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草求真》是一部中藥學專著,成書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系黃宮繡編著。

該書載藥520種,其中藥物440種,食物80種,附圖244幅,對藥物的形態、性味、功能、主治以及禁忌,記載甚詳,另于卷九中。『主治』上下二篇又分列髒腑病證方藥、六淫 方藥,卷十為藥物總義部分。

《本草求真》一改前人統言藥物或補或瀉或溫或清之習慣,而立足功效,分析說明 用藥理由。

該書『開列藥品』總以氣味相類共為一處,如補火等藥,則以補火為類;滋水等藥,則以滋水為類。將全書520種藥分為補、澀、散、瀉、血、雜、食物7類。除食物類外,其余6類又分若干子目,下列所錄藥物並作編號。分類系統明細,藥物編排合理,為臨床用藥帶來了極大方便。

本書不僅在藥物編排體例上展示了功效系統,並在分論藥物的主治中進一步細化了功效層次,從而粗線條地勾勒出了功效理論的立體結構。

本書的編排既突出了藥物的個性特性,又無但言性能而空泛不切之感,發前賢未竟之義,增強了掌握和遣使藥物的準確性。
 

目錄

敘 王光燮
敘 奉承恩
凡例
目錄
卷一
補劑
溫中
人參
黃(�氏)
當歸
白術
龍眼
大棗
荔枝
飴糖
雞肉
牛肉
鯽魚
蜂蜜
平補
萎蕤
黃精
甘草
桑寄生
柏子仁
冬青子
合歡皮
陳倉米
山藥
扁豆
鴨肉
鴿肉
阿膠
羊肉
燕窩

補火
附子
仙茅
胡巴
淫羊藿
蛇床子
遠志
肉桂
沉香
硫磺
陽起石
石鐘乳
鹿茸

蛤蚧
雄蠶蛾
滋水
干地黃
冬葵子
川牛膝
枸杞
楮實
榆白皮
胡麻
火麻仁
黑鉛
豬肉
龜板
龜膠
桑螵蛸
人乳
溫腎
熟地黃
何首烏
肉蓯蓉
鎖陽
菟絲子
巴戟天
續斷
杜仲
覆盆子
狗脊
胡桃肉
錄砂
鹿膠
海狗腎
獺腎
犬肉
紫河車
卷二
收澀
溫澀
寒澀
收斂
鎮虛
卷三
散劑
散寒
驅風
散濕
散熱
吐散
卷四
溫散
平散
卷五
瀉劑
滲濕
瀉濕
瀉水
降痰
卷六
瀉熱
瀉火
卷七
下氣
平瀉
血劑
溫血
涼血
下血
卷八
雜劑
殺蠱
發毒
解毒
毒物
卷九
增補
食物
主治卷上
髒腑病癥方藥
主治卷下
六淫 方藥
卷十
總義
 

《神農本草經》或日《本經》,被列為中醫四大經典之一,與《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齊名,為學醫者不可不讀之中藥書籍,其重要性可見一斑。但是因為其文艱意澀,讀者多很難通讀記誦全文,即使閱讀完全書也談不上理解,更不要說融會貫通、學以致用了。這造成現在很多學習中醫者不讀《本經》,而是用一些後世醫家的相關本草書籍,或是《傷寒論》及《溫病條辨》之類理法方藥具備的書籍代替,更有甚者認為一本現代的《中藥學》即可應付臨床。

正如張志聰所言︰“《本經》詞古義深,難于窺測,後人纂集藥性,不明本經,但言某藥治某病,某病須某藥,不探其原,只言其治。”這種從個人主觀認識上著手的各抒己見,也造成了歷代絕大部分與
但是,追根溯源,《神農本草經》應該是一本著眼于臨床實踐,教人用藥治病的醫藥書籍,而不是現在大多數人所誤解的單純講藥的古代中藥書。雖然《本經》寫的都是單味藥及其功效主治,但若是對其序言部分仔細研讀,則不難發現,序言中反復強調了辨證用藥原則——用藥需首辨陰陽。具體而言,則是指藥物的形色氣味,這在後面還會有具體的論述。序言中還對“大病”作了詳盡的舉例。若是有心也不難發現,書中三百六十五種藥物的主治多是圍繞這些大病而言。也就是說,同一疾病名稱,可見于
不揣冒昧,我們認為《本經》實際上講述的就是單方治病,是我們先人祖祖輩輩養生保健、防病治病的經驗總結。正是有了這些單方證,才有了後來與《本經》一脈相承的《伊尹湯液經》和《傷寒雜病論》。可以說,張仲景《傷寒論》復方證中各藥物用途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神農本草經》中的方證理論,即皇甫謐《甲乙經序》謂“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農之經”,仲景廣湯液而有傷寒。

有學者提出將《傷寒雜病論》與《內經》、《難經》隔開,並再次指出《傷寒雜病論》之六經非《內》、《難》之六經,並提出了中醫的“神農學派”。即《傷寒》方證源于神農時代,《本經》標志了經方的起源。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