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研究明清曲論家的戲劇思想、創作主張和理論貢獻。《明清曲論個案研究》全書共十三章,分別對朱權、李開先、何良俊、李贄、湯顯祖、凌蒙初、祁彪佳、金聖嘆、黃周星、毛聲山及毛宗崗父子、吳儀一、黃圖、梁廷楠的戲曲理論作了全面梳理和深入研究。從上述論家的個案研究中,不僅可以看出同一時期不同的戲曲主張、藝術觀點激烈踫撞的思想火花,又可看到不同時期的戲曲思想繼承、發展、演變的理論沿革。
李克和教授,1953年8月生,湖南長沙人。早年當過知青、工人,1977年恢復高考後入讀湘潭大學,1982年畢業留校任教。次年,師從著名文史專家羊春秋教授專攻古代文學,1986年獲文學碩士學位。此後一直從事古籍整理研究和古代文學研究工作。1989年調入佛山大學工作,1991年起先後擔任中文系副主任、主任,人文學院副院長、學校教務處處長兼招生辦主任,文學與藝術學院院長。兼任廣東省廣府文化研究基地主任,廣東省中國古代文論研究會副會長。
在《中國社會科學》、《文藝理論研究》、《武漢大學學報》、《文藝爭鳴》等刊物發表論文三十余篇。出版學術著作和古籍整理著作二十多種。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朱權曲學研究
一 朱權的戲曲教化說
二 朱權的戲曲源流理論
三 朱權的戲曲音律理論
四 朱權的戲曲演藝理論
五 朱權的題材聚類批評
六 朱權的風格批評
七 朱權的戲曲文獻學
結論
第二章 李開先的曲學貢獻
一 崇尚真實
二 追求俚俗
第三章 何良俊戲曲審美論
一 “簡淡可喜”、“蘊藉有趣”——語言的本色關
二 “寧聲葉而辭不工”——音律的和諧性
三 “不須賓白,而敘說情事”——曲詞的敘事性
第四章 李贄的曲學貢獻
一 “童心說”——情性論的先聲
二 “化工說”——本色論的基礎
三 “泄憤說”——“發憤說”的變異
第五章 湯顯祖的唯情論藝術觀
一 世總為情,以情叛禮
二 任情而發,因情而文
三 真情至性,戲曲生命
第六章 凌瀠初曲論的“通”與“變”
第七章 祁彪佳曲論研究反思
第八章 金聖嘆的戲曲美學觀
一 虛空人生的演示
二 愛情流程的終結
三 畫蛇添足的續本
第九章 黃周星曲學研究
一 黃周星的情趣說︰戲曲本質論
二 黃周星的教化說︰戲曲功能論
三 戲曲格律論
四 黃周星的戲曲風格論
五 黃周星的戲曲創作論
六 關于黃周星曲學的評價
第十章 毛聲山、毛宗崗父子的戲曲批評
一 毛氏父子的戲劇觀
二 毛氏父子的結構說
三 毛氏父子的方法論
第十一章 吳儀一的戲曲理論
一 戲劇功能論︰主情論和教化論並重
二 戲曲作法論︰閑談中寫出關目
三 藝術表現論︰妙在神情之際
第十二章 黃圖(王必)的戲曲思想
一 戲曲創作論
二 戲曲音律論
三 戲曲表演論
四 戲曲批評論
第十三章 梁廷楠的戲曲理論
一 “有功世道”——曲體功用論
二 “貴雅而忌俗”——曲詞風格論
三 “空虛結構,出奇無窮”——戲劇敘事論
第十四章 梁廷楠戲曲理論的生成
一 以曲家論曲
二 以經生論曲
三 以史家論曲
余論
後記
第一章 朱權曲學研究
一 朱權的戲曲教化說
二 朱權的戲曲源流理論
三 朱權的戲曲音律理論
四 朱權的戲曲演藝理論
五 朱權的題材聚類批評
六 朱權的風格批評
七 朱權的戲曲文獻學
結論
第二章 李開先的曲學貢獻
一 崇尚真實
二 追求俚俗
第三章 何良俊戲曲審美論
一 “簡淡可喜”、“蘊藉有趣”——語言的本色關
二 “寧聲葉而辭不工”——音律的和諧性
三 “不須賓白,而敘說情事”——曲詞的敘事性
第四章 李贄的曲學貢獻
一 “童心說”——情性論的先聲
二 “化工說”——本色論的基礎
三 “泄憤說”——“發憤說”的變異
第五章 湯顯祖的唯情論藝術觀
一 世總為情,以情叛禮
二 任情而發,因情而文
三 真情至性,戲曲生命
第六章 凌瀠初曲論的“通”與“變”
第七章 祁彪佳曲論研究反思
第八章 金聖嘆的戲曲美學觀
一 虛空人生的演示
二 愛情流程的終結
三 畫蛇添足的續本
第九章 黃周星曲學研究
一 黃周星的情趣說︰戲曲本質論
二 黃周星的教化說︰戲曲功能論
三 戲曲格律論
四 黃周星的戲曲風格論
五 黃周星的戲曲創作論
六 關于黃周星曲學的評價
第十章 毛聲山、毛宗崗父子的戲曲批評
一 毛氏父子的戲劇觀
二 毛氏父子的結構說
三 毛氏父子的方法論
第十一章 吳儀一的戲曲理論
