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與紅旗渠

楊貴與紅旗渠
定價:414
NT $ 360
 

內容簡介

★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特別紀念版

紅旗渠工程耗時10年,經歷了共和國歷史上最特殊的兩個時期——三年困難時期和“文革”動亂時期。總長1500多公里的紅旗渠,解決了57萬人和37萬頭家畜吃水用水,僅在通水後20年里,糧食畝產就提高了5倍。

紅旗渠精神的真諦是︰為了人民,領先人民;敢想敢干,實事求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紅旗渠精神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焦裕祿精神一脈相承,是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財富。

《楊貴與紅旗渠》一書既是一部動人心弦的文學作品,又是一部發人深省的歷史著作。它生動記敘了黨員干部執政為民,帶領山區人民治山治水的光輝業績。

紅旗渠工程耗時10年,經歷了共和國歷史上最特殊的兩個時期——三年困難時期和“文革”動亂時期。總長1500多公里的紅旗渠,解決了57萬人和37萬頭家畜吃水用水,僅在通水後20年里,糧食畝產就提高了5倍。


楊建生,1953年11月生,哲學學士,高級編輯,安陽日報社副總編輯,安陽市新聞工作者協會暨新聞學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紅旗渠精神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紅旗渠精神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紅旗渠精神研究專家。著有《理‧氣‧情——新聞與哲學情結》、《紅旗渠畔求索——一個老記者新世紀十年日記選》等。

楊增和,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原周恩來研究組組長(局長)、編審。曾參加起草《政府工作報告》、《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黨和國家領導人講話;主編《周恩來書信選集》、《周恩來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懷念周恩來》;發表論文百余篇。現為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名譽理事,周恩來思想與生平研究會顧問,國際健康健美長壽學研究會顧問,和諧中國2010年度十大功勛人物。

李永生,1948年生,高級講師,原中共林州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兼黨校常務副校長。從事地方黨史研究20多年,編著有《中共林縣地方史話》、《隆慮英華》等書。
 

目錄

第一章 太行山的兒子
楊貴出身貧寒,3歲喪父,孤獨寡母承受著受著三座大山的深重壓迫,愛與恨的種子自幼萌芽。他14歲就組織群眾抗糧抗捐,15歲入黨擔任支部書記,面對敵人的反攻倒算和惡毒陷害,正氣凜然。太行山賦予了他太行山的胸懷和性格……
孤獨寡母
仇恨入心
組織抗糧抗捐
15歲入黨
面對陷害
第二章 戰火青春
楊貴17歲當區長,機智勇敢地帶領武工隊拔掉日寇據點,突破敵人重圍,大王屯挖槍,三里屯負傷,宋窯血戰,良相伏擊,身經百戰,在血與火的考驗中與人民群眾結下了生死情義,青春年華在槍林彈雨中閃光……
告別家鄉
拔掉日寇據點
17歲當區長
葛箭突圍
大王屯挖槍
三里屯負傷
宋窯血戰
良相伏擊
贏得淇縣解放
第三章 在過渡時期
在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初的過渡時期,楊貴也經歷了短暫的過渡。擔任湯陰縣委宣傳部長,他在岳飛廟前慷慨演講,宣傳抗美援朝和鎮壓反革命;擔任地委辦公室副主任,他深入郭王度蹲點,培養了全省先進典型;兩度到林縣當抗旱工作組長,開始了他一生與林縣的不解之緣……
岳飛廟前演講
郭王度蹲點
林縣抗旱工作組長
第四章 26歲的縣委書記
26歲的楊貴,懷揣著改變山區面貌、造福林縣人民的願望擔任縣委書記。他親手“摸大自然的脾氣”,制訂的山區工作報告引起了中央重視;組織干部群眾討論山區前途,抓住主要矛盾從小到大搞水利,成為全國山區建設典型,引起周恩來總理、鄧子恢副總理對林縣的深切關懷……
一份報告引起中央重視
摸大自然的脾氣
山區前途大討論
水利建設從小到大
全國山區建設典型
周總理派來醫療隊
第五章 重新安排林縣河山
第六章 紅旗渠工程動議
第七章 千軍萬馬戰太行
第八章 困難面前不彎腰
第九章 五年建成總干渠
第十章 馬列主義縣委
第十一章 在“文革”風雨中
第十二章 全部建成紅旗渠
第十三章 林縣紅旗不能砍
第十四章 不負周總理重托
第十五章 在粉碎“四人幫”的斗爭中
第十六章 心底無私天地寬
第十七章 楊貴與紅旗渠再度輝煌
跋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一部好教材——讀《楊貴與紅旗渠》有感 楊金海
附錄 紅旗與渠 蔣子龍
後記
 

