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收錄2009年8月在貴陽召開的“第三屆中國近代社會史國際學術討論會”的部分論文,以“近代中國社會流動與社會控制”為主題,包括近代中國的社會流動、社會階層與團體、慈善救濟、社會控制、城市治理、農村與農業、工商經濟等方面的論文,作者分別為中國、日本、韓國等國的學者。
透過本書描述的近代中國社會流動與社會控制的多面狀況,我們可以了解學術界關于這一領域的一些新的研究動向。
本書不僅內容豐富,涉及廣泛,而且對會議主題所包含的社會流動、社會控制、文化傳播三個領域都有程度不同的體現。其中有關社會流動的論述,體現了不同社會階層間的社會流動和不同地域間的空間流動。在社會流動方面,論及了社會地位上下變動的垂直流動和從業領域變動的平行流動。
有關社會控制的論述,在盜匪、宗教、幫會等問題的研究中,體現了控制者和被控制者兩個方面、控制的制度和控制的運作兩個層次。在控制者方面和控制的制度層面,顯示了三種控制系統,一是國家通過權力、法制而實行的制度性控制狀況;二是各類社會組織通過自己的體系、規制而存在的自治性控制狀況;三是各種公眾的道德觀念、思想意識通過名譽、信仰而發生的自律性控制狀態,以及三者之間的互動關系。
在被控制者方面和控制的運作層面,反映了制度實施狀況、反控制狀況、失控狀況和缺控狀況及其原因所在。
有關文化傳播的論述,既涉及了傳播的內容和載體,也涉及了傳播的形式、途徑和效果;論述的對象包括圖畫、電影、戲曲和小說,雖新老話題都有,但均不無新意。
目錄
序一
序二
社會流動
河北省新河縣的社會流動與戶口變化動向
清末湖南社會流動與湖南社會的近代化轉型
近代同鄉資源的流動與制度運作
日本全面侵華與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挫折
會階層與團體
清代嘉慶朝刑科題本中的生監群體
近代埠際貿易體系中的上海閩商
青島社會與青島華商
1920年代上海“中小商人”團體的構成與性質
國民革命時期長沙商民協會與蘇廣業店員聯合會的沖突
慈善救濟
力禁“花田”重農桑
從“教養兼施”到“勞動教養”︰中國勞動教養制度起源新探
中國紅十字會創始諸人之地位考辨
全面抗戰前中國紅十字會戰地救護工作述論
誰為國捐軀?
社會控制
三十年來國內關于民國社會控制問題研究述評
清代內河水運中的河盜、湖盜、江盜
民間組織與民眾運動
民國初年的民間教門述論
城市治理
從天津腳行制度看近代搬運業的變化
近代北京城市治安管理述論
上海華界的垃圾治理及對社會的促進(1927~1937)
馬路上的對抗
農村與農業
清代歸化城土默特地區的土地問題及其他
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府官營農業移民政策初探
20世紀二三十年代華北農村婦女勞動及其影響
統購統銷與當代中國社會經濟變遷
工商經濟
20世紀上半葉的江西公路建設與地方經濟發展
美國白銀政策與中國銀本位制度的終結
20世紀30年代東亭鎮的工商業及其發展命運
序二
社會流動
河北省新河縣的社會流動與戶口變化動向
清末湖南社會流動與湖南社會的近代化轉型
近代同鄉資源的流動與制度運作
日本全面侵華與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挫折
會階層與團體
清代嘉慶朝刑科題本中的生監群體
近代埠際貿易體系中的上海閩商
青島社會與青島華商
1920年代上海“中小商人”團體的構成與性質
國民革命時期長沙商民協會與蘇廣業店員聯合會的沖突
慈善救濟
力禁“花田”重農桑
從“教養兼施”到“勞動教養”︰中國勞動教養制度起源新探
中國紅十字會創始諸人之地位考辨
全面抗戰前中國紅十字會戰地救護工作述論
誰為國捐軀?
