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戰國末期,楚鄢郢(今湖北宜城)人宋玉,是與屈原並稱“屈宋”的中國文學的重要奠基人,他繼承了屈原的遺志,堅持以文報國不動搖,堅持忠君義民無二心;他積極地吸取了諸子百家、屈原辭賦、歷史散文與民間文學的營養,在生活和創作的實踐中,有效地拓展了文學的表達主題和表現形式,完成了由楚辭到楚賦的轉變,開啟了賦體、感傷等文學的先河,給予後世文人以十分深廣的影響,為中國文學作出了卓越的獨特貢獻。本書將有關于宋玉及其辭賦研究的相關論文集結成冊,供廣大讀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宋玉,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目錄
宋玉的生平與思想研究
《襄陽耆舊記》及所載宋玉小傳考辨
宋玉故里考辨
宋玉立身本高潔——對郭沫若先生《關于束玉》的質疑
魂兮歸來反故居——宋玉辭賦中的生命美學思想
宋玉音樂美學思想鉤沉
試論宋玉的平民意識及其思想淵源
從鹿溪子談宋玉人格之完美
也談談宋玉“終莫敢直諫”——從宋玉身份談起
宋玉作品研究
《唐勒》、《小言賦》和《易傳》
《唐勒》賦殘篇考釋及其他
出土文獻對宋玉研究的影響
論《宋玉集》
《宋玉集》佚存鉤沉
唐勒殘簡作者考
宋玉作品真偽考
《九辯》“悲秋”首章校勘
宋玉《九辯》注譯
《招魂》作者之再探討
宋玉的文學成就與地位研究
應該充分認識和評價宋玉的文學成就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宋玉的文學與文學的宋玉
開啟文學自覺時代——宋玉及其創作綜論
繼承、發展、開拓——論宋玉在辭賦發展史上的地位
《九辯》層次研究
宋玉《九辯》論略
《九辯》“悲秋”認知模式的修辭學略釋
論《高唐賦》的山水描寫藝術
宋玉《高唐賦》、《神女賦》賦首的結構意義
宋玉辭賦與地域文化研究
高唐神女的跨文化研究——愛神在中國的隱形和置換
高唐神女傳說之再分析——一個冥婚習俗觀點的考察
巫山神女與鹽水神女的關系淺析
宋玉《神女賦》解讀——巫山神女傳說之原型與演變
一自高唐賦成後,楚天雲雨盡堪疑——關于巫山神女文學現象的互文性探討
宋玉辭賦的傳播與接受研究
搖落深知宋玉悲——六十年文學史宋玉評介簡議︰以六本文學.史為參照系.
“止乎禮義”與“禮法罪人”——從洪邁、朱熹對《高唐賦》、《神女賦》的評價差異看宋玉賦評論的標準與方法的把握
搖落深知宋玉悲——中國傳統士人的悲秋母題
宋玉文化——一筆珍貴的歷史遺產
南宋與明清宋玉作品真偽學案與其對宋玉批評的影響
宋玉含才驚采絕艷——《文心雕龍》論宋玉
杜詩中的宋玉情結
略說杜甫與宋玉的詩歌承傳關系
試論李白抒情賦的主題和意象及其與宋玉賦的傳承關系
論元代戲曲中的宋玉形象
楊慎、顧炎武考據學對貶宋論的推衍
堪透賦心——論清初詞人對宋玉及其辭賦的體認與反思
論《紅樓夢》對《高唐賦》、《神女賦》的接受
高唐說夢——宋玉賦對詩詞賦中紀夢意象的啟發與影響
宋玉研究的新高度——讀劉剛教授《宋玉辭賦考論》
孫大雨先生英譯宋玉《高唐賦》、《神女賦》指瑕
許淵沖、卓振英英譯《九辯》比較研究
為宋玉“辯誣”與《宋玉悲秋》
論點匯編
風流牢騷雋才——也談宋玉的人格
宋玉《九辯》的繼承與創新
宋玉賦中所見玉石
略論宋玉文化
宋玉《舞賦》真偽補考
宋玉與楚人的養生觀
宋玉的和諧思想研究
宋玉與中國文學審美
《九辯》——一篇愛國主義詩篇
宋玉研究中應當形成共識的若干問題
我是怎樣創作長篇歷史小說《宋玉》的
後記
《襄陽耆舊記》及所載宋玉小傳考辨
宋玉故里考辨
宋玉立身本高潔——對郭沫若先生《關于束玉》的質疑
