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的適應與選擇︰外宣翻譯過程研究

譯者的適應與選擇︰外宣翻譯過程研究
定價:228
NT $ 198
  • 作者:劉雅峰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1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010091471
  • ISBN13:9787010091471
  • 裝訂:平裝 / 189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外宣翻譯的過程是以譯者為中心適應外宣翻譯生態環境並作出合理恰當選擇的過程。譯者不僅需要適應語言因素(文本的形式意義、言外意義、文化社會意義、聯想意義等),還需要適應非語言因素(目標語讀者、認知語境、目標語文化佔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外宣翻譯目的等)。適應了外宣翻譯生態環境的譯者,需要在外宣翻譯方法、外宣翻譯策略、外宣翻譯文體等方面作出合理的選擇。譯者的適應與選擇與譯者的意識觀密切相關,譯者的意識程度越高,譯者的適應和選擇就越合理恰當。


劉雅峰,1966年7月出生,遼寧喀左人。湖州師範學院副教授。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博士畢業,師從張健教授。北京大學訪問學者,師從胡壯麟教授。潛心翻譯學(外宣翻譯)、生態翻譯學、英語教學的研究。迄今,已經在國內學術期刊公開發表論文20余篇,參編詞典1部,
 

目錄

序一 張健
序二 胡庚申
緒論
第一節 理論框架及選題背景
第二節 研究的主要問題及創新
第三節 主要研究方法及構成
第四節 研究外宣翻譯過程的意義
第一章 外宣及外宣翻譯
第一節 外宣相關術語概述及厘定
第二節 外宣翻譯的異質特征
第三節 外宣翻譯的目的與效果的實現與評估
第四節 外宣翻譯的傳播途徑
第五節 外宣翻譯研究的相對滯後
第六節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外宣翻譯
第七節 外宣翻譯的特點
第八節 小結
第二章 外宣翻譯的過程︰譯者適應與選擇
第一節 外宣翻譯與翻譯適應選擇論
第二節 譯者的適應過程
第三節 譯者的選擇過程
第四節 譯者適應與譯者選擇的相互作用
第五節 譯者的適應、選擇與意識程度的關系
第六節 小結
第三章 譯者適應與選擇之偏差——外宣翻譯誤譯研究
第一節 何為誤譯?
第二節 翻譯適應選擇論視角下的語用外宣翻譯失誤
第三節 翻譯適應選擇論視角下的文化外宣翻譯失誤
第四節 翻譯適應選擇論視角下的語言外宣翻譯失誤
第五節 翻譯適應選擇論視角下的語篇類型外宣翻譯失誤
第六節 翻譯適應選擇論視角下外宣翻譯失誤的原因
第七節 小結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受經濟全球化和政治多極化兩個過程的刺激,世界已進入全球傳播時代。全球傳播最主要的內容便是國際間的新聞及相關評論的傳播,政府(也包括許多非政府組織)把全球傳播和對外宣傳當作維護本國利益、推行對外政策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由此,政府願意並主動傾注大量人力和財力,並鼓勵各種傳媒機構為國家利益服務。于是,對外宣傳的重要性愈顯突出。在全球化浪潮中,只有加強對外宣傳,信息輸出國才能讓世界了解自己,將自己匯入全球化浪潮之中去參與交流活動,否則就會被外來強勢傳播帶來的文化及其價值觀所淹沒;只有加強對外宣傳,信息輸出國才能與世界保持平等的交流,從而使自己的文化在與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的交流中得到整合,促進自身文化的發展;只有加強對外宣傳,信息輸出國才能讓世界了解自己的文化和價值觀等,從而減少或避免由于互不了解帶來的沖突,為信息輸出國帶來更好的國際生存環境和更多的經濟上的利益。對外宣傳工作的重要性亦突出了外宣翻譯的重要地位。可以說,全球化為促進外宣翻譯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但也給外宣翻譯提出了新的挑戰。在世界多元文化的激烈競爭中,中國要走向世界,要生存,就必須加強外宣翻譯,讓世界了解中國。只有這樣,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才能被全球各國認同,才具有全球化的性質。

外宣工作離不開外宣翻譯這一重要環節,因為翻譯就是宣傳的直接手段,故而外宣翻譯質量如何對于對外笪傳的效果起著舉足輕重的決定作用。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將對外宣傳擺在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從政府文件、經貿洽談會,到街頭標牌、廣告、電視、報紙,各行各業幾乎都有對外宣傳的任務和要求。隨著中國與世界各國交往的日益頻繁,外宣翻譯達到了空前的規模,上至國家領導人的重要講話,中至企業的宣傳材料,下至旅游景點的一個指示牌,現在幾乎都相應地被翻譯成了英語等外文。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對外宣傳工作對于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就是全方位對外宣傳中國和北京的一大契機。

