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體千字文書法字帖:草書千字文》內容簡介︰草書約形成于漢代,有章草、今草、狂草或“大草”與“小草”之分。而近代大家于右任先生則精研歷代草書,首創現代草書之先河,萃集各家所長,又可辨認之特點,功莫大焉。草書之特點為結構省略,筆畫連綿,起伏不定,一氣呵成。初始章草尚見隸形,字字有別,無相糾連。至東漢末期章草已發展成今草,今草風格多樣,具有筆勢順暢、字形秀麗的藝術特點。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尤精此道,如《初月帖》、《得示帖》。狂草亦稱“大草”,以其它草書為“小草”而對?之。狂草,顧名思義,書寫時狂放不羈,大氣磅礡,一筆而成。偶有斷處亦血脈相通,若江河日下,但往往難以辨認。唐張旭、懷素為其佼佼者,有《千字斷碑》、《肚痛帖》、《古詩四首》、《自敘帖》等流傳至今。
草書的隨心率意,形成許多豐富多彩的變體,各有千秋,藝術價值極高。如隸書帶草的飄逸之作,既通古之“草隸”,又有近代隸味,即謂隸草;集歷代名家之大成,使點畫結體、使轉和運筆任意發揮成自家面貌,稱“破草”;而“行草”則近于草略帶楷法,筆勢流動簡化;若近似于草書而縱于真,謂“真草”;近于草書而斂于草,謂“?草”。
草書的結構原則是以刪繁就簡、連綿不斷、筆斷意連、書寫便捷為目的。盡管歷史上各家草書的結構不盡相同,但草法的規律卻基本一致,有許多約定俗成的東西。因此,它的結構規律是嚴格的。
在諸種書體中,楷書是最為規範、最標準的書體。行書則比楷書自由,增加了筆畫之間相連的游絲,但省減了楷書的繁復和點畫。而草書更為省減、簡練,它的~畫可以代替四個點,一筆可以成一個字,可見其省略的程度。而且,草書可以用一點代替一畫,也可以用一畫代替幾點;簡到極致,仍可辨認謂之“草書”。