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特利克‧懷特是197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20世紀澳大利亞最重要的現代主義小說家,被譽為將“澳大利亞文學帶到了世界的版圖上”。懷特具有深刻、獨特的文學思想和創新的文學風格,在澳大利亞文學史上創立了懷特時代,奠定了“懷特派”小說創作潮流。《走向人性的理想和自由:論帕特里克‧懷特小說中的性》一書從“性”(Sexuality)這一角度,論述和分析了性、性意識、性身份、性取向對懷特及其作品的影響。
弘陳︰華東師範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主任、新西蘭研究中心主任、亞太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外語學院英語系四年級教研主任、中國澳大利亞研究學會副會長、中國跨文化交際學研究會上海分會亞太文化比較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澳大利亞研究通訊》執行副主編。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澳大利亞研究、新西蘭研究、亞太問題研究、文學研究和文化研究。主要成果包括專著《當代澳大利亞社會》、《從孤立走向世界︰澳大利亞文化簡論》、《澳大利亞文學批評》等,編著《英國散文選讀》、《英漢澳大利亞英語詞典》、《澳洲之旅》、《英國藝術家隨筆》、《漢英新詞語詞典》、《英語‧師範院校英語專業用》第7冊(教師用書)、《漢英大辭海》和《全球化時代亞太地區文化多樣性與市民社會》等,譯著《巴斯德傳》、《南丁格爾傳》和《無邊的曼荼羅︰帕特里克‧懷特傳》等,以及論文十余篇。近年來屢獲澳大利亞外交外貿部所屬澳中理事會、澳大利亞國際教育發展署和澳大利亞La
Trobe大學基金在澳大利亞從事訪問研究和講學。
目錄
懷特研究的新視角:代序(黃源深)
Acknowledgement
前言
Preface
List of Abbreviations for works by Patrick White
Introduction
Chapter 1 Sexuality and Literature
Chapter 2 “The Tree of Man Was Never Quiet”︰The Heterosexual Relations in Patrick White’s Fiction
Chapter 3 Jardin Exotique︰The Bisexual Expressions of Patrick White’s Characters
Chapter 4 To Internalise the External︰Homosexuality as Patrick White’s Characters
Chapter 5 The Matrix and its Discontents
Conclusion
Select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
前言
Preface
List of Abbreviations for works by Patrick White
Introduction
Chapter 1 Sexuality and Literature
Chapter 2 “The Tree of Man Was Never Quiet”︰The Heterosexual Relations in Patrick White’s Fiction
Chapter 3 Jardin Exotique︰The Bisexual Expressions of Patrick White’s Characters
Chapter 4 To Internalise the External︰Homosexuality as Patrick White’s Characters
Chapter 5 The Matrix and its Discontents
Conclusion
Select Bibliography
序
帕特里克‧懷特(Patrick White
1912—1990)是中國學者最感興趣的澳大利亞作家,不但公開發表的關于懷特研究的文章很多,而且以他為題的碩士和博士論文也不計其數。一方面是因為懷特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而且是迄今為止澳大利亞唯一的一位,在世界文壇享有特殊地位;另一方面,懷特的作品艱澀難懂而內涵豐富,不但經得起恆久的開掘,而且往往能給開掘者帶來鮮有的愉悅和成就感。正因為這樣,我有三位博士生選擇懷特作研究,陳弘就是其中的一位。
