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日本人論十二講

新日本人論十二講
定價:179
NT $ 156
 

內容簡介

《新日本人論十二講》是作者船曳建夫在2000年NHK教育電視台“人間講座”節目中,分九次播出的同名教材《“日本人論”再考》的增補版,內容增加了兩倍。增補的理由是︰在第一部分詳述了明治至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段時期的日本人論;以第三部分為主,在各講增加內容,回應節目播出後來自各方的提問和評論。
 

目錄

叢書序言
序言
第一部分 “日本人論”的不安
第一講 需要“日本人論”的理由
“思考日本”即是“比較”
日本的三種模式
江戶時代的“外國”
被動開國的“日本”
“日本故事”需要“日本人論”
危機與外國——產生“不安”的兩大要素
第二講 “富國強兵”——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的亢奮期
四部日本人論
四位作者
《日本風景論》
《典型的日本人》
《武士道》
《茶之書》
共同點和差異點以及對假說的驗證
第三講 “近代的孤兒”——昭和時代的緩坡
之後的四人
不需要“日本人論”的時期
四部日本人論——昭和時代的緩坡
《“粹”的構造》
《風土》
《旅愁》
《近代的超越》
小結
第二部分 “日本人論”中的日本人
第四講 臣民——昭和憲法下的民主主義臣民
簡短前言
二戰後首部日本人論
“但是,又”與“適得其所”
接點——8月15日
玉音宣告“臣民”的誕生
“擁抱”的是什麼?
第五講 國民——明治憲法下的天皇國民
擔憂日本的滅亡
作為“國民”前身的幕府浪士
從文明的配電盤上掉下的落伍者
閱讀漱石的“國民”的國民
臣民的身份與國民的作用
第六講 “市民”——縱向社會與世間
日本人生存的世界
“總之,人世難居”
“世間”論的意義
僅聞其名的經典著作
內部與外部
縱向與橫向
從現今日本社會的“這里”出發
第七講 手藝人——不說光做
日本人是手藝人
手藝人是種“生存方式”
“動腦筋”很重要
1960年代的變容
第八講 母親與“藝妓”——對人關懷備至的女性
《“依賴”的構造》在現在
“依賴”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
母親這種幻想的由來
母親形象的變化和“依賴”的未來
“藝妓”這種東方趣味
母親與藝妓的矩陣
對人關懷備至的女性
第九講 “武士”與男職員——文治武功的男人們
作為“高貴野蠻人”的武士
乃木將軍與《武士道》
至今有用的典型
從武士到男職員的轉變
《日本第一》——男職員典型的積極面
《不能使人幸福的日本這種體系》——男職員典型的消極面
第十講 “人”——赤裸的人
名日“人”的日本人
與猶太人的對比
作為“理外之理”“法外之法”的人
工業革命的東西方冠軍——英國與日本
不是工業革命而是勤勉革命
從馬克思到馬爾薩斯
第三部分 今後的日本人論
第十一講 以往日本人論的作用
三個時期日本人論所起的作用
積極且外向的第一時期
防御且內向的第二時期
從反省到逐漸自我肯定的第三時期
作為業余愛好的日本人論
留學中受到創傷的男人、不撰寫日本人論的女人
第十二講 今後的日本人和日本人論
倘若不再需要“日本人論”
漱石以及日本人論素材中的日本人
二戰後日本人論典型之現狀
“司馬問題”與今後的日本人
參考文獻
“日本人論”相關年表
後記
講談社學術文庫版後記
 

本書是我在2000年NHK教育電視台“人間講座”節目中,分九次播出的同名教材《“日本人論”再考》的增補版,內容增加了兩倍。增補的理由是︰在第一部分詳述了明治至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段時期的日本人論;以第三部分為主,在各講增加內容,回應節目播出後來自各方的提問和評論。

提問中最多的是關于“今後還會有日本人論嗎?”的疑問和“今後日本人將何去何從?”這種直截了當的問題。

有關日本人論的將來,我在教材的最後一講中寫道︰今後有各種各樣的日本人出生,需要“日本人們論”。這是為了適應文章承前啟後的需要而寫的,但這一“疏忽”卻似乎招未了誤解。本書中也提到歷史學家約翰‧W‧道爾的《擁抱戰敗》,正如他在書中所暗示的那樣,過去所謂的日本和日本人指的就是日本“們”和日本人“們”,而不是進入21世紀後,突然想起必須要寫日本人“們”的。

無視日本“們”和日本人“們”中的這種多相性,是以前日本人論的特點,但這不是日本人的特點。人言“委曲求全者日本人也”,但現代社會和過去歷史都不乏叛逆者。這種個人對多數人提出異議的“叛逆者們”在社會上所佔的比率,相比外國,日本不遑多讓。另外,由于自北向南的地域差異而造成的社會習慣和氣質差別,過去的日本人論並沒有對這些予以充分的考慮。例如,被稱作“在日”的人群使“日本人”更顯多相性特點,但這些人群的存在卻常常被“忽視”。

實際上,我們周圍的日本人和日本社會都是多相的,但近150年來,只要一提到日本,就會說“日本人是同質性強的集團”、“日本是堅如磐石的社會”.這又是為什麼呢?

理由有二。其一是存在造成這種認識的條件。例如,島國的因素使日本自江戶時代到近代鮮少與他國往來;日語的分布範圍幾乎與很長時期的日本國境、即除北海道以外的日本列島相一致,並且這些條件即便進入近代後.還被認為是所謂“原‧日本”固有的條件。其二是以這些條件為背景.人們只想認為日本是個單相的社會。所謂“只想認為”是因為進入近代以後,根據國家方針及其教育.人們注意到通過日本這個國家意識自我是確保自我存在和身份認同的最有力方法。例如,直至現今絕大多數日本人覺得自己屬于不上不下的中流,換言之屬于“主流”。只為將自己歸入所謂的“普通的日本人”。有一次.我在听一位家族中首相、大臣輩出的某人說起他自己家族時,稱是日本社會中的“普通人”,不由得瞠目結舌。

學術層面上對于“何謂日本人”這種對象的認知方法原本就存在很大誤差,不能確保學術上的正確性。因此.在學者中,或認為日本人論是“大眾消費品”(參閱別府1987等論述。詳見本書pp.151~154參考文獻),對此評價不高;或不主張設定日本人論的討論框架。

由此看來,一方面已經注意到了日本人即是日本人“們”這一事實,另一方面就學術上而言,日本人論這種研究不能正確分析日本社會的問題。既然如此,日本人論似乎毫無意義。但是,事實卻要復雜得多。另外,如序言開頭提到的另一個直截了當的問題“今後日本人將何去何從?”也存在自身的意義。

首先,盡管存在著兩大致命缺陷,即日本人指的是日本人“們”;從整體上論述日本人時,其論述尚未達到學術的水平,但居住在日本列島的人們仍然無視這些,仍抱著將自己作為“日本人”來述說的願望。這是因為自己是日本這個國家國民的意識強烈,不是將自己看作是“多樣的我們”中的日本人.而是看作是“單一的我們”中的日本人,因為這種解釋能夠保證日本人的團結。這不是難懂的歪理。但是,這種“單一的我們”中的“單一”,從某個時點上溯其單相性根據時,就會變得復雜。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