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面前人人平等。我們可能不懂得彼此的不同語言或不同的文化和哲學,我們的生活方式可能不同,但是全世界的科學家們都懂得科學的語言,他們得出相同的科學結論,他們懷著同樣的興趣和熱情欣賞、享有和重視科學的洞察力。
本書論述科學的奇跡,即能夠深入到自然界內在活動中去的人類思維的奇跡。愛因斯坦有一次說過,最不能理解的事實就是自然界是可理解的這一事實。一部分奇跡是指這樣的事實︰對于任何接受過科學訓練的人來說,一不管他或她的出身或文化背景是什麼,自然界同樣是可以理解的。
日本的文化傳統和西方的思維方式相去甚遠。日本的歷史和哲學是沿著完全不同的道路發展起來的。尤其對于西方讀者來說,特別有興趣的就是了解一位杰出的日本科學家怎樣看待科學的,他是怎樣處理問題的,他的科學生涯是怎樣植根于他的文化的哲學之中的,以及引導他從事科學的動機和要求是什麼。在追索他的思想和經歷時,我們會了解到很多東方的思想和情感;我們也了解到西方的品格,而我們了解得最多的則是我們大家所公有的東西。從不同的觀點考察老問題,總是有益的。事情會變得明白得多,因而我們更容易將本質的東西與非本質的東西區分開來。
目錄
譯者序
前言
自序
第一編 關于學問與人生
1 性格與經歷
2 通向物理學的道路
3 走向統一的世界觀
第二編 關于思維方式
1 東方和西方
2 東方的思考
3 老子
4 莊子
5 知魚樂
6 看不見的模子
7 墨子
8 伊壁鳩魯
9 源氏物語
10 老年期思想的現代性
第三編 關于創造力和獨創性
1 科學思維中的直覺和抽象
2 科學中的創造性思維
3 創造力的觀念和經驗
第四編 關于理論物理學
1 事實和定律
2 發展中的介子理論
3 空間—時間和基本粒子
第五編 關于和平
1 原子能和人類的轉折點
2 現代科學家的作用︰第十屆普格瓦什會議
3 核時代的和平概念
4 現代人的智慧
日本人名譯名對照表
前言
自序
第一編 關于學問與人生
1 性格與經歷
2 通向物理學的道路
3 走向統一的世界觀
第二編 關于思維方式
1 東方和西方
2 東方的思考
3 老子
4 莊子
5 知魚樂
6 看不見的模子
7 墨子
8 伊壁鳩魯
9 源氏物語
10 老年期思想的現代性
第三編 關于創造力和獨創性
1 科學思維中的直覺和抽象
2 科學中的創造性思維
3 創造力的觀念和經驗
第四編 關于理論物理學
1 事實和定律
2 發展中的介子理論
3 空間—時間和基本粒子
第五編 關于和平
1 原子能和人類的轉折點
2 現代科學家的作用︰第十屆普格瓦什會議
3 核時代的和平概念
4 現代人的智慧
日本人名譯名對照表
序
本書作者湯川秀樹(1907—1981)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金的日本物理學家。跟當時和後來的許多有留學海外經歷的日本科學家不同,他是完全由日本自己培養出來的杰出人才,在他于1939年被其母校京都大學聘為理學部教授之前從未出過國。他後來獲得諾貝爾獎金的論文是在國內完成的,也是最初發表在國內的刊物上。同時,日本一向以“善于模仿”著稱于世,偏偏在如此缺乏創造性的背景下出現了一個以創造力馳名天下的湯川秀樹。僅此一點,就很不尋常。這就是促使我譯介本書的主要原因。
我國和日本有許多相似之處,至少相對歐美國家來說是如此。例如,我們都是東方民族,思維習慣相近,甚至教育狀況也大體相同,都重視抓學生的知識基礎的教學,因而一度走響極端,使學生身陷“題海”,高校的門檻都高,進門很不容易,等等。至少在湯川那個時代是如此。因此,湯川本人對這種教育體制的利弊得失深有體會。在他成名之後,除了繼續從事創造性的科學研究工作之外,他特別注重于對年輕一代的創造力的培養。他著有不少“創造理論”方面的著作,並親自發起成立了日本創造性研究會。
本書內容雖然涉及人生觀、知識觀、科學方法論和科學哲學思想諸方面,但是作者仍以“創造力與直覺”冠其書名。可見作者對創造力這一素質教育問題的重視。毋庸諱言,與西方教育相比,東方教育比較忽略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一般來說,東方學生的理論知識基礎比較扎實,倘能進一步開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其效果無異于如虎添翼。我國如同日本那樣也將會培養出自己的“湯川秀樹”。我確信,這一天的到來是為期不遠了。
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培養我們學生的創造力?
