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地緣政治與中國應對

北極地緣政治與中國應對
定價:390
NT $ 339
  • 作者:陸俊元
  • 出版社:時事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2323932
  • ISBN13:9787802323933
  • 裝訂:平裝 / 376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隨著氣候變暖,北極地區已經發展為世界政治的一個熱點。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北極國際競爭明顯加劇,相關國家紛紛從不同領域爭奪北極事務的主動權,搶佔地緣政治的制高點。同時,北極地區的國際協調與合作也在展開,使北極地區的國際關系充滿復合性與復雜性特點,北極形勢撲朔迷離。本書從區位、交通、資源等角度分析了北極地區在世界格局中的戰略地位與價值;梳理了當今北極國際競爭的新特點,解析了制約北極國際關系運行的地緣政治格局特征;分析了北極國家新的北極戰略,以及各國在北極地區的活動特點;進而分析了北極對我國的戰略意義,並提出中國應對北極形勢變化發展的相關舉措。本書為分析北極國際關系、理解北極形勢、思考中國的應對提供了獨特的地緣政治視角。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北極地緣政治區域的界定
一、北極地區概念
(一)地理學上的北極地區
(二)環北極國家(北極國家)
(三)按行政區域界定的北極地區
二、北極地緣政治區域的界定
(一)地緣政治區域的概念與性質
(二)北極地緣政治區域的界定
第二章 北極地區的地緣戰略價值分析
一、北極地區的區位特征
二、北極地區在北半球三大戰略區中的戰略地位
三、北極地區的戰略交通價值
(一)水面交通
(二)空中交通
(三)水下交通
四、北極地區的戰略資源價值
五、北極地區的科學研究價值
第三章 北極地緣政治格局及其演變
一、北極地緣政治行為體分析
(一)國家
(二)國家集團
(三)政府間國際組織
(四)國際非政府組織
二、北極地緣政治格局的地理基礎
(一)北極政區的海陸分布
(二)北極國家的相互鄰接關系
(三)北極國家的地緣政治差異
(四)以北冰洋為中心的國際地域結構
三、北極地緣政治格局的歷史演變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歷史的簡要回顧
(二)冷戰時期特征
(三)冷戰後的發展趨勢
(四)當前北極地緣政治關系的主要特點
四、當今北極地緣政治格局特征
(一)地緣政治格局及其分析方法
(二)當今北極地緣政治格局特征
第四章 主要國家的北極戰略與實踐
一、有關國家的北極戰略(政策)分析
(一)俄羅斯的北極戰略
(二)美國的北極政策
(三)加拿大的北極戰略
(四)挪威的北極戰略
(五)丹麥的北極戰略
(六)芬蘭的北極戰略
(七)歐盟的北極政策
二、北極國家新北極戰略(政策)的共同取向
(一)共同背景
(二)北極國家新北極戰略的總體特征
(三)北極國家新北極戰略的共同取向
三、有關國家的北極地緣政治實踐(舉措)
(一)美國
(二)俄羅斯
(三)加拿大
(四)丹麥
(五)挪威
(六)其他北極國家
(七)非北極國家
第五章 中國在北極的地緣政治利益與政策建議
一、氣候變化對中國的戰略影響
二、北極資源對中國的戰略意義
(一)北極地區資源概況
(二) 中國對北極能源和資源的需求
三、北極航道對中國的戰略價值
四、美國在北極地區布建反導系統對中國的戰略影響
(一)美國導彈防御計劃發展簡要回顧
(二)美國導彈防御系統的地緣戰略特征
(三)對中國的戰略影響
五、中國應對北極地緣政治新變化的政策建議
(一)繼續加強對北極地區的科學調查與研究,進一步掌握北極地區的資源、航道、環境等情況,為制定中國的北極戰略提供科學支持
(二)中國應該盡快開展在北極地區的國家利益評估,為中國的北極外交指明方向,防止在復雜的北極國際競爭中陷于盲目被動地位
(三)研究和制定中國的北極戰略(或政策),擬定處理北極事務的長遠指導方針
(四)強化對北極事務的跨部門協調和綜合管理,研究北極事務管理中的新問題,以滿足應對快速變化和發展的北極事務的需要
(五)研究中國管理北極活動的相關法律法規,規範管理與北極事務相關的各項活動
(六)積極開展北極外交,著重加強與北極國家和有關國際組織的合作
(七)嘗試“近北極國家”概念倡議,開展同近北極國家和其他非北極國家的合作
(八)以科學研究、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為切入點,以國際合作為主要途徑,積極參與北極地緣政治實踐
(九)充分利用《斯瓦爾巴德條約》賦予的權利,開展北極活動,維護中國在斯瓦爾巴德地區的權益
附件1《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有關條款
附件2《北極理事會成立宣言》
附件3《伊魯麗塞特宣言》
附件4《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條約》(《斯瓦爾巴德條約》)
參考文獻
 

