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歌、張藝謀、田壯壯、吳子牛等中國第五代導演,是中國當代電影中的一支生力軍。本書立足于文學的電影改編這一研究視角,從電影改編的語境、改編的模式以及改編中的敘事話語等層面,關注和探討中國第五代導演的文學改編電影。希望能夠從第五代電影對文學的改編實踐中總結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以為中國電影的改編添磚加瓦。
傅明根,男,1968年生,江西臨川人。文學博士,中國高等院校電視學會會員、中國高教學會電視教育專業委員會會員,現為廣東商學院人文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在《文藝爭鳴》、《小說評論》、《文藝評論》、《北京電影學院學報》、《求索》等刊物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主持廣東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課題《新時期城鄉關系的演講及問題研究》、廣東商學院人文社會科學項目課題《文化產業研究與中國高等教育發展探詢》和《文學與影像的轉換圖景——新時期中國電影對當代小說改編的思考》。
目錄
序言一
序言二
導言 關于“第五代”電影
一 研究動機、現有研究成就、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二 “第五代”稱謂的界定
三 “第五代”人員範圍的確定
四 “第五代電影”的起止年代及階段性劃分
(一)初鳴期(1980年、1982年)
(二)契機時期(1983年)
(三)確定時期(1984年、1985年)
(四)強化時期(1986年、1987年)
(五)轉化時期(20世紀90年代)
(六)異化時期(2000年以後)
第一章 改編語境論
第一節 世紀與時期︰中國新時期電影改編進程中多元社會語境的轉換
一 “牆外開花牆內香”︰國際語境的尷尬
二 反叛與共謀︰政治語境的兩難
三 突圍與陷落︰經濟語境的困惑
第二節 文學與電影︰中國新時期電影改編進程中的文學語境
第三節 忠實與創造︰中國新時期電影改編進程中電影改編觀念的演進
一 文學的電影改編觀念
二 文學的電影改編方法
第二章 改編模式論
第一節 模式論與新時期第五代電影改編
一 “意念”
二 “符號”
三 “情境”
第二節 “反思型”電影改編模式
一 文化之子——陳凱歌
二 新時期反思型改編電影之緣起
三 厚重性文化反思環境的營造
四 單義性文化反思人物的塑造
五 多義性文化反思主題的開拓
第三節 “民俗型”電影改編模式
一 平民之子——張藝謀
二 新時期民俗型改編電影之緣起
三 既熟悉又陌生的民俗景觀營造
四 民俗景觀中生存的邊緣人形象
五 民俗景觀中滲透出的生命主題
第四節 “戰爭型”電影改編模式
一 戰爭之子——吳子牛
二 多重功能兼容的戰爭環境營造
三 “生死臨界點”上的戰爭人物塑造
四 戰爭中“大同”式人性主題的挖掘
第三章 改編的敘事與意識形態顯現
第一節 “文化大革命”書寫與意識形態顯現
一 “文革之子”——“文化大革命”的記憶夢魘與心理參數的形成
二 第五代導演與“文化大革命”書寫
三 從第五代電影敘事轉型看“文化大革命”影片中的意識形態顯現
四 第五代“文化大革命”電影中的敘事話語與意識形態顯現
第二節 “秦王”書寫與意識形態顯現
一 歷史之子——“天下”意識與心理參數的形成
二 歷史影像敘事與意識形態顯現
三 三部“刺秦”電影與意識形態顯現
第四章 結語︰對“第五代”電影改編文學作品的思考
一 第五代電影與探索
二 第五代電影與改編
三 第五代電影與意識形態
四 回顧與展望︰21世紀語境中的第五代電影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序言二
導言 關于“第五代”電影
一 研究動機、現有研究成就、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二 “第五代”稱謂的界定
三 “第五代”人員範圍的確定
四 “第五代電影”的起止年代及階段性劃分
(一)初鳴期(1980年、1982年)
(二)契機時期(1983年)
(三)確定時期(1984年、1985年)
(四)強化時期(1986年、1987年)
(五)轉化時期(20世紀90年代)
(六)異化時期(2000年以後)
第一章 改編語境論
第一節 世紀與時期︰中國新時期電影改編進程中多元社會語境的轉換
一 “牆外開花牆內香”︰國際語境的尷尬
二 反叛與共謀︰政治語境的兩難
三 突圍與陷落︰經濟語境的困惑
第二節 文學與電影︰中國新時期電影改編進程中的文學語境
第三節 忠實與創造︰中國新時期電影改編進程中電影改編觀念的演進
一 文學的電影改編觀念
二 文學的電影改編方法
第二章 改編模式論
第一節 模式論與新時期第五代電影改編
一 “意念”
二 “符號”
三 “情境”
第二節 “反思型”電影改編模式
一 文化之子——陳凱歌
二 新時期反思型改編電影之緣起
三 厚重性文化反思環境的營造
四 單義性文化反思人物的塑造
五 多義性文化反思主題的開拓
第三節 “民俗型”電影改編模式
一 平民之子——張藝謀
二 新時期民俗型改編電影之緣起
三 既熟悉又陌生的民俗景觀營造
四 民俗景觀中生存的邊緣人形象
五 民俗景觀中滲透出的生命主題
第四節 “戰爭型”電影改編模式
一 戰爭之子——吳子牛
二 多重功能兼容的戰爭環境營造