培養創造力比傳授知識本身要困難得多。嚴格地說,是不存在“科學發現的邏輯”的。如果誰想辦一所專門傳授這類邏輯的“創造學校”,那麼其願望最終必將落空。但是,這並不是說,創造力既然無法私相傳授,也就完全失去了培養的可能性。創造力不可傳授,卻可以培養。湯川秀樹認為,科學創造的道路首先是直覺而不是邏輯。所謂“直覺”是這樣一種“敏感或機靈”,它能“直接地把握整體,並且洞察到正確的東西”。直覺思維的機制在于“等同確認”。這是一種高度敏捷的類比能力。人類借助于它就能迅速地把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等同起來並從整體上把握住認識對象。最基本的等同確認形式是“式樣識別”,這是現代人工智能機也具有的能力。但人類的識別能力要復雜得多,恐怕是智能機無法真正模擬的。這種能力的培養顯然要求教育突破學科的界限,提倡文理相通。湯川本人就是一個琴、棋、書、畫無所不能的多才多藝者。我相信,湯川的創造力思想及其事例給我國讀者,尤其是給我國的年輕學子們一定會帶來很大的啟發。
我希望這個譯本的出版能引起圈外一般讀者的注意,尤其想推薦本書給國內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和大中學生。目前,我國教育界開始重視素質教育,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提倡培養有創造性的人才。本書恰恰適合于這方面的需要。
周林東
2000年5月于復旦大學
我國和日本有許多相似之處,至少相對歐美國家來說是如此。例如,我們都是東方民族,思維習慣相近,甚至教育狀況也大體相同,都重視抓學生的知識基礎的教學,因而一度走響極端,使學生身陷“題海”,高校的門檻都高,進門很不容易,等等。至少在湯川那個時代是如此。因此,湯川本人對這種教育體制的利弊得失深有體會。在他成名之後,除了繼續從事創造性的科學研究工作之外,他特別注重于對年輕一代的創造力的培養。他著有不少“創造理論”方面的著作,並親自發起成立了日本創造性研究會。
本書內容雖然涉及人生觀、知識觀、科學方法論和科學哲學思想諸方面,但是作者仍以“創造力與直覺”冠其書名。可見作者對創造力這一素質教育問題的重視。毋庸諱言,與西方教育相比,東方教育比較忽略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一般來說,東方學生的理論知識基礎比較扎實,倘能進一步開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其效果無異于如虎添翼。我國如同日本那樣也將會培養出自己的“湯川秀樹”。我確信,這一天的到來是為期不遠了。
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培養我們學生的創造力?
培養創造力比傳授知識本身要困難得多。嚴格地說,是不存在“科學發現的邏輯”的。如果誰想辦一所專門傳授這類邏輯的“創造學校”,那麼其願望最終必將落空。但是,這並不是說,創造力既然無法私相傳授,也就完全失去了培養的可能性。創造力不可傳授,卻可以培養。湯川秀樹認為,科學創造的道路首先是直覺而不是邏輯。所謂“直覺”是這樣一種“敏感或機靈”,它能“直接地把握整體,並且洞察到正確的東西”。直覺思維的機制在于“等同確認”。這是一種高度敏捷的類比能力。人類借助于它就能迅速地把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等同起來並從整體上把握住認識對象。最基本的等同確認形式是“式樣識別”,這是現代人工智能機也具有的能力。但人類的識別能力要復雜得多,恐怕是智能機無法真正模擬的。這種能力的培養顯然要求教育突破學科的界限,提倡文理相通。湯川本人就是一個琴、棋、書、畫無所不能的多才多藝者。我相信,湯川的創造力思想及其事例給我國讀者,尤其是給我國的年輕學子們一定會帶來很大的啟發。
我希望這個譯本的出版能引起圈外一般讀者的注意,尤其想推薦本書給國內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和大中學生。目前,我國教育界開始重視素質教育,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提倡培養有創造性的人才。本書恰恰適合于這方面的需要。
周林東
2000年5月于復旦大學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