魂兮歸來反故居——宋玉辭賦中的生命美學思想
宋玉音樂美學思想鉤沉
試論宋玉的平民意識及其思想淵源
從鹿溪子談宋玉人格之完美
也談談宋玉“終莫敢直諫”——從宋玉身份談起
宋玉作品研究
《唐勒》、《小言賦》和《易傳》
《唐勒》賦殘篇考釋及其他
出土文獻對宋玉研究的影響
論《宋玉集》
《宋玉集》佚存鉤沉
唐勒殘簡作者考
宋玉作品真偽考
《九辯》“悲秋”首章校勘
宋玉《九辯》注譯
《招魂》作者之再探討
宋玉的文學成就與地位研究
應該充分認識和評價宋玉的文學成就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宋玉的文學與文學的宋玉
開啟文學自覺時代——宋玉及其創作綜論
繼承、發展、開拓——論宋玉在辭賦發展史上的地位
《九辯》層次研究
宋玉《九辯》論略
《九辯》“悲秋”認知模式的修辭學略釋
論《高唐賦》的山水描寫藝術
宋玉《高唐賦》、《神女賦》賦首的結構意義
宋玉辭賦與地域文化研究
高唐神女的跨文化研究——愛神在中國的隱形和置換
高唐神女傳說之再分析——一個冥婚習俗觀點的考察
巫山神女與鹽水神女的關系淺析
宋玉《神女賦》解讀——巫山神女傳說之原型與演變
一自高唐賦成後,楚天雲雨盡堪疑——關于巫山神女文學現象的互文性探討
宋玉辭賦的傳播與接受研究
搖落深知宋玉悲——六十年文學史宋玉評介簡議︰以六本文學.史為參照系.
“止乎禮義”與“禮法罪人”——從洪邁、朱熹對《高唐賦》、《神女賦》的評價差異看宋玉賦評論的標準與方法的把握
搖落深知宋玉悲——中國傳統士人的悲秋母題
宋玉文化——一筆珍貴的歷史遺產
南宋與明清宋玉作品真偽學案與其對宋玉批評的影響
宋玉含才驚采絕艷——《文心雕龍》論宋玉
杜詩中的宋玉情結
略說杜甫與宋玉的詩歌承傳關系
試論李白抒情賦的主題和意象及其與宋玉賦的傳承關系
論元代戲曲中的宋玉形象
楊慎、顧炎武考據學對貶宋論的推衍
堪透賦心——論清初詞人對宋玉及其辭賦的體認與反思
論《紅樓夢》對《高唐賦》、《神女賦》的接受
高唐說夢——宋玉賦對詩詞賦中紀夢意象的啟發與影響
宋玉研究的新高度——讀劉剛教授《宋玉辭賦考論》
孫大雨先生英譯宋玉《高唐賦》、《神女賦》指瑕
許淵沖、卓振英英譯《九辯》比較研究
為宋玉“辯誣”與《宋玉悲秋》
論點匯編
風流牢騷雋才——也談宋玉的人格
宋玉《九辯》的繼承與創新
宋玉賦中所見玉石
略論宋玉文化
宋玉《舞賦》真偽補考
宋玉與楚人的養生觀
宋玉的和諧思想研究
宋玉與中國文學審美
《九辯》——一篇愛國主義詩篇
宋玉研究中應當形成共識的若干問題
我是怎樣創作長篇歷史小說《宋玉》的
後記
序
戰國末期,楚鄢郢(今湖北宜城)人宋玉,是與屈原並稱“屈宋”的中國文學的重要奠基人。他繼承了屈原的遺志。堅持以文報國不動搖,堅持忠君義民無二心︰他立身高潔,風流儒雅,善于諷諫,勤于創新︰他積極地吸取了諸子百家、屈原辭賦、歷史散文與民間文學的營養,在生活和創作的實踐中,有效地拓展了文學的表達主題和表現形式,完成了由楚辭到楚賦的轉變,開啟了賦體、感傷等文學的先河,給予後世文人以十分深廣的影響,為中國文學作出了卓越的獨特貢獻。
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宋玉其人、其文被誤解了、貶低了,使中華民族文化的這一瑰寶蒙受了貶損。
