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古征今論轉化︰中國藝術精神

稽古征今論轉化︰中國藝術精神
定價:240
NT $ 209
  • 作者:聶振斌
  • 出版日期:2010-07-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45206622
  • ISBN13:9787545206623
  • 裝訂:平裝 / 316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探索中國藝術精神的內在結構、基本內涵、歷史流變以及現代轉化。論題涵蓋禮樂教化、儒釋道審美境界、中國古代藝術精神、現代轉化的社會背景、現代轉化的主要途徑和跨文化轉化的趨勢,輔之以學術歷史的經典案例,闡述中國古代藝術精神的人文價值和現代命運。本書的特點是高屋建瓴而又根基扎實,宏觀思辨與微觀個案緊密結合,個別論題的辯證與系統理論建構相得益彰,是從事美學、文化、比較文學研究與修習經典的理想讀物。
 

目錄

序言
關鍵詞論文化‧人文‧價值
一 文化
二 人文
三 價值
第一章 禮樂教化是中國藝術精神的根源之地
一 禮樂教化的歷史考察
二 “禮崩樂壞”與中國學術思想的產生
三 禮樂教化與禮樂文化
四 禮樂文化與中國藝術精神
第二章 儒道禪的審美境界和藝術理想
一 儒家的“美善相樂”境界
二 道家的美真合一境界
三 禪宗的“識心見性”境界
四 藝術理想之創構
第三章 中國古代藝術精神
一 感性活動中的理性精神
二 美感形式中的生命意識
三 自然山水中的人生樂趣
四 現實環境中的自由境界
第四章 現代轉化的社會背景和文化語境
一 從工具技術到政治制度的認識過程
二 思想啟蒙與現代學術教育思想
三 新文化運動中的“倫理革命”
四 從貴族主義轉向平民主義
第五章 現代轉化的主要途徑(上)
一 “戊戌變法”中的文藝“革命”
二 新文化運動中的“文學革命”
三 新式教育中的藝術教育
第六章 現代轉化的主要途徑(下)
一 美學批評標準的樹立
二 藝術範疇的現代詮釋——意境
三 詩書畫新論
四 中國藝術史研究
五 重構藝術的人生理想
第七章 現代轉化的主要方法
一 新方法之引進與觀念之更新
二 以固有文化為基礎的中西融合出新
三 跨文化的中西藝術比較
四 文本的現代解釋
五 “批判地繼承”與“批判地吸收”
第八章 現代轉化案例述評
一 王國維的美學批評思想
二 宗白華的審美鑒賞與藝術研究
三 朱光潛的《詩論》
四 徐復觀的《中國藝術精神》
五 李澤厚的《美的歷程》
 

我退休已八年有余,但忙碌依舊。過去是“爬格子”,現在是玩電腦,寫作速度大大加快。只是自己的“庫存”太少,思智不敏,成果不豐,更無醒世之言、驚人之語,不過是一個夕陽老人玩電腦的生活記錄罷了。退休之人的寫作,不是為了求名取利,不是為了評職稱,也不是別人強加的任務。興之所至,思之所成,工作、勞動已成為“生活的第一需要”,雖平庸卻很實在。“敝帚自珍”,聊以自慰,于世無害足矣。也許有人要說︰“退休”就是退出工作崗位而休養生息,享清福安度晚年,何必自找苦吃?寫作的確很苦,但苦中有樂,樂而不苦倒是常情。看書、思考、打電腦,經常累得頭暈眼花,有時因思考問題還睡不好覺。遠不如游公園,逛商店,聊天,打麻將既輕松又省腦力。剛退休之時,我也這樣實行過。可是到處是人群車流,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吵吵鬧鬧,我生性很不習慣。不久就有些生厭,覺得不如坐在自己的書齋里,讀讀書,寫寫字,听听音樂,打打電腦,清靜而有樂趣,常常還覺得時間很不夠用。退休了,自由了,可以不做在機關里必須做而自己又不感興趣的事,正好利用這有生之年,完成退休前想做而沒有來得及做的課題,也可彌補一下以往所虛度之年華。我們這一代人,從讀書到工作的黃金時代,被無數次政治運動和“文化大革命”剝奪了,該讀的書沒有讀,該做的工作沒有做,到了可以讀書可以工作之時,已是四十歲左右的人了。“年富”而力不強,雖成家立業,卻依然囊中羞澀腹中空。業務恢復了,工作開始了,可是知識欠缺,能力不足,不拼命掙扎,不“補課”,不從頭做起,就要被淘汰,那種滋味才叫苦呢!當然,我們的命運畢竟有所好轉,只是好運來得太晚,遠不能滿足我們的時間需要。從小的時候,總是盼望自己快快長大,覺得時間過得很慢。年歲大了,特別是40歲之後,感覺正好相反,時間跑得太快。工作剛有點頭緒,剛品嘗到生活的滋味,轉眼之間又該退休了!好多書沒有來得及仔細閱讀,好多感興趣的問題,沒來得及思考研究,耿耿于懷,放心不下,只好放在退休的時間去做。

