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科波菲爾(全二卷·插圖本)

大衛·科波菲爾(全二卷·插圖本)
定價:269
NT $ 234
 

內容簡介

《大衛·科波菲爾》是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在這部具有強烈自傳色彩的小說里,狄更斯借用」小大衛自身的歷史和經驗:從不少方面回顧和總結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學和道德理想。《大衛·科波菲爾》在藝術上的魅力,不僅在於它具有曲折生動的結構和跌宕起伏的情節,而且還在於它具有一種現實的生活氣息和抒情的敘事風格。這部作品吸引人的是那有血有肉、豐滿逼真的人物形象,具體生動的世態人情,評論家認為《大衛·科波菲爾》的成就超過了狄更斯所有的其他作品,

本書是狄更斯最重要的代表作,作者自稱這是他「最寵愛的孩子」。全書向讀者描繪了19世紀中葉英國的廣闊畫面,反映了狄更斯希望人間充滿善良、正義、博愛的理想。
 

目錄

上冊 
 再版說明
「竊火者」的路一一董秋斯與翻譯(代序)
 作者傳略
 作者敘
 第一章 我生下來了
 第二章 我觀察
 第三章 我有了一種變換
 第四章 我喪失了體面
 第五章 我被從家中打發開
 第六章 我擴大了相識者的圈子
 第七章 我在薩倫學堂的「第一學期」
 第八章 我的假日特別是一個快樂的下午
 第九章 我過了一個可紀念的生日
 第十章 我受了忽視得到贍養
 第十一章 我開始獨立生活卻不喜歡這生活
 第十二章 依舊不喜歡這生活我下了很大的決心
 第十三章 我的決心的結果
 第十四章 我姨婆打定丁關於我的主意
 第十五章 我另起了一個頭
 第十六章 我在不止一種意義上是一個新學生
 第十七章 一個人出現了
 第十八章 一次回顧
 第十九章 我處處留心得到一個?發現
 第二十章 斯提福茲的家
 第二十一章 小愛彌麗
 第二十二章 一些舊場面和一些新人物
 第二十三章 我證實了狄克先生的話也選定了一種職業
 第二十四章 我第一次的放盪生活
 第二十五章 吉神和凶神
 第二十六章 我陷入了情網
 第二十七章 湯姆•特拉德爾
 第二十八章 密考伯先生的挑戰
 第二十九章 我又去斯提福茲家中訪問他
 第三十章 一種損失
 第三十一章 一種更大的損失
 第三十二章 一種漫漫旅途的開始
下冊
第三十三章 得意
第三十四章 我姨婆嚇我一跳
第三十五章 失意
第三十六章 熱心
第三十七章 一點冷水
第三十八章 散伙
第三十九章 威克菲爾和希普
第四十章 流浪者
第四十一章 朵拉的兩個姑母
第四十二章 離間
第四十三章 另一回顧
第四十四章 我們的家政
第四十五章 狄克先生應驗了我姨婆的預言
第四十六章 消息
第四十七章 馬莎
第四十八章 家務
第四十九章 我墮入迷霧中
第五十章 辟果提先生的夢想成為事實
第五十一章 一條更長的旅途的開始
第五十二章 我參加了一場火山爆發
第五十三章 又一度回顧
第五十四章 密考伯先生的事務
第五十五章 暴風
第五十六章 新傷和舊傷
第五十七章 移居海外的人們
第五十八章 出國
第五十九章 歸來
第六十章 艾妮斯
第六十一章 兩個有趣的懺悔者
第六十二章 一盞明燈照亮我的路
第六十三章 一個客人
第六十四章 最后的回顧
譯后記
譯者題記
 

(一)

魯迅曾把翻譯比作古希臘神話傳說中的普羅米修斯為人間竊火:那麽,當年那些為西學東漸推波助瀾的翻譯家便是名副其實的「竊火者」。上世紀初年,受五四新文化運動影響的文學青年,幾乎都做過創作的夢:以手中的筆喚醒民眾。但從這里開始,他們卻戲劇性地走上不同的路。據秋斯回憶,他也有這種經歷。

20世紀30年代,左翼文學在上海文化界興起。當時文化界流行一種見解:應該用文藝的形式表現社會運動;要實現這個主張,非有像魯迅這樣傑出的人才不可。因此馮雪峰便動員一群血氣方剛的年輕人,時常去魯迅先生處「嘮叨」,希望魯迅寫反映革命斗爭的作品。當時秋斯也是他們中的一員,遂被動員去對先生說:「只要先生肯寫,我們有一般朋友,可以替先生搜集材料。」魯迅的回答大意是,寫文藝作品不同寫論文,專靠別人供給的材料是不行的。關於勞動階級的生活,他只知道幾十年前紹興鄉間的農民。離開故鄉以後,一向在教育界做事,所接觸的限於學校里的同事和學生。別的方面知道得很少,不知道所以不能寫。魯迅對創作嚴肅認真的態度,給秋斯留下深刻印象。秋斯曾借用陶淵明的詩句形容自己當時的個人生活:「本既不豐,又憂病繼之」,對許多事不了解,就「自己取消了創作的資格」,轉向翻譯。他決心「不管別人怎樣看不起翻譯和弄翻譯的人,我還是要翻譯,而且一直翻譯到拿不動筆的時候。魯迅先生最後一件未了的工作,是《死魂靈》的翻譯,可以說,他是用翻譯工作來結束了他的寫作生涯。這件事雖然是偶然的,卻增加了我不少的勇氣和信心」。

