人的啟發
(五)治療思想和方劑建樹
苓桂術甘湯加減治療冠心病的臨床經驗
(一)心脾陽虛,心血不足型
(二)陰虛火旺,氣血上沖型
(三)中陽不振,氣血兩虛型
(四)心腎陽虛,氣滯血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