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達爾克羅茲的生平概述和教育理論的形成
第一節 達爾克羅茲的生平概述
第二節 達爾克羅茲教育理論的形成
第二章 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思想的基本觀點
第一節 音樂與身體關系的哲學思考
第二節 通過節奏運動使身心和諧發展
第三節 通過節奏運動喚醒兒童的音樂本能
第四節 兒童節奏能力發展的特點
一、兒童節奏能力的層次類別
二、兒童節奏能力表現的差異
三、兒童節奏能力障礙的原因
第五節 節奏感的培養
一、音樂學習首先是運動的練習
二、兒童節奏練習的自然起點
第三章 達爾克羅茲體系教學實踐的三個組成部分與教學目標
第一節 與三項內容相應的能力發展
一、運動覺的發展
二、內心聽覺的發展
三、即興創造能力的發展
第二節 三個組成部分的具體學習內容
一、節奏運動的基本練習
二、視唱練耳的基本練習
三、鋼琴即興作曲的基本練習
第三節 三個組成部分的教學目標與相互關系
第四章 體態律動(一)
第一節 體態律動教學過程與原理
一、音響刺激與課題暗示
二、初步反應與相互作用
三、改進反應與表現
四、綜合反應與促進表現
第二節 身體運動語匯
第三節 節奏要素之一:時值與結構
一、音值
二、音值的細分
三、音型
四、休止
五、擴大與縮小時值
六、切分節奏
七、分句
八、單聲部曲式
九、填充節奏
十、對位節奏
十一、復合節奏
十二、單聲部的曲式結構與固定節奏型
十三、卡農
十四、對位曲式
十五、賦格
第四節 節奏要素之二:拍律及其變化
一、節拍
二、單拍子與復拍子
三、不等拍——累加節奏
四、不等小節
五、單拍子與復拍子的轉換
六、內在拍或隱伏拍子
七、交錯拍子與復合節拍
第五節 節奏要素之三:情感表現要素
一、速度
二、速度微差
三、力度
四、力度微差
五、節奏、速度的藝術性處理
六、重音
七、發音方式
第五章 體態律動(二)
第一節 游戲性的教學實踐活動
一、感覺或認識身體各個部位的活動
二、意識空間和時間的活動
三、體驗肌肉緊張與放松的活動
四、呼吸與動作協調的活動
五、大腦與身體協調反應的活動
六、體驗不同音值的活動
七、體驗重音和節拍的活動
八、體驗節奏型的活動
第二節 初級程度的體態律動課例
一、課題工:音樂課的開始
二、課題Ⅱ:體驗三種基本運動速度、感知不同時值
第三節 體態律動中常用的練習方式
一、快速反應練習
二、跟隨表現練習
三、因素替換練習
四、卡農式練習
第四節 體態律動中的即興音樂創作
一、即興演奏的基本要求
二、簡易的即興演奏的方法和音樂材料
第六章 視唱練耳與即興創作
第一節 視唱練耳的教學原則
一、強弱力度規則項
二、樂句規則項
三、重音規則項
第二節 體態律動與視唱練耳結合的課例
第三節 視唱練耳常用練習方法舉例
第四節 即興作曲
第五節 幾種即興音樂活動的形式
一、即興問答
二、即興演唱
三、即興演奏
四、即興指揮與表演
第七章 達爾克羅茲教育體系在當代的發展梗概
第一節 達爾克羅茲教育體系在當代的發展
一、教育觀念的發展
二、視唱練耳教學活動的發展
三、體態律動教學活動的發展
四、即興創作教學活動的發展
第二節 戴安娜音樂教學實踐活動評介
一、「有聲和無聲」、「大聲和小聲」、「相同和不同」——最初的活動之
二、感受穩定的律動——最初的活動之二
三、「還有別的方法走路嗎?」——最初的活動之三
四、「集中注意看指揮」
五、跟著音樂敲擊
六、「三只熊的故事」
七、拍紙球
八、拍手的游戲
九、聽鼓聲傳球
十、撫摸想象中的小狗和大馬
十一、摘櫻桃
十二、在大蝸牛的背上走
十三、識別節奏音符
十四、s-m的歌曲
十五、重拍音的活動
十六、學習馬的奔騰跑跳步
十七、「大貝司樂手」——學習三拍子
十八、「舞動我們的紗巾」
十九、體驗音樂的結構
二十、「聖誕老人的梅花鹿」——學習漸快和漸慢
二十一、「火車的出發和進站」——學習漸快和漸慢
二十二、《阿里貓》——從音樂中體驗速度的漸快
二十三、「什麽時候找朋友?」——培養和聲聽覺的活動
二十四、即興的卡農
二十五、三種節奏的合奏
二十六、「學會互相傾聽」「
二十七、節拍細分與二聲部的律動
二十八、聽音樂中的律動參與
二十九、體態律動中舞蹈的運用」
參考文獻
再版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