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星期五︰愛樂與探索

相約星期五︰愛樂與探索
定價:150
NT $ 131
  • 作者:齊東海
  • 出版社: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05-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61161905
  • ISBN13:9787561161906
  • 裝訂:精裝 / 160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齊東海教授年逾八旬,仍然孜孜以求,在關心下一代工作中耕耘不輟,這部《相約星期五——愛樂與探索》就是齊東海教授多年來音樂教育心得與感悟的結晶。本書以齊東海教授多年來的音樂教育實踐為基礎,結合他本人愛樂求索的經歷與沉思,教育廣大學生提高藝術素質和審美情趣,引導廣大學生將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統一起來,以更全面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自覺提升並養成為人、為學、創新、創造的卓越素質。該書既可以作為高校文化素質教育和審美教育教材,也可作為拓展青年朋友藝術視野和培養藝術素養的讀物。


齊東海教授,大連理工大學退休教師。1928年9月3日生于河北唐山市,1951年8月畢業于北洋大學土木工程系鐵路與道路專業。中共黨員、九三學社社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曾任大連理工大學水利系副主任、施工教研室主任。海岸河口泥沙研究組副組長,交通部港口及航道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材編審委員會副王任委員,水電部水和水電工程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國家教委高教自考土建類專業委員會委員,東北水力發電工程學會施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水利學會施工專業委員會系統工程專門委員會委員,大連理工大學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委員。現任《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編委會學術顧問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幾十年從事土木水利工程的教學和科研工作,20世紀70年代後期,從事海岸河口泥沙運動的研究工作,80年代以來從事系統工程在水電工程施工中應用的研究工作。曾獲國家教委1992年科技進步獎。1996年以來從事大連理工大學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工作,講授《交響樂欣賞》選修譚和營造高品位的校園文化氟圍工作,並從事高等工程教育的研究工作。2007年分別獲遼寧省教育系統和全國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的先進工作者稱號。2009年獲大連理工大學“三育人標兵”稚號,同年獲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授予的中國管理科學教育成就獎。2010年獲中國高等教育掌會美育專業委員會優秀美育工作者稱號。

出版的作品︰專著《工程項目進度管理》,編著《建設監理學》,《走近交響音樂》,主編《港口工程系統分析方法》,與沈致隆共同主編《音樂文化與音樂人生》,翻譯霍華德‧加德納名著《藝術‧心理‧創造力》等10種著作。
 

目錄

在星期五晚上
與學生們的對話
學理工的也要學音樂嗎?
音樂與科學有關系嗎?
音樂與數學有關系嗎?
自古數律相伴生
一弦撥起千層浪——偏微分方程在琴弦的振動下產生
音樂美與數學美
浪漫的數學、浪漫的音樂
音樂能使人變得聰明嗎?
音樂與創新思維
音樂與大腦
音樂與認知
音樂與智力
為什麼要欣賞交響樂?
交響樂難懂嗎?
我是怎樣講授“交響樂欣賞”課的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教學態度
我最喜愛的四位作曲家
我所理解的貝多芬及其交響曲
《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英雄)
《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
《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
《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
柴可夫斯基的傳奇人生
無名的小文職官員
柴可夫斯基音樂創作的兩個時期
兩首著名協奏曲的故事
不幸的愛情故事
死亡之謎
《b小調第六交響曲》(悲愴)
偉大的愛國者、鋼琴家肖邦
一位偉大的愛國者
一位詩人般的鋼琴家
肖邦和喬治‧桑
“永恆的陽光”——莫扎特音樂
陽光下的金色童年和少年時代
為自由創作
音樂創作和走向頂峰
歌劇《費加羅的婚禮》
智慧之作
譯文︰《饑餓》
我的音樂人生
啟蒙
吹口琴
彈風琴
听笙
與音樂老師的一次對話
邂逅《小桃紅》
彈鋼琴
學小提琴和鋸琴
成長
《月光奏鳴曲》
《第六交響曲》
《西伯利亞交響曲》
唱歌也是我的愛好
練習作曲
沉思
為什麼沒有走上音樂的道路?
老年時的音樂生活
科學‧藝術‧理性
“我能成為一個創新型的人才嗎?”
促進創造力發展的因素
智力
知識
思維
人格
動機
環境
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
科學與人文
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
探討美育
美育與創新型人才培養
淺談美
淺談美育
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美育實踐
編後話
參考文獻
 

這是我于2000年寫的一篇題為《不斷地學習、探索和追求》的文章,作為本書的序,表達已步入老年的我對人生的感悟。

人生不是夢,也不是過往的雲煙,是實實在在的經歷,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路。在人生旅途中有痛苦的磨煉和遺憾,有成功的喜悅和滿足;磨煉總會使人更加成熟,成功也是在磨煉中鑄造的。我不是成功者,也未對國家和社會作出值得稱贊的貢獻;但是,我作為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懷有強烈責任感的人,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可以說人生無愧。