當年秋斯「自己取消了創作的資格」轉向翻譯。不過,這與他後來幾十年間筆耕不輟的幾百萬字譯文勞作相比,也未嘗不可以看作是他遵從魯迅先生的教誨,保持一個文人應有的自律與自謙。秋斯對外國文學給中國新文化帶來的巨大影響有非常深刻的體會。1931年,上海文化界為魯迅舉行五十歲生日慶祝會,秋斯充任魯迅與美國小說家兼新聞記者史沫特萊女士的翻譯,開會前幾分鍾,大家在院子里閑談,史女士問秋斯,中國文化人為什麽把精力和時間用於翻譯外國作品,不多從事自己的創作呢?秋斯回答:「中國的文學傳統與我們所要求的新文學,中間有一段很遠的距離,不多介紹先進國家的名著,供中國青年作家取法,中國的新文學不會憑空產生出來;就是在政治方面,我們也有很多地方要取法先進國家,道理是一樣的。」隨後秋斯把這一番談話告訴魯迅,先生點頭道:「政治也是翻譯。」從政治變革的角度肯定翻譯的重要。後來秋斯在《魯迅先生對我的影響》一文中又做說明:一般談文藝和政治,都把模仿看作最要不得的行為,「誠然,世間沒有哪一種名著是模仿得來的,沒有哪一個國家的政治是模仿成功的。不過這是論結果,不是論過程」。「落後國家若想追上先進國家,不能不先之以模仿,追到一定的程度,然後才能清算這個模仿階段,從一般性到特殊性。」秋斯比喻說,這就像「供模仿的仿影和字帖,在初學時期顯然是不可少的」。

(二)

秋斯每譯一部作品,都要在敘言或譯後記中說明自己為什麽要翻譯這部作品,以便讀者對它的來龍去脈有更多了解。總括這些文字,秋斯贊同魯迅的文藝觀,主張為人生的文藝。這也是他鑒別作品和選材的尺度。秋斯在加德維爾等作家的短篇小說集《跪在上升的太陽下》的譯後記中,明確地說過他的這種想法:「假如有人覺得我這個看法太近功利主義,就是說,太富於社會傾向性。我只好說一聲『對不起!』因為我原就是一個俗人,從來不懂什麽叫『為藝術而藝術』。在我眼中,文學和藝術也是一種工具。它可貴,因為它有用,因為它能指導我們趨吉避凶,活得更好一點。否則就一錢不值。」但正如世界上有人吸食毒品扣販賣毒品一樣,也有人欣賞和推銷有害的作品。對於這種人,秋斯不客氣地說:「我絕對不希望他們來翻一翻我這個譯本。」

秋斯於1926年畢業於燕京大學文理科,應聘到廣州協和神學院教書。當時的廣州到處彌漫著革命氣氛,在這里,秋斯能閱讀公開出版的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書刊,使他對西方現代文學的思想和歷史背景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對西方文學19世紀以來發生的變化,秋斯後來在《傑克·倫敦傳》的《譯者敘》中談到,19世紀最後10年間,科學的社會主義,寫實主義的文學,進化論的生物學,這三種現代文化「在歐洲已經有了長足發展」。秋斯把寫實主義文學看作現代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比較推崇這一流脈的作品。他認為,其時「維多利亞朝的風尚已經僵化成一定的模子,更加上(19世紀末的美國)中西部道德的束縛,文學家寫不出有創見的作品。他們所寫的對象,限於可敬的中等階級或富人,善行永遠受賞,惡行永遠受罰。他們主張看人生的愉快面,避免一切粗暴的、嚴厲的、真實的東西」。秋斯看中傑克·倫敦,正因為他是這種缺乏生命力的文學傳統的叛臣逆子,因此「他在小說中寫社會主義,寫進化論,寫實實在在的人生,寫貧血的、纖巧的、怯避的、偽善的19世紀文學所不敢正視的一切東西。由於他那長於說故事的天才,也由於他學習前輩大家的努力,他鍛煉出一種文學技巧.足以攻下頑固分子的森嚴壁壘,也侵入了暖室一般的太太小姐的深閨。這在美國,確乎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就!」

秋斯對傑克·倫敦文學成就的評價,可說是譯者在選材上的夫子自道。但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無論美國的傑克·倫敦、加德維爾、斯坦倍克、德萊塞、海明威,還是英國的狄更斯或俄國的托爾斯泰,他們的寫實主義小說都是秋斯後來的譯作。在當時的社會主義思潮影響下,秋斯開始翻譯的是一部反映社會主義前途的小說《士敏土》。蘇聯作家格拉特珂夫的長篇小說《士敏土》是秋斯與蔡詠裳早期合作的譯本,作品描寫蘇聯內戰結束後向社會主義建設過渡時期的生活。正如魯迅為《士敏土》作圖序所言,小說中「有兩種社會底要素在相克,就是建設底要素和退嬰,散漫,過去的頹唐的力」。然而,「和這歷史一同,還展開著別樣的歷史——人類心理的一切秩序的蛻變的歷史。機械出自幽暗和停頓中,用火焰輝煌了昏暗的窗玻璃。於是人類的智慧和感情,也和這一同輝煌起來了」。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