地緣政治問題是當今北極事務中一個突出的基本問題。在特殊的北極環境中,由于氣候變化等原因,北極地區的自然環境和人類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進而導致與北極地區相關的國際社會關系的復雜變動。

面對紛繁復雜的北極政治與社會關系,我們如何觀察和理解?如何把握北極形勢的變化與發展趨勢?對于新的和正在變化的北極政治與國際關系,我們如何思考、如何應對?作為與北極具有特殊利害關系、深受北極地區影響的中國,無法回避這些問題的質詢。

由陸俊元教授著述的《北極地緣政治與中國應對》一書應運而生,為我們觀察和理解北極問題進而思考我國的相關戰略問題,非常及時地提供了一個地緣政治的視角。該書基于對地緣政治本質的深刻理解和正確把握,挖掘了北極地區國際競爭的地緣戰略背景;運用地緣政治規律,從動態層面分析了當今北極地緣政治的新特點;運用結構分析方法,從相對穩定的層面剖析了北極地緣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在介紹和分析北極國家新北極戰略的基礎上,總結了它們的共性特征,為我們提供了不少啟示;分析了我國在北極地區的戰略利益,並針對北極地區新的形勢提出了關于我國應對措施的思考和政策建議。陸教授長期從事地緣政治理論與現實問題的研究,是我國地緣政治學科的領軍人物,他以扎實的理論功底和嚴謹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北極地緣政治問題,為我們應對北極變化提供了重要和寶貴的見解。作為一本研究和分析北極地緣政治的專著,本書具有開創性。

當前,兩極地區,尤其是北極地區的國際形勢正在發生較大的變化。為適應北極新形勢,各國密集地出台新的北極政策,制訂新的戰略措施,加強北極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包括建造新的破冰船、新的油氣勘探、提煉和運輸設施、港口升級改造、增加科學研究基地等,為開發利用北極資源做好準備。同時,環北極國家加強協調,將北極氣候變化納入到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政治與外交議題中,為後哥本哈根時代的氣候談判加碼。

我國自1984年開展南極考察以來,以鄧小平“為人類和平利用南極做貢獻”的題詞為指導方針,不斷開拓考察領域和範圍,在南極建立了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3個科學考察站,在北極建立了黃河站,我們還擁有一條2萬噸級的科學考察船,已完成26次南極科學考察和4次北冰洋科學考察。我國還積極組織與開展國際極地年(IPY)科學考察活動。同時,我國積極參與國際極地事務,加入了南極條約下的所有國際公約,參與了包括北極理事會在內的一些國際合作論壇。我們在為人類認識極地做出貢獻的同時,也維護和拓展了自己應有的極地權益。

在北極環境發生快速變化和全球化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極地事務與全球事務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兩極地區的戰略地位在大國戰略中的地位不斷提高。極地問題已不僅是單純的認識自然的科學問題,也是凸顯大國戰略利益的國際政治、外交和經濟問題。中國正在迅速發展和壯大,我國在南極和北極地區有著日趨重要的和廣泛的國家利益與戰略需求,我們需要用新的觀念和視角來審視兩極地區與我國的戰略關系。

新的國際形勢和新的國家需求對我國的極地科學考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極地科學考察對于維護我國的極地權益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同時,我們需要認識到,我國的極地科學工作不僅僅限于科學調查與研究。

用社會科學的視角關注和研究包括北極在內的極地問題,是極地事務深刻變化發展的需要,它與極地自然科學考察與研究共同組成了極地科學的全部內容。而且,從可持續發展角度來看,極地軟科學研究同樣面臨許多新的和未解的問題。相對于極地科學考察與研究而言,我國的極地軟科學研究起步較晚,它是一個新的重要研究領域。我們要拓寬極地考察的視野和領域,更緊密地服務于國家需求,進一步推動極地軟科學研究。相信本書不僅為讀者提供了解北極政治的知識和方法,而且將有力推動我國極地軟科學研究向前發展。是為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