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考察了慈禧太後和載灃如何處理梁啟超在1898年提出、隨後又成為革命派宣傳攻勢之靶子的滿漢關系問題,從而為晚清朝廷的研究提供新的視角。特別是1907年夏天滿人巡撫恩銘的被暗殺,促使慈禧太後全面審視滿漢關系問題。她(後來是載灃)試圖通過縮小少數滿人與多數漢人之間的大量差異來平息革命者的抨擊。然而,他們同時還進行了加強中央集權和“強化皇權”的努力,這又大大削弱了他們改善滿漢關系的成就。朝廷強化皇權的長期努力始于l861年恭親王奕訴被任命為軍機處大臣——迄今為止,歷史學家往往因為關注當時加強中央集權的趨勢而忽略了這一點——最後在1911年5月,以備受指轟的“皇族內閣”的出現而達到頂峰。這也是清廷方面令改革精英極度失望的關鍵決策之一,導致了他們在5個月後革命爆發時放棄了對朝廷的支持。本書也涉及了清廷對1911年10月的武昌起義在政治上和軍事上的反應,以及清廷在為1912年2月清帝退位協議鋪平道路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最後,本書討論了革命之後皇室的命運,包括“末代皇帝”在1924年被逐出紫禁城,以及1928年清朝皇陵被人破壞卻沒有遭到懲處等問題。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隔離與不平等
反滿緣由
滿人七宗罪
滿人和旗人
隔離
……不平等
兩種人,兩種文化
甲午戰爭之後的改革嘗試
結語
第二章 慈禧太後和“特權制度”
政變中驚醒
滿漢關系的變化
軍事和警政改革
教育改革
政治改革和1907年政治風暴
恩銘被刺及其反響
結語
第三章 載灃和“滿人權勢”
慈禧太後的最後歲月
猶豫與退卻
軍事和政治的集權化
資政院之爭
結語
第四章 辛亥革命
清廷的軍事反應
清廷的政治反應
反滿暴行
南北和談
退位及其條件
結語
第五章 辛亥之後的皇室和滿人
民國初年的皇室
民國初年的滿人
1928年後的皇室和滿人
結語
結語
參考文獻
索引
 

纂修清史是我國新世紀標志性的文化工程,它包括3000余萬字的清史主體工程及文獻、檔案整理和編譯工作。廣大史學工作者正以高度的民族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努力做好清史編纂工作,科學總結歷史經驗,繼承和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

世界各國從分散發展到趨于一體,大抵從15世紀、16世紀開始,直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形成了資本主義的世界市場和世界體系。清朝從1644年到1911年共延續了268年,這是世界歷史發生深刻變化的重要的轉折時期。在這個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清王朝卻依然以“天朝大國”自居,閉關自守,使封建社會的中國越來越落後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洋槍洋炮面前不堪一擊;西方列強用大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使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在18世紀世界歷史的大變局中,康乾盛世不過是中國封建社會“落日的輝煌”,而到19世紀中葉鴉片戰爭後,清朝日益衰頹,已奏起了“落日的挽歌”。因此,研究清史,確定它的基本內容,以及確定研究它的基本理論、原則和方法時,不能脫離清王朝社會發展過程中世界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的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

在編纂清史時要有世界眼光,這已是廣大史學工作者的共識。不僅要把清史放到世界歷史的範疇中去分析、研究和評價,既要著眼中國歷史的發展,又要聯系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而且還要放眼世界,博采眾長,搜集和積累世界各國人士關于清代中國的大量記載,汲取外國清史研究的有益成果,為我所用。正是從這一基本認識出發,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決定編輯出版“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編譯叢刊”(以下簡稱“編譯叢刊”)。

清朝建立之初,曾和世界各國保持一定程度上的接觸。後來中國的大門一度被關閉而後又被強行打開,這期間,外國的傳教士、商人、外交官、軍隊、探險家、科學考察隊蜂擁而來,東方古國的一切都使他們感到驚奇。基于種種不同的目的,他們記錄下在華的所見所聞。這些記錄數量浩瀚,積存在世界各國的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或私人手中,成為了解清代近三個世紀歷史的珍貴資料。由于西方人士觀察、思考和寫作習慣與中國人不同,他們的記載比較具體、廣泛,比較注重社會的各個階層各個方面,因而補充了中國史料記載的不足。“編譯叢刊”將從中選取若干重要資料譯介給國內的讀者;對早年問世的具有開拓性、奠基性價值,但不為中國學術界所熟知的作品,我們也將同樣給予關注;此外,對反映當代國外清史研究新的學術思潮、前沿問題、熱點問題和重要成果的學術專著,“編譯叢刊”也將及時地介紹給中國學術界。

從中國史學的歷史與現實出發,有選擇地介紹國外新史學的一些理論與方法是必要的。如西方歷史學家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歷史學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了”,主要是強調擴大歷史學家的視野,拓寬歷史研究的選題;又如提倡“自下而上看的歷史學”,努力將社會精英的歷史變成社會大眾的歷史,將千百年來傺藏車兩督幕後的社會大眾推上歷史娩前台。此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歷史研究整體化趨勢的推動下,出現了一系列歷史學分支學科,如社會史、人口史、民俗史、新經濟史、新政治史、心理史、社會生態史、環境史、婦女史、城市史、家庭史等等,對于纂修清史有一定的借鑒作用,這些都將在“編譯叢刊”的作品中有所體現。

人類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不同文明間不斷交流和融合的歷史。任何國家的文化都是通過與異質文化的對話和交流獲得營養,從而不斷發展壯大。纂修清史必須排除閉關自守的文化排外主義的干擾,破除中西對立的僵化思維方式,以開放的胸襟、兼容的態度和科學的精神對待國外清史研究的一切成果,因為它們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願“編譯叢刊”在新世紀中外文化交流的廣闊背景下,作為一座科學的橋梁、友誼的橋梁,為纂修清史做出更多的貢獻。

于沛
2004年5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