對于中國古代藝術精神的現代轉化,是我多年思考的一個題目。這也是一個很復雜而又有現實意義的課題。2005年有幸得到院老年社科基金的資助,便正式開始進行研究。我設想,這一課題的研究,目的是條貫古今藝術思想、藝術方法的承接、轉化、發展的脈絡和軌跡,澄清在這一轉化的歷史過程中的錯誤觀點和方法。這一課題的研究現狀可以這樣概括︰現代人對于中國古代藝術的研究、批評、再創造等,可以說,都是一種現代轉化。這是現代轉化的實踐。總結這種現代轉化的經驗,並經過反思批判(思辨),概括為一種普遍的理性認識,就是現代轉化的理論。我所做的工作屬于後者。也就是具體論證這種現代轉化如何可能,如何進行的,分析、梳理這種轉化的主客觀條件、途徑、方法,總結經驗教訓並上升為具有普遍意義的理論,以提高現代轉化實踐的自覺性。而這一研究至少在美學領域,尚無人問津。至于抽象、籠統地談論古代藝術精神現代轉換(本書不用“轉換”而用“轉化”),雖然很多,卻是不甚了了,沒有學術借鑒價值。我有感于此,才選擇這個題目進行研究。

所謂中國古代藝術精神的現代轉化,首先踫到的問題是中國古代藝術精神是什麼?這種精神是如何表現的?幾十年來,一直存在一種全盤否定中國傳統文化的傾向,藝術是文化的精華,這種傾向要否定中國古代藝術精神也是必然之勢。20世紀60年代,徐復觀先生針對這種錯誤傾向,撰寫了《中國藝術精神》一書,我讀後深受啟發。本書針對“禮教吃人”——全盤否定禮教傳統的極端思想,首先探源溯流,從三皇五帝的“先王樂教”說起,梳理了西周所實施的禮樂教化,論證了中國古代禮樂教化歷史貢獻。本書認為“禮”是中國的元理性,“樂”是中國的元藝術,古代的禮樂教化是中華民族走向文明的根本舉措,因為實施禮樂教化,中國古代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禮樂教化是中國藝術精神的形成以及學術思想產生的社會實踐根源。中國藝術精神孕育于禮樂教化實踐,經過先秦諸子尤其是儒家的闡發,而形成禮樂思想(理論),對弘揚中國藝術精神產生直接影響。儒家思想與道家思想對禮樂教化的觀點是完全不同的,正是這種不同形成了儒道互補之勢,推動著中國藝術精神的發展。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及其所追求的審美境界,乃是中國藝術精神形成的主要思想之源。後來的禪宗思想及其所追求的審美境界則進一步豐富、發展了中國藝術精神,是中國藝術追求更加空靈、玄遠即更加心靈化,致使意境理想、妙悟方法走向成熟。本書分別探討了儒、道、禪的審美境界及其對中國藝術理想(意境)創構的影響。儒道禪本來相互區別、甚至對立,同時又相互滲透、相互補充。這種關系既決定著中國藝術的內容、形式、方法、性格的豐富性、多樣性,又培養著中國藝術具有統一的民族精神和民族風格。本書具體結合儒道禪的思想之源,從四個方面論述了中國古代藝術這種統一的民族精神和民族風格。這就是︰一、感性活動中的理性精神;二、美感形式中的生命意識;三、自然山水中的人生樂趣;四、現實環境中的自由境界。這些精神在中國現代藝術中都有表現,這正是對古代藝術精神的繼承、發揚,也就是現代轉化的一種結果。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