外宣翻譯關系到國家形象問題。從我國對外傳播的國家戰略高度來看,翻譯人才欠缺和翻譯質量低劣已經產生了不利影響。近年來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和傳播嚴重“入超”,“文化赤字”巨大,翻譯問題已成為制約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瓶頸,以至于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國家形象與國際認可的國家形象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可見,外宣翻譯擔負著維護國家利益,反映我國真實發展情況和樹立良好形象的重要使命。外宣翻譯與其他翻譯既有相同之處,需要遵循基本的翻譯標準,也存在很大差別,具有自己的獨特性。外宣翻譯政治性強,其中的錯誤與缺陷會被放大來看。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外宣翻譯是一個國家對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環境建設的具體體現。外宣翻譯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外宣的效果。外國人看到的是外文稿而不是中文稿。一篇符合對外宣傳要求的中文稿,經過一個外語水平不高、不懂得外宣翻譯的譯者的處理,可以變成一篇外國人不願看也看不懂的外文稿。反之,一篇不大符合對外宣傳要求的中文稿,在一個外語水平高又懂得外宣翻譯的譯者手里,可以變成一篇外國人愛看又易懂的外文稿。實踐證明,翻譯是決定外宣效果的最直接因素。

然而,遺憾的是,外宣翻譯的質量並沒有隨著翻譯量的增多和範圍的擴大而提高;恰恰相反,死譯、亂譯、讓人不知所雲的翻譯隨處可見,外宣翻譯中總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結果總不能令人滿意。“一條標語,嚇走外商”並非聳人听聞。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對外宣翻譯的認識存在偏差,且不說那些認為只要學了英語就可以做翻譯的外行看法,就是受過系統翻譯訓練、有一定翻譯經驗的專業人士,對外宣翻譯的認識存有誤解的恐怕也不在少數。其中誤解之一就是把外宣翻譯等同于普通的漢英翻譯,或者把外宣翻譯僅理解為外事翻譯或者外交翻譯。前一種觀點忽略了外宣翻譯的“傳播”、“宣傳”的特點,在翻譯時往往拘泥于文本,以文本為中心,“只見文本、不見讀者”,從而譯出來的文章(如果語言層面上沒什麼問題的話)對外國讀者缺乏吸引力,起不到讓世界了解中國的宣傳效果。後一種觀點把外宣翻譯僅理解為外事翻譯或者外交翻譯,則大大縮小了外宣翻譯可能涉及的潛在讀者,因為外交翻譯或外事翻譯都只針對有限的、明確的少數人群,而我們現在所說的外宣翻譯面對的對象則指不定的其他國家的普通民眾。因此,如何提高外宣材料的翻譯質量仍是個亟待探討的問題。同時,外宣翻譯的理論研究也沒有相應地跟上來,這使外宣翻譯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出現失衡狀態,對于外宣翻譯的健康發展極為不利,甚至會影響到我國的翻譯學的健康發展。有鑒于此,有必要深入探討一下如何做好外宣翻譯,有何應對良策?

我國學界關于國際傳播學和翻譯學理論的研究,著述頗豐,其中,對外宣傳業務也常有涉及,但多數是從宣傳手段、宣傳策略、宣傳途徑、宣傳效果等範式或混合分析的視角去研究外宣翻譯的實務,而以翻譯適應選擇論等譯學理論為框架,從外宣翻譯的生態環境的角度,借助具體譯例去梳理外宣翻譯過程、解讀外宣翻譯難點、指點譯者迷津的著述則不多見。從這個意義上說,劉雅峰博士的這本專著具有一定的開創性和前瞻性,具有理論和現實意義。

首先,作者通過梳理古今中外譯界對“適應”與“選擇”的論述以及與本研究相關的語言學、語用學、關聯翻譯理論等基本原理,闡釋了翻譯適應選擇論對外宣翻譯的解釋及指導作用;其次,作者運用翔實的語料對譯者在外宣翻譯過程中適應什麼、如何適應、選擇什麼、如何選擇、譯者適應與選擇的相互作用等問題加以展開,層層剖析,逐一論證,並以翻譯適應選擇論為視角對外宣翻譯的典型誤譯進行評析,進一步論證了外宣翻譯的過程就是譯者適應與選擇的過程這一中心論題。作者認為,文化全球化迫切要求外宣譯者重新審視自己的意識觀,才能多維度地適應特定的翻譯生態環境,才有可能產生“適應選擇度”最高的譯品。

本書是作者在其博士論文基礎上的擴充和深化。作者參閱了豐富的文獻資料,既博采眾議,又有新的視角,做到了編排合理,脈絡分明,言之有據,對翻譯學、傳播學、跨文化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導和參考意義。這無疑是一次有益的學術探討,其中有的見解引入深思,可圈可點,值得贊賞和鼓勵。當然,任何一本同類的書籍都有一個補充和提高的過程,本書也可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希冀學界同人能以寬厚之心扶持後生晚輩的成長,也誠盼各位讀者能多提寶貴意見,以利作者今後的提高和進步。

通讀全書,頗感作者具有學術探索精神,敢于挑戰傳統理論的勇氣和開拓精神,同時也看到作者有著扎實的專業理論素養和嚴謹的學術風格,理應得到鼓勵與推廣,是為序。

張健
2010年1月
于上海外國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