由中央編譯出版社于2004年9月出版的《楊貴與紅旗渠》,是一部動人心弦的文學著作,同時也是一部發人深省的歷史著作。這本書生動地記載了穿越巍巍太行山的人工天河——紅旗渠的修建歷史,真實地再現了以楊貴為首的河南省林縣縣委一班人為改變林縣世代缺水的困境,帶領全縣55萬人民奮戰十年,打通太行山,由山西省平順縣將漳河水引到林縣的一段奮斗歷程和氣壯山河的精神。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之際,這一部反映新中國建立初期的一群基層干部、共產黨員帶領翻身農民艱苦創業的英雄史詩修訂再版,是一件十分可喜的事情。出版社和楊貴同志約我為本書再版作序,我深感惶恐,覺得在那些修建紅旗渠、打造人工天河的英雄群體面前,自己實在是卑微渺小,沒有發言的資格。本書的初版序言是新聞界的前輩穆青同志所作。穆青同志多年不遺余力地頌揚修築紅旗渠的業績,宣揚紅旗渠精神,不避風險為楊貴同志正名,從他寫的序言中,我們能夠更深刻地體會紅旗渠精神。本書再版,也可以寄托對穆青同志的思念。

修建紅旗渠是上個世紀60年代的事,從1960年2月ii日動工,到1969年6月全部竣工,歷時十年。林縣縣委決定修渠,從山西省引水人林縣,是三年困難的時期,後邊的幾年處在文革動亂年代,可以說紅旗渠誕生于新中國在曲折中前進的艱難時期。在那樣的年代,一個年僅32歲(1960年)的縣委第一書記和他帶領的一班人,不管遇到多麼嚴重的困難,不顧頭頂多大的壓力和風險,始終鍥而不舍,硬是在太行山的叢山峻嶺中開鑿出一條71.6公里的主干渠,建成總長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

當人們回顧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那一段歲月時,往往著力于那時的曲折和失誤,其實,那個時期黨和人民在艱難的環境下仍然頑強地構建社會主義的新天地。在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兩彈一星”研制等諸多方面,進行艱苦卓絕地拼搏,在面對東西兩個霸權主義的封堵和壓力下頂天立地自立于世界。“紅旗渠”就是那個時代一顆耀眼的明星。1971年1月大型電影紀錄片《紅旗渠》在全國上映,《紅旗渠》的主題歌“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河山重安排”唱遍全國。周恩來總理稱贊紅旗渠是新中國建設的一個奇跡,這是由衷地贊嘆。

在新的歷史時期,黨中央把紅旗渠精神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同列入我們黨和國家寶貴的精神傳統。江澤民總書記說“紅旗渠是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典範”,“紅旗渠精神不僅是林州的、河南的精神財富,也是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財富”。胡錦濤總書記說“紅旗渠精神不能丟,一定要發揚光大,紅旗渠精神在改革開放的年代,仍需大力弘揚”,他還提出“要把紅旗渠精神代代傳下去”。

現在,國家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人們對于紅旗渠那一類革命傳統的記憶逐漸淡漠。隨著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艱苦奮斗的精神也有漸行漸遠的趨勢,年青的一代人,對于創業的艱辛更是知之不多,這是黨和國家應當關心之事。《楊貴與紅旗渠》一書,為我們展現了當年林縣人民修建紅旗渠的場景,再現了以楊貴為代表的一批共產黨員為人民無私無畏艱苦奮斗的精神,以任羊成等為代表的新中國農民改天換地的英雄氣概,每一個讀過這本書的人都會從中受到教益。

2000年10月,我由西藏調至河南省委工作,對紅旗渠的往事有了較多的了解。我與楊貴同志相識較晚,但對他帶領林縣人民修建紅旗渠的事跡無比欽佩,認為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那些為修建紅旗渠捐軀的無名英雄和為紅旗渠無私奉獻的人們應當永垂青史!

陳奎元 2011年2月1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