三 “生死臨界點”上的戰爭人物塑造
四 戰爭中“大同”式人性主題的挖掘
第三章 改編的敘事與意識形態顯現
第一節 “文化大革命”書寫與意識形態顯現
一 “文革之子”——“文化大革命”的記憶夢魘與心理參數的形成
二 第五代導演與“文化大革命”書寫
三 從第五代電影敘事轉型看“文化大革命”影片中的意識形態顯現
四 第五代“文化大革命”電影中的敘事話語與意識形態顯現
第二節 “秦王”書寫與意識形態顯現
一 歷史之子——“天下”意識與心理參數的形成
二 歷史影像敘事與意識形態顯現
三 三部“刺秦”電影與意識形態顯現
第四章 結語︰對“第五代”電影改編文學作品的思考
一 第五代電影與探索
二 第五代電影與改編
三 第五代電影與意識形態
四 回顧與展望︰21世紀語境中的第五代電影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序
新時期文學藝術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發生了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越來越多的文學藝術家開始重視文學的傳播與接受了。當時的狀況是,創作的小說一旦被改編為電影,就像給作品插上了飛翔的翅膀,頓時廣為傳播,受眾面幾乎成幾十倍上百倍地增加。以陳凱歌、張藝謀為代表的第五代導演的崛起,使文學-j電影的聯姻和互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導演們從對小說的改編中嘗到了甜頭,小說家們也希望導演們能選中他們的作品,並嘗試著自己也去觸觸“電”。這演化到後來,就有了劉震雲與馮小剛的密切合作。文學與電影進化到如此密不可分的程度,這是傳媒與科技攜手並進的結果。由此我們看到,電影要說好一個故事是何等的重要,文學為電影的敘事又提供了何等重要的基礎。
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我以為傅明根的這本書的意義就在于,著力探討從文學到電影的改編價值,第五代導演的文學情結與文化背景導致他們對文學的重視,其影片的文學滋味和境界足如何營造的,他們的成功又是如何依仗文學而獲得的。自然,文學與電影是一個永遠也說不完的話題,其間有著極其復雜的關系,歷史上也進行過多次討論,有共識也有分歧。或許,我們從傅明根這本書的閱讀中可以得到諸多的信息以及一些重要的啟發,尤其是圍繞著第五代導演所展開的那些話題都是饒有興味的。就拿張藝謀來說吧,他的成功得益于他對文學的重視,他的下墜也可歸結于他對文學的不重視。從《大紅燈籠高高掛》到《菊豆》,再到《秋菊打官司》,哪一部電影不在于他重視了一個好故事,而從《英雄》到《三槍》的墜落,就在于他放棄了文學的好故事。過去,他是唯美主義加一個好故事大獲成功,當今他是娛樂主義加一個壞故事想搞成大片卻意外受挫。他的“印象”系列是不好說故事的,注重的是場面,奧運開幕式成功之後一時半會兒又讓他找不到電影的“北”了,魂兮歸來,張藝謀何時找回他的“魂”可能就又有新進步了,這“魂”何在?在文學。
如今的21世紀,新技術與傳媒新形式結合得更為緊密了,《哈里‧波特》、《阿凡達》的出現又帶給了我們新的挑戰、新的命題,文化觀念、文學觀念、科技手段等都成為導演們的新考驗。大投資、大片意識、奧斯卡情結叉像三座大山壓在導演們的身上,如果導演們老是著眼于外(技術與投資),而不著眼于內(文學內容),這屬于內容產業的電影文化產業就難以起飛。第五代導演曾經風生水起,憑借大風翱翔而領一時潮流,如今到了靠“招魂”方可再度重振的時候了。這便是我從閱讀傅明根此書之後的一些聯想。是為序。
蔣述卓
2010年5月21日
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我以為傅明根的這本書的意義就在于,著力探討從文學到電影的改編價值,第五代導演的文學情結與文化背景導致他們對文學的重視,其影片的文學滋味和境界足如何營造的,他們的成功又是如何依仗文學而獲得的。自然,文學與電影是一個永遠也說不完的話題,其間有著極其復雜的關系,歷史上也進行過多次討論,有共識也有分歧。或許,我們從傅明根這本書的閱讀中可以得到諸多的信息以及一些重要的啟發,尤其是圍繞著第五代導演所展開的那些話題都是饒有興味的。就拿張藝謀來說吧,他的成功得益于他對文學的重視,他的下墜也可歸結于他對文學的不重視。從《大紅燈籠高高掛》到《菊豆》,再到《秋菊打官司》,哪一部電影不在于他重視了一個好故事,而從《英雄》到《三槍》的墜落,就在于他放棄了文學的好故事。過去,他是唯美主義加一個好故事大獲成功,當今他是娛樂主義加一個壞故事想搞成大片卻意外受挫。他的“印象”系列是不好說故事的,注重的是場面,奧運開幕式成功之後一時半會兒又讓他找不到電影的“北”了,魂兮歸來,張藝謀何時找回他的“魂”可能就又有新進步了,這“魂”何在?在文學。
如今的21世紀,新技術與傳媒新形式結合得更為緊密了,《哈里‧波特》、《阿凡達》的出現又帶給了我們新的挑戰、新的命題,文化觀念、文學觀念、科技手段等都成為導演們的新考驗。大投資、大片意識、奧斯卡情結叉像三座大山壓在導演們的身上,如果導演們老是著眼于外(技術與投資),而不著眼于內(文學內容),這屬于內容產業的電影文化產業就難以起飛。第五代導演曾經風生水起,憑借大風翱翔而領一時潮流,如今到了靠“招魂”方可再度重振的時候了。這便是我從閱讀傅明根此書之後的一些聯想。是為序。
蔣述卓
2010年5月21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