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學術經驗研讀錄 第2輯

國醫大師學術經驗研讀錄 第2輯
定價:156
NT $ 136
 

內容簡介

中醫學幾千年的發展史表明,中醫學術主要是按照繼承一發揚傳遞的基本模式不斷豐富、發展和完善的。縱觀一部中醫藥學發展史,也是一部名醫學術經驗傳承史,歷代名醫們通過師承授受、繼承和發揚,將中醫藥學的發展不斷推向新的高度。

2009年5月5日,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評選出了首屆30名“國醫大師”。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政府首次隆重表彰遴選出的30位國醫大師,表明了國家對名老中醫成長及學術經驗傳承的重視。但讓我們憂慮的是,這批中醫“國寶”們年齡最大的93歲,最小的也已74歲。如何盡快地把國醫大師寶貴的學術經驗傳承F來是我們的當務之急,否則,這些經驗和專長將會失傳,從而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鑒于此,我們組織編寫了《國醫大師學術經驗研讀錄》系列叢書,計劃分3輯推出。以對國醫大師學術經驗的研讀,特別是對醫案的研讀為切入點,通過對國醫大師們學術經驗和臨證特色的總結和推廣,以指導廣大中醫藥工作者的辨證論治與處方用藥,提高其理論水平與臨床素養,從而提高中醫藥的臨床療效。

本叢書是我們幾位中醫學子在認真拜讀了諸位國醫大師的相關學術著作後,對蘊涵于國醫大師學術經驗文章之中的卓絕經驗及獨特見解進行鉤沉與解讀,對深藏于這些經驗與見解背後的潛德幽光,不遺余力地予以彰顯與揚厲。需要指出的是,首先,國醫大師們臨證涉及領域廣泛,本叢書僅根據編者手頭現有資料或編者的自身學科優勢,重點對國醫大師某一診治領域進行了仔細研讀,如鄧鐵濤治痿證、朱良春治痹證等。力求領會大師們的學術思想、學術觀點、學術經驗,尤其是他們的理論創見與總結的臨證絕技。在研讀過程中,我們大膽地進行了評述,哪怕是不成熟的意見,也要“和盤托出”,我們的態度是,不主張“述而不作”的謙謙之姿,更反對“費馬猜想”式的空論玄談。

其次,本叢書除了向讀者充分展示大師們學術園地里不同的“主景點”(所剖析的某—診治領域)以外,還引導讀者瀏覽其色彩各異的“副景點”(羽翼展讀),以使讀者能夠得到一幅有關大師的更加完整的學術經驗圖景。必須說明,這種“主副”之分難免帶有編者的主觀色彩,不同研究方向的讀者或許能在羽翼展讀中發現自己的“眾里尋她千百度”。

由于資料條件限制,還有13位國醫大師的醫案著作未能弋獲而不能入編,祈請海涵。

本書蒙原上海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李其忠教授在百忙中為之作序,安徽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趙國勝校長等領導對本書的寫作予以了極大的關心和支持,在此一並表示最誠摯的謝意!

  本書為《國醫大師學術經驗研讀錄》的第2輯,作者在認真閱讀了5位首屆國醫大師的學術經驗著作後,遴選出原著中最精華的部分,對其進行了詳細研讀,並結合自身專業背景及臨床經驗予以畫龍點楮的評述,力求更好地傳承和弘揚國醫大師的學術經驗。本書雖是作者個人學習國醫大師學術經驗的心得體會,但對中醫業者,特別是對中醫初學者研讀國醫大師學術思想與經驗不無啟迪和引導作用。
 