社會控制
三十年來國內關于民國社會控制問題研究述評
清代內河水運中的河盜、湖盜、江盜
民間組織與民眾運動
民國初年的民間教門述論
城市治理
從天津腳行制度看近代搬運業的變化
近代北京城市治安管理述論
上海華界的垃圾治理及對社會的促進(1927~1937)
馬路上的對抗
農村與農業
清代歸化城土默特地區的土地問題及其他
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府官營農業移民政策初探
20世紀二三十年代華北農村婦女勞動及其影響
統購統銷與當代中國社會經濟變遷
工商經濟
20世紀上半葉的江西公路建設與地方經濟發展
美國白銀政策與中國銀本位制度的終結
20世紀30年代東亭鎮的工商業及其發展命運
序
讀者眼前的這本文集,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社會史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近代社會史研究集刊”的第四輯。此前已經出版了三輯,題目分別是《近代中國的城市與鄉村》(2006年)、《近代中國社會與民間文化》(2007年)、《晚清以降的經濟與社會》(2008年)。這個集刊是社會史研究中心每兩年舉行一次的學術研討會的論文集,因第一次研討會與會論文較多,分兩輯出版,現在出版的第四輯、第五輯是第三次研討會的論文集。
我們已經舉辦的三次研討會,其主題分別是“近代中國的城市‧鄉村‧民間文化”,“晚清以降的經濟和社會”,“近代中國的社會流動、社會控制與文化傳播”。我們選擇的這些會議主題,看起來比較廣泛,但是我們的出發點,主要是希望推進這些領域中一些理論問題、前沿問題、熱點問題的研究,會議的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目的,如2005年的第一次研討會,主旨在于提倡社會文化史研究,這是當時方興未艾的一個研究領域,會上對市政建設、市民生活;鄉村建設、鄉村生活;城鄉社會文化、民間習俗等問題進行了研討。2007年的第二次研討會,重心在于推進社會經濟史或經濟社會史的研究和學科建設,使社會史與經濟史更好地結合,會上研討的主要內容,一是從社會經濟史的角度考察經濟發展與不發展的狀況及其社會原因;二是從“三農問題”的角度關注農民生活與農村建設問題;三是區域經濟與區域社會的問題。2009年的第三次研討會,則以推進社會史研究的深人發展為目的,就一些比較前沿的領域展開研討,會議主題所提出的社會流動、社會控制和文化傳播三個領域,都是近幾年開始受到關注的新問題。
這兩輯所編人的第三次研討會論文,像前三輯一樣,不僅內容豐富,涉及廣泛,而且對會議主題所包含的社會流動、社會控制、文化傳播三個領域都有程度不同的體現。其中有關社會流動的論述,體現了不同社會階層間的社會流動和不同地域間的空間流動。在社會流動方面,論及了社會地位上下變動的垂直流動和從業領域變動的平行流動。有關社會控制的論述,在盜匪、宗教、幫會等問題的研究中,體現了控制者和被控制者兩個方面、控制的制度和控制的運作兩個層次。在控制者方面和控制的制度層面,顯示了三種控制系統,一是國家通過權力、法制而實行的制度性控制狀況;二是各類社會組織通過自己的體系、規制而存在的自治性控制狀況;三是各種公眾的道德觀念、思想意識通過名譽、信仰而發生的自律性控制狀態,以及三者之間的互動關系。在被控制者方面和控制的運作層面,反映了制度實施狀況、反控制狀況、失控狀況和缺控狀況及其原因所在。有關文化傳播的論述,既涉及了傳播的內容和載體,也涉及了傳播的形式、途徑和效果;論述的對象包括圖畫、夕電影、戲曲和小說,雖新老話題都有,但均不無新意。
