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簿書殘碑》,一九六六年出土于四川省郫縣犀浦工門橋,是由碑刻改做的墓門。據推測其高應為一百五十七厘米,寬七址一點五厘米。在原碑面上用粗線條刻一人像。碑刻為隸書,存十二行,每行字數不等。此碑記錄一批家庭財產,包括田地、房產、奴婢、牛牲等,並一一標明其價值。這是古代被稱為“咨簿”的文書記號。
此碑出土于古代四川西南邊緣地區,顯然不具有東漢齊魯漢碑的經典意義,而且也難廁身漢碑經典序列。不過,此碑在審美風格與筆法上顯然體現了漢碑經典風貌,從風格特征上應屬于東漢中晚期作品。此碑線條深厚、飽滿,于豐肥中不失氣骨,結體上奈張蠶頭燕尾,尤重主筆的華飾波挑,這成為此碑主體風格特征。造成字勢在保持正局中趨于搖曳多姿。至少在東漢成熟期漢碑中一味強調華飾波挑的作品,不是很多,也許只有《夏承碑》庶幾近之,但《夏承碑》強化篆意,這又是二碑不同處。因而可以說,在保持正局中將搖曳之姿與波挑之熱推到極致的,《簿書殘碑》應為首屈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