目錄

李濟仁淋征診治經驗研讀
一、學術思想
(一)治淋證首重虛實
(二)辨熱證尤重濕熱
(三)治實淋以“通”為要
(四)淋證、癃閉求異同
二、診治經驗
(一)熱淋
(二)氣淋
(三)血淋
(四)石淋
(五)勞淋
(六)膏淋
三、羽翼展讀
(一)痹病研究
(二)痿病研究
(三)恆運五髒抗衰老
四、教科研與海外交流
張琪診治腎髒病經驗研讀
一、學術思想
(一)中西合參,明病因病機
(二)證病同辨,抓共性個性
(三)髒腑辨證,重先天後天
(四)博采眾家,求臨床實效
(五)大方復治,克疑難病證
(六)師古不泥,創對證妙方
(七)方藥配伍,倡對立統
(八)精勤不倦,傳獨到經驗
(九)善于總結,顯精湛醫術
二、診治經驗
(一)急性腎小球腎炎
(二)慢性腎炎
(三)腎病綜合征
(四)腎病
(五)慢性腎衰竭
(六)過敏性紫癜性腎炎
(七)慢性腎盂腎炎
三、羽翼展讀
(一)冠心病
(二)中風
(三)類風濕關節炎
四、教科研與海外交流
張掌文疑難病征診治經驗研讀
一、學術思想
(一)疑難病證源流探略
(二)疑難病證概念辨異
(三)內科疑難病證的中醫學界定
(四)疑難病證中醫辨治的思路與方法
(五)疑難病證中醫治法梗概
二、診治經驗
(一)中風(腦血管病)
(二)高顱壓綜合征
(三)心髒病
(四)肺系病
(五)胃病
(六)眩暈
(七)癲癇
三、羽翼展讀
(一)遵經崇古而不泥,開創腦病新學說
(二)深研思邈熱毒論,總結清解十二法
(三)誰言百草不足奇,合理妙用勝仙丹
(四)長沙垂範澤萬世,大師創新亦經方
(五)奇難怪證必辨痰,敢放清聲嘯杏林
四、教科研與海外交流
張鏡人治療紅斑狼瘡學術經驗
一、學術思想
二、診治經驗
(一)分型辨治
(二)佳案賞析
三、羽翼展讀
(一)傷寒熱病之治法 當以表透為前提
(二)慢性胃炎源肝膽 升降並調燥潤適
(三)治療慢性泄瀉證 痛當責肝瀉責脾
(四)治療腎功能不全 當辨邪正與濕熱
四、科科研與中醫管理
周仲瑛診治肝炎經驗
一、學術思想
(一)理論創新
(二)臨證拓展
二、診治經驗
三、羽翼展讀
(一)辨證論治出新意
(二)臨證治病出高招
四、教科研與海外交流
(一)開拓了內科學研究的新領域,精心培育中醫事業的接班人
(二)中醫西醫並舉,理論結合實際,攻克疑難大證
(三)弘揚中醫,馳名中華
 

2009年,從全國從事臨床工作的中醫藥人員中遴選出“首屆國醫大師”30名。大師們醫術精而醫德誠,獲得社會廣泛贊譽,為發展中醫藥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理論造詣深厚,臨床經驗豐富,學術成就卓越,堪為同道之典範,後學之榜樣。

馬繼松、江厚萬、儲成志、王曉戎等諸君有志于將“國醫大師”之學術經驗仔細研讀,並予評述,分冊付梓。所編著的《國醫大師學術經驗研讀錄》以研讀國醫大師學術經驗為主體思想,醫案評述貫穿其中,此種編著主旨,令人耳目一新。醫案之重要,古今共識。清代醫家周學海曾言︰“宋以後之醫書,唯醫案最好看,不似注釋古書之多穿鑿也。每部醫案中,必有一生最得力處,潛心研究,最能汲取眾家之所長。”近代章太炎先生指出︰“中醫之成績,醫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經驗心得,醫案最有線索可循,循此鑽研,事半功倍。”

本書所輯醫案後皆附有“評述”,借此闡發研讀心得。論其內容,或議醫理,或評方義,或論藥用。言其作用,或為解惑,或可索隱,或以發微。所錄之處,均不拘一格,有感而發,對讀者領悟大師的辨證思路、施法機巧、遣方特色等頗能起到指點迷津的作用。本人粗閱其初稿,大有愛不釋手之感。

本書主編馬繼松先生早有專著《聞過喜醫輯》為業界盡知。厚萬兄系我大學同窗,大學在讀期間,其聰慧之過人,思維之敏捷,閱覽之廣博,為同學所公認、所欽佩。從業之後,雖數度易地執教從醫,然潛心中醫志向未改,不時有高論發表,佳作面世,更令本人所為之嘆服、為之驕傲。茲遵囑樂為其所主編的《國醫大師學術經驗研讀錄》作序。

李其忠
2010年7月9日
(李其忠,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上海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所長。現任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常務副主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