近年來,對于中國近代社會史研究的學術意義和價值,贊揚者有之,批評乃至否定者亦有之。贊揚者認為它豐富、開拓、發展和深化了中國近代史的研究;批評者認為它所研究的是歷史的邊緣問題,不人主流,無足輕重,有“離心”(邊緣化)傾向;否定者認為它所研究的內容雞零狗碎,不見整體歷史,有把歷史“碎片化”的傾向。這些評論當然大多是各有所指,亦各有所持的。其中的批評和否定性的意見,雖然不符合現有近代社會史研究的整體狀況,但亦不可否認在近代社會史研究中有一些探小不顧大,見零不見整的現象存在。因此,怎樣克服近代社會史研究中的這種所謂的“離心”和“碎片化”現象,加強近代社會史的豐富、開拓、發展和深化整個近代史研究的功能和作用,是近代社會史研究中值得認真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
……
我們已經舉辦的三次研討會,其主題分別是“近代中國的城市‧鄉村‧民間文化”,“晚清以降的經濟和社會”,“近代中國的社會流動、社會控制與文化傳播”。我們選擇的這些會議主題,看起來比較廣泛,但是我們的出發點,主要是希望推進這些領域中一些理論問題、前沿問題、熱點問題的研究,會議的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目的,如2005年的第一次研討會,主旨在于提倡社會文化史研究,這是當時方興未艾的一個研究領域,會上對市政建設、市民生活;鄉村建設、鄉村生活;城鄉社會文化、民間習俗等問題進行了研討。2007年的第二次研討會,重心在于推進社會經濟史或經濟社會史的研究和學科建設,使社會史與經濟史更好地結合,會上研討的主要內容,一是從社會經濟史的角度考察經濟發展與不發展的狀況及其社會原因;二是從“三農問題”的角度關注農民生活與農村建設問題;三是區域經濟與區域社會的問題。2009年的第三次研討會,則以推進社會史研究的深人發展為目的,就一些比較前沿的領域展開研討,會議主題所提出的社會流動、社會控制和文化傳播三個領域,都是近幾年開始受到關注的新問題。
這兩輯所編人的第三次研討會論文,像前三輯一樣,不僅內容豐富,涉及廣泛,而且對會議主題所包含的社會流動、社會控制、文化傳播三個領域都有程度不同的體現。其中有關社會流動的論述,體現了不同社會階層間的社會流動和不同地域間的空間流動。在社會流動方面,論及了社會地位上下變動的垂直流動和從業領域變動的平行流動。有關社會控制的論述,在盜匪、宗教、幫會等問題的研究中,體現了控制者和被控制者兩個方面、控制的制度和控制的運作兩個層次。在控制者方面和控制的制度層面,顯示了三種控制系統,一是國家通過權力、法制而實行的制度性控制狀況;二是各類社會組織通過自己的體系、規制而存在的自治性控制狀況;三是各種公眾的道德觀念、思想意識通過名譽、信仰而發生的自律性控制狀態,以及三者之間的互動關系。在被控制者方面和控制的運作層面,反映了制度實施狀況、反控制狀況、失控狀況和缺控狀況及其原因所在。有關文化傳播的論述,既涉及了傳播的內容和載體,也涉及了傳播的形式、途徑和效果;論述的對象包括圖畫、夕電影、戲曲和小說,雖新老話題都有,但均不無新意。
近年來,對于中國近代社會史研究的學術意義和價值,贊揚者有之,批評乃至否定者亦有之。贊揚者認為它豐富、開拓、發展和深化了中國近代史的研究;批評者認為它所研究的是歷史的邊緣問題,不人主流,無足輕重,有“離心”(邊緣化)傾向;否定者認為它所研究的內容雞零狗碎,不見整體歷史,有把歷史“碎片化”的傾向。這些評論當然大多是各有所指,亦各有所持的。其中的批評和否定性的意見,雖然不符合現有近代社會史研究的整體狀況,但亦不可否認在近代社會史研究中有一些探小不顧大,見零不見整的現象存在。因此,怎樣克服近代社會史研究中的這種所謂的“離心”和“碎片化”現象,加強近代社會史的豐富、開拓、發展和深化整個近代史研究的功能和作用,是近代社會史研究中值得認真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