人們常說︰“人老了,應該休息了,不要再干了。”關心我的人都這樣勸我,但我總感到還有許多沒有做完的事,還要繼續做,或者說還有一些值得做的事要做。當我處在工作狀態時,例如在我講課、寫作、學習、思考問題時,我的精神才感到快樂、充實和滿足,超脫于世俗。雖然我還有煩惱和苦痛,但是有一股工作力量在支撐著我,使我得到解脫和調整。

“生命在于運動”,我理解這個“運動”不僅是運動場上的運動,跑跑跳跳,而是使自己的身體和思維保持在運動狀態,工作、思考都可稱做運動,運動才能使體能和智能處于不斷發展之中,不致衰老和退化。然而,老年人畢竟是老了,身體機能在老化,智力機能也在老化,可是,運動則可使老化的運行速度緩慢下來,甚至還可恢復青春,具有青春時的活力。

當今世界已開始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成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知識更新的速度、新知識的產生率將大大超過工業經濟時代,人的智力將呈現跳躍式的提高,人類的整體智慧在這無限擴展又無限縮小的宇宙中不斷地閃爍著亮麗的光輝,將越來越亮,強度會越來越大。知識經濟時代也可以說是智能經濟時代。人老了智力還能發展嗎?在迎接知識經濟時代上,老年人處于什麼地位?是處于這個時代之外,等待智慧之光熄滅呢?還是處于這個時代的洪流之中,隨著時代前進,甚至還可起點推波助瀾的作用呢?我是不甘心落在時代後頭的人,但我也不可能走在時代前面,爭取與時代同步就行了。在時代的大洪流中我不可能是主流,也起不了大作用,但我可以是一個小小的支流,支流匯入主流,起一點小作用也還是可以的。夕陽的天空還可以是燦爛斑斕的,甚至還會出現一道彩虹,劃過太空,也會是耀眼的。

人總是要追求一種價值,也就是生活的意義。退休後的老年人還有什麼價值嗎?有,只要自己的行為有益于社會有益于人民,就有價值,我是要追求這種價值的,以這種價值來衡量我的人生,做到人生無愧。

學習和探索是我老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為要跟上時代和追求人生的價值,我要不斷地學習和探索。我的學習領域擴大了許多,從自然科學進入到社會科學,我探索的空間也擴大了許多,從工程技術進入到美學領域。這樣的遨游,大開眼界,感到人生的意義和美好。知識是學不完的,也不可能學完,人的生命歷程只是知識滄海中的一粟,何況對一個生命將到盡頭的人。即使是如此,多學一些新知識猶如多吸一口氧氣,使人增加幾分活力,這種活力又可能轉化成能量,使生命之火延續下去。

我時常回味冰心在她年輕時看到她的長輩寫的一句話︰“知足知不足,有為有不為。”在物質生活上我知足了,雖然我的經濟收入並不高,在物質生活上我沒有更多更高的追求,然而我卻深感知識上的不足,工作上的不足,這種不足就促使我不停頓地學習和開拓新的工作領域,發揮我的能力,要有所為。例如我近幾年來從事大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工作,這項工作使我的精神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和滿足。一種責任感驅使我去做一點這方面的工作。我自1996年承擔了“交響樂欣賞”的教學任務,我的教學實踐表明,高雅音樂確實起到了育人的作用。正像一位學生說︰“老師把我引上了高雅音樂之路,進而發展成為一名優秀的大學生,新世紀的合格人才,跨出了有意義的一步。”學生評價我所講的這門課是高品位的,不僅是所選的樂曲感染了他們,我認真的教學態度,敬業精神,在課堂上表現出的對音樂的執著和投入,以及音樂賦予我的活力也感染了他們。他們說︰“看到老師每每沉浸在美麗的音樂中,雖然年紀大了卻仍然生活得那麼充實,我越覺得我有一種希望,因為每次看到老師我都覺得有音樂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我在大連理工大學開拓了一個新的天地,這一工作使我感到無比欣慰,我感到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無形的精神上的滿足勝過有形的物質上的滿足。

在這個基礎上我又探索了藝術與科學的關系,今年夏天我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在圖書館里,完成了一篇“音樂與數學”的論文,近兩萬字,作為即將在我國出版的《音樂與科學》專著的一部分。這一探索又使我的認識提高了一個層次。藝術為科學的發展提供了想象力和創造力,藝術的思維對科學的發展具有開拓和啟發的魔力,而科學又為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條件和物質基礎。世界上很多著名的科學家都鐘情于音樂。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常常談到古典音樂和自然科學之間的內在聯系,在他看來,藝術和科學的目標以及它們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共同的或是相通的。偉大的德國作曲家貝多芬說︰“只有藝術和科學結合在一起,才能把人提升到神明的境界。”

我的這種探索和追求還將繼續下去,直到最後一刻。

齊東海
2011年4月于
大連理工大學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