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亞東‧草書卷〈孝經〉》是孝道的理論總結,是古代“五經”的總綱,“六藝”之根本。朱亞東選擇《孝經》作為自己書法“傳世”的窗口,是因為朱亞東先生認為,自己的書法個性和書韻內涵,同《孝經》博大精深的孝道倫理有著內在聯系,是一種書法和孝道在當代書法歷史上的有機延續和組合。
明代學者黃道周說過︰“《孝經》,道德之淵源,治化之綱也。”有趣的是,當代許多學者、對書法有著很深造詣的行家,對朱亞東的書法藝術的總體評價是︰善于融合百家書法精華而又能夠彰顯柔婉中暗藏傲骨、風姿里呈現高雅的個性特征。也許,正是朱亞東所具有的這種獨特氣質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義”結合在一起,顯示了《孝經》深厚道德的內涵,這似乎是朱亞東當代書法藝術的最佳傳世載體。
朱亞東︰1957年生于上海,上海市書法家協會會員。1981年起,先後三次在上海市獲得書法、篆刻一等獎、優秀作品獎。1986年在電視連續劇《孫中山與宋慶齡》、《家春秋》中任美工,承攬了劇中近千幅場景書法的創作。1988年至2007年,曾先後在上海美術館和上海毛澤東舊居舉辦個人書法展。2001年創立上海雲隆文化藝術品有限公司、任總經理。
序
《孝經》是孝道的理論總結,是古代“五經”的總綱,“六藝”之根本。朱亞東選擇《孝經》作為自己書法“傳世”的窗口,是因為朱亞東先生認為,自己的書法個性和書韻內涵,同《孝經》博大精深的孝道倫理有著內在聯系,是一種書法和孝道在當代書法歷史上的有機延續和組合。
明代學者黃道周說過︰“《孝經》,道德之淵源,治化之綱也。”有趣的是,當代許多學者、對書法有著很深造詣的行家,對朱亞東的書法藝術的總體評價是︰善于融合百家書法精華而又能夠彰顯柔婉中暗藏傲骨、風姿里呈現高雅的個性特征。也許,正是朱亞東所具有的這種獨特氣質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義”結合在一起,顯示了《孝經》深厚道德的內涵,這似乎是朱亞東當代書法藝術的最佳傳世載體。
上海書法藝術家朱亞東六歲學書,先後得到過高人朱卓鵬、藝術泰斗謝稚柳老先生以及許多當代書畫大師的悉心指點,楷、行、草、隸、篆無所不精,風、雅、騷、剛、柔無所不曉,臨摹王羲之、顏魯公、張旭、懷素等歷代書法名家,猶甘露直達經絡。當代名家指點、教誨,恰似陽光透射心靈!朱亞東天性聰穎、悟性極高,通過勤學苦練、各電視台、宣傳媒體的大量“露臉”,“練筆”至今五十有余而知天命,獨闢蹊徑而自成一家,書法藝術更是到了“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朱亞東的草書《孝經》,代表了朱亞東書法藝術的最高成就之一,那是因為,朱亞東通過草書《孝經》的書寫過程,融人在書法中有四大感悟,而這四大感悟,恰似“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感悟之一︰剛柔相濟、猶如天然混成
朱亞東認為,草書包括章草、小草和狂草,嚴格意義上講小草是張芝在“章草”基礎上省減點畫逐步演繹而成。晉代王羲之的《十七帖》等,雖筆畫連屬,但字與字之間很少連綿,後人把這稱其為“小草”,這是相對于“大草”而言。而王獻之的點畫連綿所形成“天地縱橫”的草書風格,被稱之為“大草”而被後人所推崇。到了唐代的張旭、懷素才真正將大草推向了極致。因旭素以顛狂名世,故亦稱之為狂草。朱亞東的草書,在繼承書法的歷史文化遺產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剛柔相濟、天然混成”的獨特風格。
感悟之二︰行雲流水、宜當見好就收
朱亞東在書寫《孝經》過程中,悟出了一個道理︰生命全靠自己定義,命運理當自負盈虧。其中,得失過程,恰恰如書寫過程,筆畫過頭或者畫蛇添足,都會出現極為難看的筆畫結果。書法的道理,有時候和做人的道理,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由此,朱亞東在這幅《孝經》上,心靜似水卻又傾注了極大的心血;順勢而為卻又一絲不苟;大道至簡卻又不畏崎嶇。從而使得這幅草書《孝經》達到了“行雲流水、見好就收”的至高境界。
感悟之三︰放眼天下、悟徹放下舍得
朱亞東在反復練習抄寫《孝經》的過程中,從中深徹地感悟出《孝經》所折射出的人生智慧就是兩個字︰舍得;而書法藝術和人生感悟最高境界則是三個字︰放得下。舍得是一種精神,一種高度,一種感悟!書法藝術的極致境界恰恰是“無我”,而做到“無我”,就必須“放得下”塵世間的一切“欲望”和“誘惑”!朱亞東草書《孝經》,就是這樣放眼天下而從小處著手,即懂得細節決定成敗,又懂得謀定而後動。從而使整幅作品顯示出極為深厚的書法藝術功力和文化內涵。
感悟之四︰以墨為史、傳承民族精神
“美”的東西總能超越時代,書法藝術以其獨具的形式,不僅保留了文字記述,還紀錄了人的情感,讓鑒賞者感受到文字背後所蘊藏的人文情懷,這是一種超越時空的交流,是理性與感性的雙重傳承,是其他語言或藝術形式所難以達到的。帶著這份感悟,再來看朱亞東筆下的這篇草書《孝經》忽然“活”了起來,筆墨間的每一畫都是生命在律動,循著她便可感受到從遠古傳遞至今的文化脈搏,更能听見那傳承幾千年因血脈而相連的民族心跳!