改革開放後,學術思想日益解放,學術態度更加嚴謹求實,人文環境不斷寬松優化。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地下宋玉賦佚篇《御賦》被發掘出土,傳世文獻的新發現,促使人付1重新思考宋玉賦的真偽,為研究宋玉奠立了寶貴而堅實的基礎。在中國屈原學會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人士展開了對宋玉及其作品的研究,取得了階段性的可喜成果;進人新世紀後,湖北省宜城市宋玉研究會、湖南省臨醴縣宋玉學會以及襄樊學院宋玉研究所等以研究宋玉為主的社會群眾團體和高等院校學術科研機構,在地方政府和專家學者的支持與指導下相繼成立,宋玉研究出現了學術組織、科研單位、地方社團逐步結合,以基礎理論研究為本、應用理論研究為旨、宣傳普及為橋的嶄新局面。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傳統觀念、習慣勢力及其陳舊思維定勢的影響等原因,從總體上看,宋玉研究也還存在著許多不足、困難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文學史上的“屈宋並稱”,在現實的學術研究中,其實還沒有得到有力的顯現。比如,宋玉對屈原辭賦的傳承與發展,“屈宋”辭賦興盛的社會文化背景,“屈宋”辭賦風格的異同,以及“屈宋”辭賦對楚文化乃至中華文化發展的影響等,都還有待我們去潛心研究。
在這種情勢下,由中國屈原學會、湖北省荊楚文化研究會、襄樊學院和宜城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襄樊學院宋玉研究所、宜城市宋玉研究會共同承辦的“2010年宋玉國際學術研討會”,順應時代的需求和學界的期盼,于金秋10月在襄樊學院舉行。這是有史以來,海內外相關專家學者第一次以宋玉為專題進行研討的高端學術盛會,在宋玉研究的歷史上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具體籌備中,自4月6日發出電子邀請函至8月25日論文截稿時,在短短的140天內,就陸續收到了海內外的論文70多篇,展現了廣大海內外學者對宋玉研究的高漲熱情、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這些論文中,既有年逾八旬的資深教授的宏文,也有尚未而立的新秀博士的專論;既有名聞遐邇的權威專家的華章,也有基層文化人士的美文。這些論文,涉及宋玉研究的方方面面,如宋玉的生平研究、宋玉作品真偽研究、宋玉在文學史上的作用和地位研究、宋玉作品與地域文化的關系研究、宋玉接受史研究以及宋玉研究的現代價值等等,呈現出研究維度、研究層次的廣泛性和多元化,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當然,有些學者在某些學術問題上所持觀點和看法是有差異的,這很自然。一方面,以文會友,百家爭鳴是學術研究的正常現象;另一方面,我們以為,現在的論文,只是作者目前對宋玉及其作品的認知反映,而人們對事物的認知是相對的,是會隨著時空的推移、內在和外在因素的變化而變化的。我們堅信,客觀存在的物質是第一性的,隨著對宋玉及其作品更加廣泛、深人和務實的研究,宋玉的歷史面貌一定會被恢復到其本原,而這次的研討論文只是一個新階段的良好開端。為了有效地保存並積極地應用這些論文,我們把它匯集成冊,並精心組編,交由學苑出版社正式出版。中國屈原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方銘教授為其名曰《宋玉及其辭賦研究——2010年襄樊宋玉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原湖北省政協主席、湖北省荊楚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王生鐵先生盛贊︰“這是一件非常有益的大好事!”