然而,懷特的研究者們已經對懷特作品的方方面面進行了探討,如超驗的主題、怪異的人物、象征的手法、空靈獨特的用詞、悲劇的色調、開放性的結尾、宗教的隱喻、自我身份的追尋等等,似乎再要想出一個值得進一步探索的話題,已經很難了。而博士論文卻講求獨創和新意,這就給闖入這一領域的學子們帶來了困難。正當我們將懷疑的目光投向那些後來者的時候,陳弘的博士論文提出了一個國內從未涉及的命題:懷特作品中的“性”。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性”在中國學界是一個表現和議論的禁區,這不但歸因于當年大肆宣揚“革命”的、禁欲主義式的所謂“純粹”,而且也與中國保守內斂的傳統密切相關聯。在理論探索中,對“性”的長期疏離,使我們產生了一種思維定勢︰“性”與我們研究的各類課題是很少有關的。因此,陳弘的命題在某種程度上具有突破性意義,既為懷特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也讓我們看到,很多社會科學的問題是可以從“性”著手探討的。
懷特這位作家本身也的確具備從“性”的角度切人討論的條件。一是因為幾乎懷特的每部作品都與“性”息息相關,從早期的《人類之樹》和《沃斯》,中期的《活體解剖者》,到後期的《特萊龐愛情》和《樹葉圈》,都莫不如此,只不過程度上的差別而已;二是由于懷特自身的特殊性。懷特是個同性戀者,這是作者自己公諸于世的事實。而且他還曾強調,同性戀的身份有助于他踏入異性戀者的盲區,洞見常人所看不到的東兩。《特萊龐愛情》中,作者通過主人公不斷變換性別的嘗試,來反映現代人不斷尋找自我的徒勞,這一精心構思只能屬于具有特殊身份的懷特的獨創。
把“性”作為一個視點,顯然是切實可行的。
陳弘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就開始從事澳大利亞文學研究,多年來成績卓著,尤其對懷特素有研究,翻譯了澳大利亞著名傳記作家戴維‧瑪爾的《帕特里克‧懷特傳》,發表了多篇論文。此外,著有《澳大利亞社會》、《澳大利亞文化簡論》、《澳大利亞文學批評》等數部論著,其中《澳大利亞文學批評》獲得澳大利亞政府頒發的年度最佳澳大利亞研究學術著作獎。同時,他還組織召開了多次澳大利亞研究國際會議,積極開展澳大利亞文化活動和中澳文化交流,他在這方面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他還年青,在澳大利亞研究領域還有很多事情可做,我們期待他取得更大的成績。
黃源深
2009年4月于紫藤齋
然而,懷特的研究者們已經對懷特作品的方方面面進行了探討,如超驗的主題、怪異的人物、象征的手法、空靈獨特的用詞、悲劇的色調、開放性的結尾、宗教的隱喻、自我身份的追尋等等,似乎再要想出一個值得進一步探索的話題,已經很難了。而博士論文卻講求獨創和新意,這就給闖入這一領域的學子們帶來了困難。正當我們將懷疑的目光投向那些後來者的時候,陳弘的博士論文提出了一個國內從未涉及的命題:懷特作品中的“性”。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性”在中國學界是一個表現和議論的禁區,這不但歸因于當年大肆宣揚“革命”的、禁欲主義式的所謂“純粹”,而且也與中國保守內斂的傳統密切相關聯。在理論探索中,對“性”的長期疏離,使我們產生了一種思維定勢︰“性”與我們研究的各類課題是很少有關的。因此,陳弘的命題在某種程度上具有突破性意義,既為懷特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也讓我們看到,很多社會科學的問題是可以從“性”著手探討的。
懷特這位作家本身也的確具備從“性”的角度切人討論的條件。一是因為幾乎懷特的每部作品都與“性”息息相關,從早期的《人類之樹》和《沃斯》,中期的《活體解剖者》,到後期的《特萊龐愛情》和《樹葉圈》,都莫不如此,只不過程度上的差別而已;二是由于懷特自身的特殊性。懷特是個同性戀者,這是作者自己公諸于世的事實。而且他還曾強調,同性戀的身份有助于他踏入異性戀者的盲區,洞見常人所看不到的東兩。《特萊龐愛情》中,作者通過主人公不斷變換性別的嘗試,來反映現代人不斷尋找自我的徒勞,這一精心構思只能屬于具有特殊身份的懷特的獨創。
把“性”作為一個視點,顯然是切實可行的。
陳弘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就開始從事澳大利亞文學研究,多年來成績卓著,尤其對懷特素有研究,翻譯了澳大利亞著名傳記作家戴維‧瑪爾的《帕特里克‧懷特傳》,發表了多篇論文。此外,著有《澳大利亞社會》、《澳大利亞文化簡論》、《澳大利亞文學批評》等數部論著,其中《澳大利亞文學批評》獲得澳大利亞政府頒發的年度最佳澳大利亞研究學術著作獎。同時,他還組織召開了多次澳大利亞研究國際會議,積極開展澳大利亞文化活動和中澳文化交流,他在這方面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他還年青,在澳大利亞研究領域還有很多事情可做,我們期待他取得更大的成績。
黃源深
2009年4月于紫藤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3折$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