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麗克‧梅花‧彼德森和達麗婭‧蘭花‧彼德森是一對很可愛又非常優秀的中美混血的雙胞胎姐妹。2007年至2008年冬春之際,我應邀再度訪美,在洛杉磯逗留了兩個月,有機會在這對雙胞胎姐妹的家中見到她們,同她們全家度過一個難忘的夜晚,留下深刻而美好的記憶。事情是這樣的,梅花和蘭花的母親蘇珊女士得知我和夫人訪美的消息,趕來听我的一次報告,轉達她父親王振文教授的問候,並熱情邀請我們到她家里做客。她還把雙胞胎姐妹寫的中國游記交給我先睹為快。
2008年初,蘇珊駕車來接我們,她先帶我們去環球影城游玩了一圈,然後才到她那在好萊塢附近半山腰上的家,見到了她的先生彼德森和一對雙胞胎姐妹——梅花和蘭花。這對小姐妹太可愛了!她們有禮貌、聰明活潑、美麗大方。我們听她們彈奏鋼琴,翻看她們的相冊和自傳(英文版的配有照片),還看到了她們每人各寫了八大本的日記。彼德森先生也非常熱情,雖然語言不通,但為了歡迎我們,他用生硬的中文唱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聲音雄壯高昂。他還為我們即興地彈著鋼琴唱起了當年他向蘇珊求愛時自己所創作的抒情歌曲。最後,我們同他們一家四口一起到一家意大利餐廳吃了晚餐才依依惜別。
回國一年多來,我們常有聯系。今年春節前後,收到蘇珊發來的一份郵件,是他們全家到大熊湖旅游時小姐妹分別寫的游記。她們的寫作又有了很大的進步,對事物的觀察更細致、更深入,文筆也更細膩、流暢。我當然感到十分高興。前不久,又接到蘇珊的電話,說小姐妹的自傳以及游記的部分篇章將結集成冊,希望我能寫篇短序置于卷首。我當然十分高興,並毫不猶豫地應承了這份差事。
我讀了雙胞胎小姐妹十歲時寫的自傳的前四章(中文譯稿),發現她們描寫觀察事物相當細致生動,水平遠遠超出十歲兒童的手筆。我認為,描寫的細致是以觀察為基礎的。她們觀察生活、描敘事物以及結構謀篇的方法,都值得同齡的少年兒童學習寫作時作參考之用。當然,從語言學習上看,我贊同北京外國語大學原校長王福祥教授所說的,“她們那既純熟又地道的美式英語文章對于中國各類的學生,尤其是中學生及大學低年級學生都是很好的學習英語的教材”。同時,張玉洲先生和蘇珊女士的中文譯本,“對于海外懂英文想學中文的人也頗有學習價值”。有了這兩方面的意義,這本書就更有其獨特的價值了。
梅花和蘭花小姐妹從小就立志要成為中美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她們具有良好的條件和背景,而且正為這個目標的實現而努力學習和奮斗著。祝她們這個美好而遠大的理想早日實現。願早日再見到這兩位可愛的小天使。祝她們健康成長!更活潑!更漂亮!
是為序。
魯迅文學院教授 何鎮邦
2009年10月18日/草于北京亞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