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恨︰民國外交二十人

國恨︰民國外交二十人
定價:288
NT $ 251
  • 作者:李揚帆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07-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6039362
  • ISBN13:9787506039369
  • 裝訂:平裝 / 335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選取民國時期(1911—1949)最有代表性的二十位外交人物,計有顧維鈞、伍廷芳、陸徵祥、王正廷、王寵惠、胡適、宋子文、陳友仁、施肇基、蔣廷黻等人,著墨于他們最典型的外交事功、最鮮明的個性特征和最深刻的思想文化背景,深度刻畫了他們與當時中國宏大變遷的歷史之間或合拍、或錯位,或成功、或失敗的人生軌跡。

在作者平實冷峻的筆觸下,民國逐漸清晰,民國外交官們也逐漸清晰,呈現出一幅真實而生動的群像。

李揚帆,法學博士,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長期從事中國近代外交研究,在其樸實的文風下,充滿扎實的學術基礎和冷靜深刻的思想。在《國際政治研究》、《世界知識》、《南方都市報》等報刊發表文章數十篇,有《走出晚清》、《晚清三十人》等著作問世。
 

目錄

民國︰一個似是而非的時代(自序)
共赴國難
君子豹變︰伍廷芳的善變人生
大律師被李鴻章相中了
伍廷芳的外交︰洋務時期
“法家”伍廷芳成為民國開國元勛
用一生去懺悔︰民國(北洋政府)第一任外交總長陸徵祥
身份的證明︰從晚清遺民到民國外交總長
趕走余廚子︰外交體制現代化的開始
個人的悲劇與民族的恥辱︰
簽訂《二十一條》與巴黎和會上的抗爭
懺悔,不忘祖國
不會漢語的外長︰陳友仁
來自特立尼達的太平天國後代
輔佐孫中山
“必須有真正的愛國主義的沖動”
真正的職業外交家︰“雪恥圖強”的施肇基
來自大清的中學生
伊藤博文‧鼠疫
巴黎‧華盛頓
國聯的申訴
為四朝效力︰顏惠慶
傳教士的兒子
只開了一次會的內閣︰卷入政治旋渦
為南京國民政府效力
蔣介石離開上海最後拜訪的人
叫一聲兄弟好累︰黃郛
“丈夫團”首領
歸隱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最年輕的外長︰好人王寵惠
拿到了“欽字第壹號”本科文憑的革命者
年輕法學家成為最年輕的外長
蹭飯吃的“好人”
華盛頓會議上的交涉
抗日外長的抗日主張
一個外交部長的被打︰苦澀王正廷
還我青島
支持蔣介石
打!打!打!外交部長被學生暴打
將門虎子︰伍朝樞的內政外交
作為太子派的伍朝樞
東北報聘︰國內“外交”之練兵
“革命外交”的前奏︰收復國權的努力
多難興邦”︰兩次斷交中的伍朝樞
血性與理性︰顧維鈞的外交
運交桃花︰顧維鈞的情感世界
初出茅廬︰參與《二十一條》的交涉
“中國之不能失去山東,如西方不能失去
耶路撒冷!”︰血性顧維鈞
弱國必須講外交︰理性顧維鈞
又一個被打的外交官︰郭泰祺
跟對人與跟錯人
雖被打,然則真抗日
命犯桃花
尷尬的人生︰新文化救國和演講救國的胡適
新文化運動的旗手
書生差點誤國
“撈魚摸蝦,誤了莊稼”
替人受過抑或勇于任事︰書生參政的王世杰
學者王世杰︰“武漢大學之父”
政客王世杰
替人受過的外交部長
毀謗與責任︰作為外交家的宋子文
不合作的“軍需官”︰宋子文的民族立場
最大的“軍需官”︰宋子文的抗戰
不得不吞下的苦果︰《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我們無意遺讓”︰蔣延黻的宣言
倔強的湖南人
史家蔣廷黻
作為政客與外交家的蔣廷黻
亂世佳人
勝過30個師的第一夫人︰宋美齡
“耶和華在地上造了一件新事,就是女子護衛男子”
抗日烽火中的女人
出訪美國
開羅會議上的“四巨頭”
一江春水向東流︰陳香梅與陳納德
顯赫家族中女性主義的崛起
鐵漢柔情
“美國有一百位參議員,但只有一位陳香梅”
帝國來使
“醋性子喬”和“花生米”︰史迪威與蔣介石的恩怨
美國開始援助中國
“斧子落下來了”
支持中共
傳教士、校長和大使︰司徒雷登身份的迷失
美國傳教士司徒的一家
燕京大學之父
別了,司徒雷登!
江湖‧世界
從江湖到國際舞台︰蔣介石
江湖與革命︰蔣介石之崛起
治理黃埔軍校
登上國際舞台︰得與失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勾勒民國外交人物的群像,首在理解民國。民國的確如此短暫,短暫得讓人來不及體會。存在于國人腦海中的,便是一個朦朧的時代,因此也形成一個似是而非的民國意識。

似是而非之一︰是第二次春秋戰國嗎?

