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搜盡奇峰打草稿圖》卷,縱42.8厘米,橫285.5厘米,紙本,墨色。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圖作于康熙三十年(1691),正是他北游京城期間,應當說是其畫中精品。圖前以其獨特的隸書題寫了“搜盡奇峰打草稿圖卷”九個字作引首。再看畫卷︰一小溪分隔兩岸,石壁聳峙,群山巍峨。山間雲霧飄渺,下有一水蜿蜒流淌。水上架小橋,兩小艇載人垂釣其中。漸入深山,路道盤桓,峰巒起伏。山間林木茂密,村舍瓦屋掩映其間,有兩人晤談屋中。後漸開闊,水流瀠洄,匯成大湖。湖畔孤島,小橋連岸,坡岸有高士席地,水中有舟載客而來。顯然這是人間的尋常生活,恬靜平淡。作者以其難得的細筆,一層層勾、皴,再由淡而濃,反復擦、點,淡墨渲染。尤其是點,經由干、濕、濃、淡,反復疊加,至“密不透風”的程度。石濤善用點,是其一大特征。整幅畫面顯得蒼莽凝重,深得元人意趣。盡管他在卷後自謂“不立一法,是吾宗也”,其實還是脫不開傳統技法。


石濤(1642—1718)是明清時期最富有創造性的杰出畫家,在繪畫藝術上有獨特貢獻,成為清朝一代大畫師。摹古派的領袖人物王原祁評曰︰“海內丹青家不能盡識,而大江以南,當推石濤第為一。”

石濤是個和尚畫家,自稱苦瓜和尚。他原名朱若極,後更名元濟,原濟,又名超濟,小字阿長,號大滌子,又號清湘老人清湘陳人,晚號瞎尊者,別號還有很多。石濤是明代皇族,剛滿十歲時即遭國破家亡之痛,削發為僧,改名石濤。他因逃避兵禍,四處流浪,得以遍游名山大川,飽覽“五老”、“三疊”之勝。從事作畫寫生,領悟到大自然一切生動之態。至康熙朝,畫名已傳揚四海。但他又不甘寂寞,從遠離塵器的安徽敬亭山來到繁華的大都市南京,康熙南巡時,他曾兩次在揚州接駕,並奉獻《海晏河清圖》,晚年與上層人物交往比較密切。

石濤在繪畫藝術上成就極為杰出,由于他飽覽名山大川,“搜盡奇峰打草稿”,形成自己蒼郁恣肆的獨特風格。石濤善用墨法,枯濕濃淡兼施並用,尤其喜歡用濕筆,通過水墨的滲化和筆墨的融和,表現出山川的氤氳氣象和深厚之態。有時用墨很濃重,墨氣淋灕,空間感強。在技巧上他運筆靈活。或細筆勾勒,很少皴擦;或粗線勾斫,皴點並用。有時運筆酣暢流利,有時又多方拙之筆,方園結合,秀拙相生。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8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