一 戲劇功能論︰主情論和教化論並重
二 戲曲作法論︰閑談中寫出關目
三 藝術表現論︰妙在神情之際
第十二章 黃圖(王必)的戲曲思想
一 戲曲創作論
二 戲曲音律論
三 戲曲表演論
四 戲曲批評論
第十三章 梁廷楠的戲曲理論
一 “有功世道”——曲體功用論
二 “貴雅而忌俗”——曲詞風格論
三 “空虛結構,出奇無窮”——戲劇敘事論
第十四章 梁廷楠戲曲理論的生成
一 以曲家論曲
二 以經生論曲
三 以史家論曲
余論
後記
序
2008年6月,我隨原佛山市市長梁紹棠、學校黨委書記陳汝民等領導到香港拜訪校董冼為堅先生,席間談及近年內地的文化研究和人文科學的發展,先生興致勃勃,談鋒甚健。席散之際,又約我們次日下午到位于士丹利街的陸羽茶室飲茶,繼續談文論道。我知道,冼先生身為萬雅珠寶有限公司董事長,又是酒店、銀行等多家大公司的股東,日理萬機,惜時如金,實在不宜多擾。然而,待及握手言歡,促膝而坐,但覺春風習習,不禁流連忘返。先生前席相詢,不遺凡庸,謙和熱情,令人感佩不已。他向我詳細詢問了佛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狀況,包括文科學者的構成,當前學術的重點,以及面臨的困惑。他獲悉學校匯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文化學者,還有一批青年才俊脫穎而出,在文學研究,特別是地方文化研究方面建樹頗多,十分欣慰,當即表示,願捐出一百萬元人民幣,資助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特別是佛山地方文化研究。
作為一名從事古典文學研究的高校教師,我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也算耐得住寂寞,並常以“無用之用,是為大用”自我寬慰,但我知道,“無用之用”的文學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難成“大用”。魏文帝《典論‧論文》所謂“文章者,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不過是夸張之語,清代詩人黃景仁感嘆的“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倒是普遍事實。當今世界,是一個急劇變化、令人眼花繚亂的世界,也是一個高度物質化的社會。置身注重實惠、講究實用的時代,處在崇尚實際、追求實益的香港,著名實業家冼為堅先生卻對人文科學、對文化事業如此重視,如此眷念,這是我沒有想到的。後來我才知道,冼先生對人文社科研究的資助由來已久,且一以貫之。他曾多次慷慨解囊,資助香港中文大學、廣州中山大學等高校的社科研究。正是鑒于人們對學術研究的支持多以自然科學為重,很少惠及社會科學,他才精心呵護人文領域的。這份熱忱深深感動了我,令我倍感溫暖。
回到學校,我向鄒采榮校長匯報了香港之行的收獲和感受,也向文學與藝術學院全體教師傳達了冼先生的深情厚誼,聞者無不為之振奮,由衷感動。雖然,學院每年都能爭取一些課題,獲得一定的經費,但得到來自實業家的學術資助還是第一次!我們自能體悟這一百萬元所包含的意義。它承載著先生對學術的敬重、激勵和厚望!我們唯有加倍努力,以實績報答先生。
文學與藝術學院擁有一支高效精干、特別能戰斗的教師隊伍,匯集了一批英才。中文、英語、藝術設計、工業設計等專業互相協作,高度融合,發展邊緣學科,促進地方文化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以藝術設計系教師為主體的團隊承擔佛山“數字祖廟”項目,運用數字技術對古建築加以保護,得到政府撥款495萬元,這在文科學系中是極為罕見的;工業設計專業開辦十余年就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引起同行專家的關注;僅有24名教師的中文系10年間獲得國家社科規劃項目2項,教育部和廣東省社科規劃項目18項,每年發表論著60多篇(部),論文覆蓋《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外國文學評論》、《文學遺產》、《文藝理論研究》等高檔次刊物;大學英語教學部也多次獲得教育部和廣東省新世紀教育研究課題。由于學院充分發揮了學科交叉的優勢,聯合攻關,創出了科研的新路子。2009年還獲廣東省社科聯批準建立我校第一個省級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廣東省廣府文化研究基地。