大清既倒,群雄並起,逐鹿中原。中國歷史呈現出第二次春秋戰國景象,而這個景象卻是一種似是而非的比較。民國與春秋戰國在形勢上大體呈現如下三端相似之處︰

春秋戰國和民國時期是中國人文文化的兩次鼎盛時期。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那是一個放開了思、放開了想的年代,中國人之思想開放,“哲學爆炸”,激蕩寰宇,中國之學問躋身世界水平,此為其相同者一。

春秋戰國各國邦交演繹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情景,自管仲、子產、蘇秦、張儀到惠施、藺相如等人,憑三寸之舌,游說列國,創中國古代外交之鼎盛風氣。而民國外交群星也屬燦爛之至,既有留學歐美日之海歸,也有晚清遺老、革命志士和政要士紳,各施法術技巧,幾可與春秋戰國媲美矣!此為其相同者二。

春秋戰國時期,“得士者興,失士者亡”,通六藝的“士”以積極入仕精神和無窮的創造力,以其為知己者死的志趣,成為社會精英盼層。民國之群雄逐鹿,與春秋戰國群雄爭霸,形勢相似。戰事頻仍而國士門前赴後繼,是中國“士”之精神首尾遙相呼應之兩端。可謂“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血性春秋、血性民國,最終構成慘烈中國之全景。民國是一個性情中人的士的時代。此為最似春秋戰國者三。性情中人多半敢作敢為,血性剛烈,勇于任事,同時又多少伴有些許憨直率真,迂腐可笑。于是,民國因為有了這些真性情的涉外人物,可以更加清晰。諸君可見有一句漢語都不會的外長,有為了紅顏不惜辭官的外長,也有為了信仰不惜歸隱的外長,還有文人們為了改變中國組成好人政府的表演,更有16歲就單身負笈赴美的外交家。

然則,民國與春秋戰國之不同亦有三端︰

二者畢竟相隔2000年以上,19世紀以來世界一體化之進程肇始,西風東漸,民智漸開,士大夫們面臨國難家仇和文化存續的嚴峻考驗。春秋戰國時期的士大夫為創造文化而生,民國的國士們為捍衛民族文化而死。此為二者不同者一。

春秋時期,列強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戰國則“弒君三十六,滅國五十二”,連天子也不尊崇了。民國之內戰,是中國歷史上可以辨析出的存在正義戰爭集團的唯一一段歷史。這正義來自兩方面︰一是為民而戰,二是為民族復興而戰。如果沒有西風東漸,中國在20世紀的戰爭很難說會被打上正義的標簽。民權和國權(民主主義和民族主義)的雙重崛起,使得一部分人和集團的政治主張具有了正義性。春秋戰國之結果是開啟了中國統一王朝循環之歷史。而中國擺脫王朝循環和異姓革命的宿命,以民主革命為主旋律,始自民國。天下不再為一人之天下,而真正成為民眾的天下。自孫文而至毛澤東,為的是革命,革命是一種實現正義和恢復秩序的行為。此為二者不同者二。

春秋戰國,中國之歷史囿于東方大陸一隅,以天下觀念看待世界,以中國為天下中心,《禹貢》上說︰五百里甸服,五百里侯服,五百里綏服,五百里要服,五百里荒服。以天子都城為中心,中國的直徑是2500里。而民國肇始,政治領袖們在晚清失敗的基礎上,即開始具有了世界意識。春秋戰國之終結,延續並加強了中國的天下觀念,而民國之歷史,則是中國奮而成為世界之獨立民族之一員的歷史。此為二者不同者三。

以上三同與三不同,大抵為吾人構築了反觀民國歷史的主要理論框架。

那麼,我們回答本書的主題︰民國外交人物的人生與國家之命運的關系。這層關系耐人尋味,短短38年,千百萬人與外國的交往,所留下的唯有兩個字︰國恨。個人的命運在國運不濟之時,仍要作努力的拼搏,是諸葛亮七出祁山,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義舉,失敗也好,成功也罷,最終得出的教訓或者經驗,還是弱國無外交。因此,是一種恨。這恨自屈原《國殤》就開始了,又有杜牧“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警句加以呼應。至民國則成為全民族的恨,是國恨家仇。國恨在民國年間達到中國歷史的頂峰,外交人物們在與列強的直接交手中,恨國家之弱,恨列強之蠻橫,恨國民之不開化,恨傳統文化之弊病。他們集體“飲恨而亡”!

民國外交當然有它的成就︰廢除不平等條約,收復關稅和租借地,中國重獲世界大國地位,取得民族最大危機處理(抗日)的勝利。但是,交涉的軟弱也是國家無可奈何吞下的“恨”。民國外交的環境比晚清尤為險惡。它是在列強已經瓜分中國的極端不利條件下展開,加之日本的侵略,和國家之不統一,內憂外患並舉,最後竟然以一完整之中國重新回到現代世界,殊為不易。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