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九種體質的發現

中國人九種體質的發現
定價:948
NT $ 825
  • 作者:王琦/主/編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0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030299973
  • ISBN13:9787030299970
  • 裝訂:平裝 / 333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以王琦教授多年來中醫體質學術研究成果及其率領學術團隊所承擔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中“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醫體質理論基礎研究”課題的系統總結為主,兼及其他時期承擔的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總結;以課題研究成果為主,兼及他人應用成果。全書涉及九種體質的理論背景及方法學研究、九種體質的分類及基礎研究、九種體質的應用研究三篇內容,共17章,分別從中醫體質理論體系的構建,中醫體質學?較研究,中醫體質理論體系的方法學研究,體質辨識方法與技術研究,體質形成與相關因素研究,九種體質的表現特征、形成與影響因素、分子機制,體質與疾病的相關性、體質研究成果在個體化診療、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中的應用等方面,全面總結了“973計劃”項目研究的新發現、新思路、新方法、新成果。相關研究成果先後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國家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獎項。

本書為實施WHO提倡的個體化診療提供可借鑒的實踐基礎,對健康醫學的整體發展和預防保健體系的構建具有促進作用。

本書為研究性專著,適合中醫基礎理論教師、中西醫科研工作者以及廣大中醫醫護人員參考。
 

目錄

劉序
王序
張序
編寫說明
緒論
上篇 九種體質的理論背景及方法學研究
第一章 中醫體質理論體系的構建
第一節 理論體系的架構
第二節 假說的提出與關鍵科學問題
第三節 體質與證候關系研究
第四節 體質與疾病的關系
第五節 中醫體質學的地位與作用
第二章 中醫體質學比較研究
第一節 中醫體質學與前人相關理論的比較研究
第二節 中醫體質學與中外相關理論的比較研究
第三章 構建中醫體質理論體系的方法學研究
第一節 文獻研究方法
第二節 分類研究的方法
第三節 基礎實驗研究的方法
?四節 臨床流行病學的研究方法
第五節 定性研究的方法
第四章 體質辨識方法與技術的研究
第一節 體質辨識的概念與原則
第二節 中醫體質辨識的內容
第三節 9種基本中醫體質類型的辨識依據
第四節 中醫體質量表的編制
第五節 中醫體質分類判定標準的建立
第六節 體質辨識技術研究
第五章 體質形成與相關因素研究
第一節 先天因素研究
第二節 後天因素研究
中篇 九種體質的分類及基礎研究
第六章 平和體質(A型)
第一節 平和體質的概念和表現特征
第二節 平和體質的形成和影響因素研究
第三節 平和體質的基礎研究
第七章 氣虛體質(B型)
第一節 氣虛體質?概念和表現特征
第二節 氣虛體質的形成與影響因素研究
第三節 氣虛體質的基礎研究
第四節 氣虛體質的體病相關研究
第八章 陽虛體質(C型)
第一節 陽虛體質的概念和表現特征
第二節 陽虛體質的形成與影響因素研究
第三節 陽虛體質的基礎研究
第四節 陽虛體質的體病相關研究
第九章 陰虛體質(D型)
第一節 陰虛體質的概念和表現特征
第二節 陰虛體質的形成與影響因素研究
第三節 陰虛體質的基礎研究
第四節 陰虛體質的體病相關研究
第十章 痰濕體質(E型)
第一節 痰濕體質的概念及表現特征
第二節 痰濕體質的形成及相關影響因素
第三節 痰濕體質的基礎研究
第四節 痰濕體質的體病相關研究
第十一章 濕熱體質(F型)
第一節 濕熱體質的概念及表現特征
第二節 濕熱體質的形成及相關影響因素
第三節 濕熱體質的基礎研究
第四節 濕熱體質的體病相關研究
第十二章 氣郁體質(G型)
第一節 氣郁體質的概念和特征表現
第二節 氣郁體質的形成及相關影響因素
第三節 氣郁體質的基礎研究
第四節 氣郁體質的體病相關研究
第十三章 血瘀體質(H型)
第一節 血瘀體質的概念和表現特征
第二節 血瘀體質的形成及相關影響因素
第三節 血瘀體質的基礎研究
第四節 血瘀體質的體病相關研究
第十四章 特稟體質(Ⅰ型)
第一節 特稟體質的概念及表現特征
第二節 特稟體質(過敏性體質)的形成及相關影響因素
第三節 特稟體質(過敏性體質)的基礎研究
第四節 特稟體質(過敏性體質)的體病相關研究
下篇 九種體質的應用研究
第十五章 臨床應用研究
第一節 辨體論治應用概論
第二節 不同病種與中醫體質的相關性及臨床應用研究
第十六章 體質公共衛生服務研究
第一節 體質辨識與健康管理
第二節 體質辨識與公共衛生
第十七章 國內外影響與評價
第一節 國內影響與評價
第二節 國際影響與評價
附錄
附錄Ⅰ “973”課題組發表文章及論文
附錄Ⅱ 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表
附錄Ⅲ 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
附錄Ⅳ 中醫體質學術發展大事年表
 

