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10載寫作,中西糅合,體系更完整,更詳盡,128條真實病案舉例,辨證與辨病相結合,查閱更方便,更實用
划人體為三元,析其根本,重證而不重病,重調而不重治,各從三元,異病同治;臟在內,象於外,一調而他症俱失,一調則不治而治,此三元之魂也。
陰陽、表里、寒熱、虛實,最應該了解的中醫理論常識;活血、清熱、理氣、扶正,最應該知道的中醫調理方法。
各科雜症,三元辨治,整體調理,汲取中醫體系之精粹,小病不求人。
目錄
自序
說明
第一章 三元導論
第一節 臟腑及其相互關系
一、臟腑及其生理關系
二、臟腑及其病理關系
第二節 三焦與衛氣營血
一、三焦辨證
二、衛氣營血辨證
第三節 三元初略
一、三元定位
二、三元與三焦臟腑的關系
第二章 三元基論
第一節 三元生理
一、氣路
二、血路
三、水路
四、食.路
五、膽汁路
六、髓路
第二節 寒論
一、經典寒論
二、因寒致痙、因痙致瘀、因瘀致腫、因腫致炎、因炎致痛、因痛致病
第三節 氣血津液營衛流程及其說明
一、「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二、營出於中焦,衛出於下焦
三、衛氣與神經系統密切相關。內臟神經通過心來實現功能,軀體神經通過肺來實現功能
四、氣血營衛
五、津液
六、先天與后天
七、命門
八、心腎相交
九、衛和津名不同,為什麼卻都有「溫分肉,充皮膚」的作用
十、為什麼肺與足太陽同主衛表?
第三章 三元方論
第一節 三元基本方
一、芍藥甘草合用解痙
二、芍藥量≥甘草量解痙
三、白芍的運用
四、甘草的運用
第二節 三元正方
一、上元散(丹)
二、中元散(丹)
三、下元散(丹)
第三節 三元輔方
輔方一:承氣方
輔方二:開鬼門,潔凈府,去菀陳莖方
輔方三:黛維散
輔方四:非淋散
輔方五:凈皮霜
輔方六:生肌散
第四章 三元辨治
第一節 三元正方的基本特性
第二節 三元所主
一、心從肺治,腸從肝治,腦從腎治
二、頭痛為寒治上,失眠為痰治中,頭暈為水治下
三、皮病治上,腫病治下
四、腸病治胃,胃病治膽,逆者治腎
五、咽炎治胃,鼻炎治肺
六、上消主通,下消主升
七、大便治胃,小便治腎
八、頭病治上,腦病治下
九、更年期治心,「甲亢」治肝,糖尿病治上
十、婦科治中多因氣,男科治下多因虧
十一、漏下治脾,奔衄治肝
十二、震顫治上,拘攣麻木治下
十三、積病治中
十四、乳病治下亦治中
十五、結核治上
十六、頸椎治上,腰椎治下,四肢關節治風濕
十七、風治表,寒治上,濕治中,水治下
十八、經行過度治中,經行不足治下
十九、萎治中,縮治上,肥大治下
二十、腦血管痙攣合並心肌缺血(心急)治上,頭蒙下肢困乏為濕(頭蒙)治中
二十一、三元判定勿慮血壓。陰虛血黏則壓高,從陰治下;陽虛血稀則壓低,從陽治上
二十二、急則治其標,以主症定三元。緩則治其本,上中治上,下中治下,上中下治上。養生調理從上
二十三、中元主臟,上下分陰陽;上病治下,下病治上
二十四、辨痛
二十五、心動悸、脈結代辨
二十六、辨奇恆之府
二十七、辨五官
二十八、辨小便
二十九、辨舌脈
三十、穴治
三十一、戒煙戒酒與新病新症
第五章 三元雜論
附錄一 三元療法的診治程序
附錄二 補腎歌
附錄三 三元療法實用表
附錄四 臨床常見疾病對症處置參考表
附錄五 各方配用參考表
病案引錄
說明
第一章 三元導論
第一節 臟腑及其相互關系
一、臟腑及其生理關系
二、臟腑及其病理關系
第二節 三焦與衛氣營血
一、三焦辨證
二、衛氣營血辨證
第三節 三元初略
一、三元定位
二、三元與三焦臟腑的關系
第二章 三元基論
第一節 三元生理
一、氣路
二、血路
三、水路
四、食.路
五、膽汁路
六、髓路
第二節 寒論
一、經典寒論
二、因寒致痙、因痙致瘀、因瘀致腫、因腫致炎、因炎致痛、因痛致病
第三節 氣血津液營衛流程及其說明
一、「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二、營出於中焦,衛出於下焦
三、衛氣與神經系統密切相關。內臟神經通過心來實現功能,軀體神經通過肺來實現功能
四、氣血營衛
五、津液
六、先天與后天
七、命門
八、心腎相交
九、衛和津名不同,為什麼卻都有「溫分肉,充皮膚」的作用
十、為什麼肺與足太陽同主衛表?
第三章 三元方論
第一節 三元基本方
一、芍藥甘草合用解痙
二、芍藥量≥甘草量解痙
三、白芍的運用
四、甘草的運用
第二節 三元正方
一、上元散(丹)
二、中元散(丹)
三、下元散(丹)
第三節 三元輔方
輔方一:承氣方
輔方二:開鬼門,潔凈府,去菀陳莖方
輔方三:黛維散
輔方四:非淋散
輔方五:凈皮霜
輔方六:生肌散
第四章 三元辨治
第一節 三元正方的基本特性
第二節 三元所主
一、心從肺治,腸從肝治,腦從腎治
二、頭痛為寒治上,失眠為痰治中,頭暈為水治下
三、皮病治上,腫病治下
四、腸病治胃,胃病治膽,逆者治腎
五、咽炎治胃,鼻炎治肺
六、上消主通,下消主升
七、大便治胃,小便治腎
八、頭病治上,腦病治下
九、更年期治心,「甲亢」治肝,糖尿病治上
十、婦科治中多因氣,男科治下多因虧
十一、漏下治脾,奔衄治肝
十二、震顫治上,拘攣麻木治下
十三、積病治中
十四、乳病治下亦治中
十五、結核治上
十六、頸椎治上,腰椎治下,四肢關節治風濕
十七、風治表,寒治上,濕治中,水治下
十八、經行過度治中,經行不足治下
十九、萎治中,縮治上,肥大治下
二十、腦血管痙攣合並心肌缺血(心急)治上,頭蒙下肢困乏為濕(頭蒙)治中
二十一、三元判定勿慮血壓。陰虛血黏則壓高,從陰治下;陽虛血稀則壓低,從陽治上
二十二、急則治其標,以主症定三元。緩則治其本,上中治上,下中治下,上中下治上。養生調理從上
二十三、中元主臟,上下分陰陽;上病治下,下病治上
二十四、辨痛
二十五、心動悸、脈結代辨
二十六、辨奇恆之府
二十七、辨五官
二十八、辨小便
二十九、辨舌脈
三十、穴治
三十一、戒煙戒酒與新病新症
第五章 三元雜論
附錄一 三元療法的診治程序
附錄二 補腎歌
附錄三 三元療法實用表
附錄四 臨床常見疾病對症處置參考表
附錄五 各方配用參考表
病案引錄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