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俠五義》是中國平民文學中的一個流派——俠義公案小說的代表性作品。小說描敘的是公元11世紀,中國北宋(960~1127)年間一群俠義之士歸服清官包拯,並協助包拯斷案除害的故事。該小說脫胎于清代(1644~1911)著名藝人石玉昆的說書,後由文人俞樾加以潤飾,修訂而成。書中故事曲折離奇,語言風趣流暢,塑造出了展昭、白玉堂等12位俠客義士,人物形象生動鮮明。該書問世後,轟動一時。
《七俠五義))成書于公元19世紀的清朝後期,也是中國君主專制社會的末期。當時整個社會彌漫著憤懣不平和焦躁不安的情緒,俠義公案小說在此時誕生,他在一定程度上宣泄著百姓對社會的不滿,同時也反映了百姓把希望寄托在輔佐清官的俠士身上的意識。這類小說都是從口頭文學到書面文學,具有濃厚的市井氣息和民間說唱文學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