入選《佛山學者研究叢書》(第一輯)的著作,或為省級社科規劃項目的結題成果,評級都在優良;或為優秀的博士論文,得到導師的高度評價和推薦。今後我們將本著寧缺毋濫、嚴肅認真的態度,繼續編輯出版《佛山學者研究叢書》第二輯、第三輯,奉上本院教師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時,我們也希望得到學界同仁的批評指導。
作為一名從事古典文學研究的高校教師,我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也算耐得住寂寞,並常以“無用之用,是為大用”自我寬慰,但我知道,“無用之用”的文學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難成“大用”。魏文帝《典論‧論文》所謂“文章者,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不過是夸張之語,清代詩人黃景仁感嘆的“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倒是普遍事實。當今世界,是一個急劇變化、令人眼花繚亂的世界,也是一個高度物質化的社會。置身注重實惠、講究實用的時代,處在崇尚實際、追求實益的香港,著名實業家冼為堅先生卻對人文科學、對文化事業如此重視,如此眷念,這是我沒有想到的。後來我才知道,冼先生對人文社科研究的資助由來已久,且一以貫之。他曾多次慷慨解囊,資助香港中文大學、廣州中山大學等高校的社科研究。正是鑒于人們對學術研究的支持多以自然科學為重,很少惠及社會科學,他才精心呵護人文領域的。這份熱忱深深感動了我,令我倍感溫暖。
回到學校,我向鄒采榮校長匯報了香港之行的收獲和感受,也向文學與藝術學院全體教師傳達了冼先生的深情厚誼,聞者無不為之振奮,由衷感動。雖然,學院每年都能爭取一些課題,獲得一定的經費,但得到來自實業家的學術資助還是第一次!我們自能體悟這一百萬元所包含的意義。它承載著先生對學術的敬重、激勵和厚望!我們唯有加倍努力,以實績報答先生。
文學與藝術學院擁有一支高效精干、特別能戰斗的教師隊伍,匯集了一批英才。中文、英語、藝術設計、工業設計等專業互相協作,高度融合,發展邊緣學科,促進地方文化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以藝術設計系教師為主體的團隊承擔佛山“數字祖廟”項目,運用數字技術對古建築加以保護,得到政府撥款495萬元,這在文科學系中是極為罕見的;工業設計專業開辦十余年就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引起同行專家的關注;僅有24名教師的中文系10年間獲得國家社科規劃項目2項,教育部和廣東省社科規劃項目18項,每年發表論著60多篇(部),論文覆蓋《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外國文學評論》、《文學遺產》、《文藝理論研究》等高檔次刊物;大學英語教學部也多次獲得教育部和廣東省新世紀教育研究課題。由于學院充分發揮了學科交叉的優勢,聯合攻關,創出了科研的新路子。2009年還獲廣東省社科聯批準建立我校第一個省級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廣東省廣府文化研究基地。
入選《佛山學者研究叢書》(第一輯)的著作,或為省級社科規劃項目的結題成果,評級都在優良;或為優秀的博士論文,得到導師的高度評價和推薦。今後我們將本著寧缺毋濫、嚴肅認真的態度,繼續編輯出版《佛山學者研究叢書》第二輯、第三輯,奉上本院教師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時,我們也希望得到學界同仁的批評指導。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