藝術可以感人,更可以育人。草書《孝經》,無疑表達了朱亞東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虔誠與熱愛,令人感動,但除此之外,應以此為契機,讓更多的人來關注中華傳統文化,將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傳承下去,發揚光大,為民族統一、和諧社會的大義而服務。我想這也是本書作者朱亞東所希冀的。
韓煜
明代學者黃道周說過︰“《孝經》,道德之淵源,治化之綱也。”有趣的是,當代許多學者、對書法有著很深造詣的行家,對朱亞東的書法藝術的總體評價是︰善于融合百家書法精華而又能夠彰顯柔婉中暗藏傲骨、風姿里呈現高雅的個性特征。也許,正是朱亞東所具有的這種獨特氣質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義”結合在一起,顯示了《孝經》深厚道德的內涵,這似乎是朱亞東當代書法藝術的最佳傳世載體。
上海書法藝術家朱亞東六歲學書,先後得到過高人朱卓鵬、藝術泰斗謝稚柳老先生以及許多當代書畫大師的悉心指點,楷、行、草、隸、篆無所不精,風、雅、騷、剛、柔無所不曉,臨摹王羲之、顏魯公、張旭、懷素等歷代書法名家,猶甘露直達經絡。當代名家指點、教誨,恰似陽光透射心靈!朱亞東天性聰穎、悟性極高,通過勤學苦練、各電視台、宣傳媒體的大量“露臉”,“練筆”至今五十有余而知天命,獨闢蹊徑而自成一家,書法藝術更是到了“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朱亞東的草書《孝經》,代表了朱亞東書法藝術的最高成就之一,那是因為,朱亞東通過草書《孝經》的書寫過程,融人在書法中有四大感悟,而這四大感悟,恰似“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感悟之一︰剛柔相濟、猶如天然混成
朱亞東認為,草書包括章草、小草和狂草,嚴格意義上講小草是張芝在“章草”基礎上省減點畫逐步演繹而成。晉代王羲之的《十七帖》等,雖筆畫連屬,但字與字之間很少連綿,後人把這稱其為“小草”,這是相對于“大草”而言。而王獻之的點畫連綿所形成“天地縱橫”的草書風格,被稱之為“大草”而被後人所推崇。到了唐代的張旭、懷素才真正將大草推向了極致。因旭素以顛狂名世,故亦稱之為狂草。朱亞東的草書,在繼承書法的歷史文化遺產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剛柔相濟、天然混成”的獨特風格。
感悟之二︰行雲流水、宜當見好就收
朱亞東在書寫《孝經》過程中,悟出了一個道理︰生命全靠自己定義,命運理當自負盈虧。其中,得失過程,恰恰如書寫過程,筆畫過頭或者畫蛇添足,都會出現極為難看的筆畫結果。書法的道理,有時候和做人的道理,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由此,朱亞東在這幅《孝經》上,心靜似水卻又傾注了極大的心血;順勢而為卻又一絲不苟;大道至簡卻又不畏崎嶇。從而使得這幅草書《孝經》達到了“行雲流水、見好就收”的至高境界。
感悟之三︰放眼天下、悟徹放下舍得
朱亞東在反復練習抄寫《孝經》的過程中,從中深徹地感悟出《孝經》所折射出的人生智慧就是兩個字︰舍得;而書法藝術和人生感悟最高境界則是三個字︰放得下。舍得是一種精神,一種高度,一種感悟!書法藝術的極致境界恰恰是“無我”,而做到“無我”,就必須“放得下”塵世間的一切“欲望”和“誘惑”!朱亞東草書《孝經》,就是這樣放眼天下而從小處著手,即懂得細節決定成敗,又懂得謀定而後動。從而使整幅作品顯示出極為深厚的書法藝術功力和文化內涵。
感悟之四︰以墨為史、傳承民族精神
“美”的東西總能超越時代,書法藝術以其獨具的形式,不僅保留了文字記述,還紀錄了人的情感,讓鑒賞者感受到文字背後所蘊藏的人文情懷,這是一種超越時空的交流,是理性與感性的雙重傳承,是其他語言或藝術形式所難以達到的。帶著這份感悟,再來看朱亞東筆下的這篇草書《孝經》忽然“活”了起來,筆墨間的每一畫都是生命在律動,循著她便可感受到從遠古傳遞至今的文化脈搏,更能听見那傳承幾千年因血脈而相連的民族心跳!
藝術可以感人,更可以育人。草書《孝經》,無疑表達了朱亞東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虔誠與熱愛,令人感動,但除此之外,應以此為契機,讓更多的人來關注中華傳統文化,將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傳承下去,發揚光大,為民族統一、和諧社會的大義而服務。我想這也是本書作者朱亞東所希冀的。
韓煜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