《論文集》的第一主編程本興先生,是襄樊學院兼職教授、首任宋玉研究所所長,常與我們一起研討宋玉。他再三約我為《論文集》作序。感其精誠、執著、自我犧牲的精神和撰文參與研討的海內外專家學者們的踴躍態度、嚴謹學風及其豐碩成果,遂欣然命筆,是為序。
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宋玉其人、其文被誤解了、貶低了,使中華民族文化的這一瑰寶蒙受了貶損。
改革開放後,學術思想日益解放,學術態度更加嚴謹求實,人文環境不斷寬松優化。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地下宋玉賦佚篇《御賦》被發掘出土,傳世文獻的新發現,促使人付1重新思考宋玉賦的真偽,為研究宋玉奠立了寶貴而堅實的基礎。在中國屈原學會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人士展開了對宋玉及其作品的研究,取得了階段性的可喜成果;進人新世紀後,湖北省宜城市宋玉研究會、湖南省臨醴縣宋玉學會以及襄樊學院宋玉研究所等以研究宋玉為主的社會群眾團體和高等院校學術科研機構,在地方政府和專家學者的支持與指導下相繼成立,宋玉研究出現了學術組織、科研單位、地方社團逐步結合,以基礎理論研究為本、應用理論研究為旨、宣傳普及為橋的嶄新局面。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傳統觀念、習慣勢力及其陳舊思維定勢的影響等原因,從總體上看,宋玉研究也還存在著許多不足、困難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文學史上的“屈宋並稱”,在現實的學術研究中,其實還沒有得到有力的顯現。比如,宋玉對屈原辭賦的傳承與發展,“屈宋”辭賦興盛的社會文化背景,“屈宋”辭賦風格的異同,以及“屈宋”辭賦對楚文化乃至中華文化發展的影響等,都還有待我們去潛心研究。
在這種情勢下,由中國屈原學會、湖北省荊楚文化研究會、襄樊學院和宜城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襄樊學院宋玉研究所、宜城市宋玉研究會共同承辦的“2010年宋玉國際學術研討會”,順應時代的需求和學界的期盼,于金秋10月在襄樊學院舉行。這是有史以來,海內外相關專家學者第一次以宋玉為專題進行研討的高端學術盛會,在宋玉研究的歷史上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具體籌備中,自4月6日發出電子邀請函至8月25日論文截稿時,在短短的140天內,就陸續收到了海內外的論文70多篇,展現了廣大海內外學者對宋玉研究的高漲熱情、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這些論文中,既有年逾八旬的資深教授的宏文,也有尚未而立的新秀博士的專論;既有名聞遐邇的權威專家的華章,也有基層文化人士的美文。這些論文,涉及宋玉研究的方方面面,如宋玉的生平研究、宋玉作品真偽研究、宋玉在文學史上的作用和地位研究、宋玉作品與地域文化的關系研究、宋玉接受史研究以及宋玉研究的現代價值等等,呈現出研究維度、研究層次的廣泛性和多元化,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當然,有些學者在某些學術問題上所持觀點和看法是有差異的,這很自然。一方面,以文會友,百家爭鳴是學術研究的正常現象;另一方面,我們以為,現在的論文,只是作者目前對宋玉及其作品的認知反映,而人們對事物的認知是相對的,是會隨著時空的推移、內在和外在因素的變化而變化的。我們堅信,客觀存在的物質是第一性的,隨著對宋玉及其作品更加廣泛、深人和務實的研究,宋玉的歷史面貌一定會被恢復到其本原,而這次的研討論文只是一個新階段的良好開端。為了有效地保存並積極地應用這些論文,我們把它匯集成冊,並精心組編,交由學苑出版社正式出版。中國屈原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方銘教授為其名曰《宋玉及其辭賦研究——2010年襄樊宋玉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原湖北省政協主席、湖北省荊楚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王生鐵先生盛贊︰“這是一件非常有益的大好事!”
《論文集》的第一主編程本興先生,是襄樊學院兼職教授、首任宋玉研究所所長,常與我們一起研討宋玉。他再三約我為《論文集》作序。感其精誠、執著、自我犧牲的精神和撰文參與研討的海內外專家學者們的踴躍態度、嚴謹學風及其豐碩成果,遂欣然命筆,是為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