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為深入淺出、精簡而全面的佛教通論,對佛教的義理、歷史和各種傳承有一個精確的綜觀。如果你認為自己對佛教已經有一定的成見,說不定本書會讓你完全改觀;如果你是佛教徒,請以本書印證你的修行。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秉承藏傳佛教最優良的傳承和教育,享譽世界,是當今世界公認最創新、最具創意的年輕一代藏傳佛教導師之一,兼上師和導演于一身,曾任貝托魯奇電影《Little Buddha》顧問,並編寫和執導過兩部佛教主題的電影——《高山上的世界杯》和《旅行者與魔法師》,深受現代東西方佛教弟子尊崇和喜愛。宗薩欽哲仁波切將電影視為現代的“唐卡”,萬般都寓佛法于其中。他以電影的虛擬實境,巧妙地比喻我們身處的幻相世界;而證悟的過程就仿佛脫去妄念所帶來的層層蔽障,了解因緣的善變與無常;因而放下我執,邁向醒覺之路。
 

目錄

譯者前言 
序 自我的觀點
上篇 正確的見地 
 第一章 見地
 第二章 兩種見地
 第三章 自我及自我的見地是錯誤的概念 
 第四章 空性 
 第五章 四聖諦 
 第六章 佛性 
 第七章 業力 
 第八章 轉世再生 
 第九章 輪回與涅� 
 第十章 見與道 
下篇 道 
 第十一章 道的選擇 
 第十二章 出離與虔誠 
 第十三章 善知識 
 第十四章 心的訓練 
 第十五章 禪修 
 第十六章 止觀 
 第十七章 慈、悲、菩提心以及菩薩道的善巧方便 
 第十八章 金剛乘 
 第十九章 上師、灌頂及象征 
 第二十章 次第與證悟
 

當你如同往常地冒出某種想法時,你是否知道這樣的想法從哪里來?或者,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而不是另外一種想法呢?你知道自己的觀點以及這種觀點是怎樣產生的嗎?最重要的是,你能確定這些的確是你自己的想法、你自己的觀點嗎?

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非常重要,因為你的觀點決定了你怎麼看待事物,而你看待事物的方式正是你所有概念、感覺與行動的基礎。由于你的生命完全是由自己的概念、思考、感受、行動所組成的,所以任何決定你的觀點和看法的事物,對于你的生命也一定有極大的控制。

你是用不偏頗的眼光純淨地觀看事物的本來面目呢?還是受了老師、朋友、敵人、書籍、報紙、廣告、電視、音樂、宗教、文化等無數的影響,而戴上了有色的眼鏡來看待生命?

可能你認為自己並不是個容易被操縱的人,也認為自己的判斷不會受外力左右,但是,你又是怎樣知道這點的呢?我們可能一直都受著影響卻毫不知情。通常當我們被影響時,自己完全不知道,因為我們想象自己是和所生活的環境互相分離的,所以各種影響力很容易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溜了進來。

你的心一直毫無選擇地吸收各種影響力,在你毫不知情的狀況下,這些內在化的影響力成了你的想法、感覺和信仰。它們成為你的一部分,塑造了你對于自己和真理的看法,你甚至認不出它們是外力所造成的,反而以為自己是個獨立的人,完全地忠于自己。

想一想,為什麼你喜歡某些人而不喜歡其他人?你的政治見解從哪里來?你為什麼會被某種男子或女子所吸引?你怎麼樣取合孰是孰非?你為什麼覺得自己必須擁有某種汽車或住在某個地方才行?你對于成功、失敗的看法從哪里來……如果你對自己完全誠實,就會知道,幾乎沒有一種“你的”想法和感受真正是你自己的,它們大部分都是那些你無法控制的影響力的結果。

就算我們接受你完全不受外物的影響,但是你仍然從“自我”的觀點來判斷、觀察及體驗世界。你可能會想︰“那有什麼不對?自我難道不是我自己嗎?也就是那個會哀傷、高興、驕傲、沮喪、振奮、進步、喪氣、傷心、被人贊美的自己嗎?自我永遠和自己在一起。自我就是我,很明顯的,它並不是由學校、父母、社會或其他外在的地方而來的。從自我觀點而來的體驗,是我唯一的體驗,因此它一定是真實的,哪來什麼問題呢?”

現在,先暫時不管自我是不是你所受影響的總和,也許你應該考慮,從自我觀點所體驗到的生命究竟有多真實、有什麼價值。自我永遠覺得它的判斷、觀察和體驗都很重要,因此對每件事都小題大做,無法放松地任事情自然發展;而只有當自我經歷了許多困難後,才不會再小題大做。例如,自我可能決定,如果它表現得很冷靜、不生氣,別人就會很佩服它;為了這樣,它可能去尋找一些狀況,讓別人要求它幫忙,打擾它、侵犯它的領域,這些都是它認為很嚴重的事,目的就是要讓自我有機會說︰“沒問題,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除非有件大事無法讓它假裝成小事,它才不會這樣說!這種情形並非是道德或倫理上的對錯與好壞,經過仔細觀察,我們就會發現,大部分的問題都起自于從自我的觀點來看待每一件事,再把這些根本沒有實質的事物小題大做所造成的。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