當今中醫藥學學術的繁榮發展,必須堅持我主人隨、宏揚原創思維與原創優勢,重視在傳承基礎上的創新。隨著全球科學大格局的變化,中醫藥學的學科方向需要調整與變革。所謂大格局包括概念更新、思維模式、理論內涵與實踐活動。顯然史蒂芬‧霍金提出的“宇宙黑洞的物質運動是不規則的非線性的具有不確定性”已被人們接受,無疑它是科學研究的對象。聯系中醫藥學的現象理論與太極陰陽學說,其屬性均具備不確定性,體現復雜巨系統科學特征並能朝向整體醫學指導健康行動。中醫學原創思維是象思維,由形象思維構建可操作的具象思維,匯入抽象思維,于高概念時代詮釋機體生理、心理、病理的復雜相關性,破解體質、證候、疾病有效干預維護健康的機理,它是復興中醫藥學的鑰匙。進入21世紀西學東漸與東學西漸並行,人們開始質疑二元論與還原論,而一元論與系統論的興起,需要拓展到更加廣闊的科學領域去。毋庸置疑,中國自然哲學引領下的中醫學,針對優勢病種以辨證論治為主體方向,更新評價方法體系,獲取共識療效,提高社會可及性與國際學術影響力,已成為世人矚目的熱點。就生物醫藥界的同仁開始關注以天人相應、辨證論治、形與神俱為理論內涵的中醫學,試圖探索宏觀之“道”與微觀“紐學”的鏈接,瞄準稟賦、證候、藏象、方劑等生物學基礎展開驗證性研究。新一代中醫學人已由為生存奮爭過渡到謀發展獻身,願將中醫藥學置于大科學的背景下,適應大環境的變遷,服務大衛生的需求,變革與創新學科方向。企望科學人文融合互動,東學西學兼收並蓄,主張整體醫學指導下的還原分析,而後回歸到整體,為構建統一的新醫學新藥學奠定基礎。

近聞王琦先生撰著的《中國人九種體質的發現》一書即將付梓,確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王學長治學勤奮善于思考,富有研究創意的著作頗豐,是一位忠誠于中醫藥事業的學術領軍人才。我與學長雖有促膝談之交往,然更多的是以文會友,不敢說對先生論著一覽全景,僅對中國體質學說的研究成果認真學習領會,于治學、臨證、科研多有裨益。喜讀本書緒論“一份關于個體化醫學研究的報告”,對為什麼從研究人的“病”轉化研究病的“人”做出了深入透徹的分析︰對人的體質如何研究給出了完善可行的方法系統與取得標志性成果的技術路線。聯系WHO《迎接21世紀的挑戰》報告中提出的“21世紀的醫學不應該繼續以疾病為主要研究領域,應當以人類和人群的健康為主要研究方向”,本書是應時應運的著作,對推動轉化醫學與個體化醫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書瀕脫稿,王琦學長約我作序,確是對我的激勵。讓吾輩學人互相勉勵和合共進。謹志數語,樂觀厥成。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著院長
王永光
2010年12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